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罗平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份白皮书,见证一个庄严承诺 国务院新闻办近日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透过白皮书,我们看到一个政党牢记初心使命,为人民解放和幸福而奋斗的艰辛历程;看到一个政党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的不懈求索。
百年风云,沧桑巨变。百年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顶,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百年后,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战略性成果,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兑现了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这一庄严承诺,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从昔日嘉兴南湖上的一叶小舟,到今天引领民族复兴的巨型航轮,百年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无论风云如何变幻,都把自己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奉行人民至上。今天,“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的新时代人权观,为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赋予了全新意蕴。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得到满足,就是中国人权事业的衡量尺度。
这一庄严承诺,筑基于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实现当家作主;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保障人权夯实法治基础;以发展促人权,从1953年到2021年,制定了十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筑牢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为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心怀天下,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值得肯定,中国在不断推进自身人权事业的同时,也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权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而是可感可触的,是有温度有质感的,它体现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笑脸上,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减负、稳岗、扩就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所传递的信心与希望中,体现在中国已经建成的包括养老、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带来的安穗与踏实中,体现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的大国担当中⋯⋯一个个事例、一串串数字,都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坚实注脚。
《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见证一个庄严承诺,这个承诺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和中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根本保障。我们坚信,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时,中国人民的各项权利必将得到更高水平的保障,中国人民将更加享有尊严、自由和幸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皮书表现了一个政党永远牢记初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道路的不懈求索。
B.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强国。
C.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承诺根植于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和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D.从1953年到2021年,制定了十四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做到以发展促人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份白皮书,见证一个庄严承诺”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论述。
B.第三、四段属于并列关系,从根源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庄严承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C.第五段运用脱贫成绩、社会保障体系、“一带一路”倡议等事例,证明了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D.最后一段照应前文及标题,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充满了对建国100年伟大目标实现的信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人权观认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赋予了全新意蕴。
B.中国的人权发展道路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肯定,也为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D.现在,中国人民的各项权利得到了高水平的保障,中国人民享有广泛的尊严、自由和幸福。组卷:2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节选自《澎湃新闻》《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材料二:
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进入“太空家园”,首先要做的事情,当然是把家里布置一番。论“太空装修”,航天员可是专业的。搬运物资、收货拆箱、布置安装⋯⋯“太空之家”很快就变得有模有样。
此外,航天员还要建立、调试天地通信链路,确保通信畅通。复核神舟飞船、货运飞船、天和核心舱的通信头戴、无线耳机、手机、平板电脑、固定台式机的各种话音、信息的链接和文件传输的通畅等。
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良好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必不可少。这期间航天员会测试三大锻炼设备,包括大家常见的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拉力器等,以及太空厨房热风机、微波炉、热水机、垃圾处理器等,建立睡眠区环境,布置自己的放松生活小空间等。
太空工作和生活,良好的环境必不可少。航天员入驻“太空家园”后,会对货物舱区域废弃物进行状态确认,还会对空间站进行各种环境采样工作,包括水微生物采样、空气微生物采样、表面微生物采样等。
为 了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航天员还会进行各类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比如舱内定向摄像机IP配置、内回路泵安装、湿度传感器安装、大小便收集装置动态水气分离器安装、空间环境大气密度多向探测器灯丝切换、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电荷补充单元安装、航天医学实验领域实验基础支撑设备加电等。
当一切准备就绪,航天员就会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比如,高微柜悬浮实验系统柜内磁悬浮实验、高微柜悬浮实验系统柜内喷气悬浮实验、无容器柜材料科学实验、医学样本处理和分析项目等。
(节选自《潇湘晨报》《“出差”十天,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会做哪些工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A.点火发射→船箭分离→预定轨道→交会对接→在轨驻留
B.点火发射→预定轨道→船箭分离→在轨驻留→交会对接
C.点火发射→预定轨道→船箭分离→交会对接→在轨驻留
D.点火发射→船箭分离→预定轨道→在轨驻留→交会对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和神舟十三号一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也搭载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发射。
B.飞船人轨后需要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C.航天员人驻太空舱后,对空间站进行各种环境采样工作,留下必要的科学实验样本。
D.航天员进入太空舱,在处理好环境后,就马上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3)航天员进入太空站后,主要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组卷:2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不幸的她
张爱玲
秋天的晴空,展开一片清艳的蓝色,清净了云翳,在长天的尽处,绵延着无边的碧水。那起伏的海潮,好像美人的柔胸在蓝网中呼吸一般,摩荡出洪大而温柔的波声。几只洁白的海鸥,活泼地在水面上飞翔。在这壮丽的风景中,有一只小船慢慢地棹桨而来:船中坐着两个活泼的女孩子,她们才十岁光景,像这样大胆的举动,她俩一点也不怕,只紧紧地抱着,偎着,谈笑着,游戏着,她俩的眼珠中流露出生命的天真的诚挚的爱的光来。
她俩就住在海滨,是小学的一对亲密的同学。这两朵含苞的花是差不多漫在蔚蓝的水中生长的。今天,恐怕是个假期,所以划到海心游乐的吧!
