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6课 芣苢》2021年同步练习卷(12)
发布:2024/10/31 17:0:2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芣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1引用:7难度:0.7 -
2.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3引用:7难度:0.9 -
3.下列对《芣苢》《插秧歌》两首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5难度:0.5 -
4.下列《芣苢》诗中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7引用:4难度:0.9 -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劳动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先民们怀着美好的心愿,踏上田野,唱出那“采采芣苢”的歌儿。一“采”,一“有”,一“掇”,一“捋”,一“祜”,一“撷”,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而杨万里在看到农民农忙时,也体验到了别样的劳动乐趣。当看到农人们身披蓑衣,头顶箬笠“笠是兜鍪蓑是甲”,犹如戴盔挂甲的战士,在雨中抢种“雨从头上湿到胛”时,一幅劳动人民争分夺秒抢农时的繁忙劳作景象鲜活地展示了出来。于是,农忙抢种的一首作品就诞生了。组卷:13引用:4难度:0.9 -
6.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是( )
组卷:10引用:4难度:0.9 -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薄言采之(助词,无实义)
②薄言掇之(选取)
③赖有诸孙替老人(依靠,依赖)
④急炊大饼偿饥乏(赔偿)
⑤多博村酤劳苦辛(求取)
⑥赋诗怜汝足精神(爱怜)组卷:11引用:9难度:0.8 -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1引用:7难度:0.7 -
9.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0引用:6难度:0.8 -
10.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54引用:9难度:0.8 -
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4难度:0.9 -
12.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4引用:4难度:0.8 -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3难度:0.7 -
14.下面各项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采采芣苢,薄言袺之组卷:3引用:3难度:0.7
三、选择题组
-
4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阙词,让荡气回肠咏留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_____.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函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____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_____.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_____当代文化风尚。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书写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一阙 蕴含 B.留传 溯(shuò)源 C.鹳guàn 函养 D.精髓suǐ 蓬勃 A.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A.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组卷:48引用:34难度:0.7 -
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_____艺术和审美,但在青少年教育上,他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周围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_____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国泰民安。《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_____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____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排斥 蕴含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B.排除 涵盖 耳提面命 与日俱增 C.排除 蕴含 耳提面命 日积月累 D.排斥 涵盖 潜移默化 与日俱增
A.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C.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B.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C.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D.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组卷:2引用:5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