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 女娲造人》2019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19 18:0:2
一、考点1人物形象
-
1.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中感受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1)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2)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组卷:29引用:2难度:0.8
考点2写作手法
-
2.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虚构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组卷:34引用:1难度:0.8
一、基础积累
-
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掺和 澄澈 莽莽 榛榛 péng勃 寂mò 气gài 绵yán 组卷:141引用:1难度:0.9
一、语言运用
-
9.有些神话故事已经演变成成语,请举出两例并解释其意义。
组卷:61引用:1难度:0.8
一、拓展阅读
-
10. 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年,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却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没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补天这个工作真是巨大的艰难呀!可是人类的母亲女娲,为了她心爱的孩子们,一点也不怕艰难和困苦,独自勇敢担负起了这个重担。
她先在大江大河里挑选了许多五色石子,架起一把火,把这些石子熔炼成胶糊状的液体,再拿这些胶糊状的液体去把天上一个个窟窿都填补好。
她怕补好的天空再崩塌,便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脚,用来立在大地的四方,代替天柱,把天空像帐篷似的撑起来。柱子很结实,天再没有崩塌下去的危险了。
那时,地上有一条凶恶的黑龙在作怪,女娲便去杀了这条黑龙,同时又赶走各种恶鸟猛兽,使人类不再受禽兽的残害。
剩下来的只有洪水的祸患没有平息,女娲又把河边的芦草烧成灰,堆积起来,塞住了滔天的洪水。
这时候,大地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依着顺序循环,去了又来,该热就热,该冷就冷,一点也不出乱子,人类又能快乐地生活了。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2)从文中看人类是
(3)天是谁弄破的?他为什么要撞破天?
(4)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5)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形象?
(6)这篇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什么愿望?组卷:3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