“雍姊!你快看这丝海草,不是像你那管草哨子一样吗?拾它起来,我吹给你听!”她一面说,一面弯转了腰,伏在船沿上去把手探到水里。
雍姊忙着挡她:“仔细点!跌下去不是玩的。你不看见浪很大吗?”她不言语了,只紧靠在雍姊的怀里,显出依傍的神气。夜幕渐渐罩下来,那一抹奇妙的红霞,照耀得海上金波似的。在那照彻海底的光明中,她俩唱着柔美的歌儿,慢慢地摇回家去。
暮色渐渐黯淡了,渐渐消失了她俩的影子。
五年之后,雍的爱友的父亲死了,她母亲带她到上海去依靠她的姨母,她俩就在热烈的依恋中流泪离别了。在繁华的生活中又过了几年,她渐渐的大了,像一朵盛开的玫瑰一样。她在高中毕了业,过着奢华的生活。城市的繁荣,使她脑中的雍姊,和海中的游水,渐渐的模糊了。
她二十一岁,她母亲已经衰老,忽然昏悖地将她许聘给个纨绔子弟!她烧起愤怒烦恨的心曲,毅然地拒绝她,并且怒气冲冲地数说了她一顿,把母亲气得晕了过去。她是一个孤傲自由的人,所以她要求自立——打破腐败的积习——她要维持一生的快乐,只能咬紧了牙齿,忍住了泪痕,悄悄地离开了她的母亲。
漂泊了几年,由故友口中知道母亲死了。在彷徨中,忽然接到了童时伴侣雍姊的消息,惹她流了许多感激、伤心、欣喜的眼泪。雍姊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商界服务了几年,便和一个旧友结了婚,现在已有了一个美丽活泼的女孩子,正和她十年前一样,在海滨度着快乐的生活。
几度通信后,雍姊明了了她的环境,便邀她来暂住。她想了一下,就写信去答允了。
她急急地乘船回来,见了儿时的故乡,天光海色,心里蕴蓄已久的悲愁喜乐,都涌上来。一阵辛酸,溶化在热泪里,流了出来。和雍姊别久了,初见时竟不知是悲是喜。雍姊倒依然是那种镇静柔和的态度,只略憔悴些。
“你真瘦了!”这是雍姊的低语。
她心里突突地跳着,瞧见雍姊的丈夫和女儿的和蔼的招待,总觉怔怔忡忡的难过。
一星期过去,她忽然秘密地走了。留了个纸条给雍姊写着:
“我不忍看了你的快乐,更形成我的凄清!别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无论怎样,我们总有藏着泪珠撒手的一日!”
她坐在船头上望着那蓝天和碧海,呆呆地出神。
波涛中映出她的破碎的身影——啊!清瘦的——她长吁了一声!“一切和十年前一样——人却两样的!雍姊,她是依旧!我呢?怎么改得这样快!只有我不幸!”
暮色渐浓了,新月微微地升在空中。她只是细细地在脑中寻绎她童年的快乐,她耳边仿佛还缭绕着那从前的歌声呢!
(有删改)文本二:
“五四”时代还形成了一种翻译文体,也是转了很久的型,影响白话小说的文体至巨。
初期的翻译文句颇像外语专科学校学生的课堂作业,努力而不通脱,连鲁迅都主张“硬译”,我是从来都
没有将他硬译的果戈理的《死魂灵》读过三分之一,还常俗说为“死灵魂”。
我是主张与其硬译,不如原文硬上,先例是唐的翻译佛经,凡无对应的,就音译,比如“佛”。音译很大程度上等于原文硬上。日本词,我们直接拿来用,就是原文硬上,不过因为是汉字形,不太突兀罢了。
翻译文体还有另外的问题,就是翻译者的汉文字功力,容易让人误会为西方本典。赛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当初美国的家长们反对成为学生必读物,看中译文是体会不出他们何以会反对的。《麦田守望者》用王朔的语言翻译也许会接近一些,“守望者”就是一个很规矩的英汉字典词。
翻译文体对现代中文的影响之大,令我们几乎不自觉了。中文是有节奏的,当然任何语言都有节奏,只是节奏不同,很难对应。口语里“的、地、得”不常用,用起来也是轻音,写在小说里则字面平均,语法正确了,节奏常常就消失了。
中国的戏里打单皮的若错了节奏,台上的武生甚至会跌死,文字其实也有如此的险境。
翻译家里好的有傅雷翻巴尔扎克,汝龙翻契诃夫,李健吾翻福楼拜等等。
好翻译体我接受,翻译腔受不了。
没有翻译腔的我看是张爱玲,她英文好,有些甚至是先写成英文。可是读她的中文,魅力当然就更丰富了,笔法优雅,内蕴丰富。钱锺书先生写《围城》,也是好例子,外文底子深藏不露,又会戏仿别的文体,学
的人若体会不当,徒乱了自己。
(节选自阿城《闲话闲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写秋天晴空的景色,与女孩们此时的心境十分相似,突出了年幼的单纯与真挚。
B.文本一细致描写了雍姊挡住“她”的场面,既使读者读来身临其境,又为下文二人重逢作铺垫。
C.文本二作者持与鲁迅先生相反的观点,认为与其将外文进行生硬的翻译,不如使用音译的方法。
D.文本二列举《麦田守望者》的例子,是为反映译者不能只擅长于翻译语言,母语功力也不能弱。
(2)文本一中的画线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本二中阿城认为张爱玲的中文作品“魅力当然就更丰富了”,文本一虽然是张爱玲的早期作品,却已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魅力,请简要分析。组卷:12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屋顶上,缓缓腾起了一团团轻纱似的白雾,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烟雾还是雨雾?地面上,慢慢溅起了一朵朵别透的水花,①
雨,越下越大。树叶、草叶、花叶,都沉浸在了这雨中的世界里,②
这夏天的雨,不仅消除了炎热,消除了灰尘,还给世间所有需要水分的万物们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当夏雨过后,泥土的清香将会扑面而来,清新的世界也会映入眼帘。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中的句子和文中“逐渐变成了一条条的小溪”所用修辞手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B.美感的记忆,是人生最可珍的产业,认识美的本能是上帝给我们进天堂的一把秘钥。
C.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人你的视野的是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D.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组卷:2引用:2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十分悲痛,亲自为他撰写墓碑的碑文。以后他时常怀念魏征,说:“魏征死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唐太宗远征高句丽,劳民伤财,损失惨重。回来的时候,唐太宗想起了魏征,十分感慨地说:“假如魏征在世,他一定不会让朕去远征的!”这一方面表达了唐太宗对魏征的高度评价,也从侧面表现了魏征为维护唐王朝的统治做出的巨大贡献。
假如唐太宗要向全国人民写一封信,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情并号召向魏征学习,你觉得应该怎么写?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