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2019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2/26 15:0:2

一.诗歌阅读

  •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2)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3)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6)选出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B、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纤细,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组卷:102引用:1难度:0.7

一.诗歌阅读

  • 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3)诗中点明“送别”句子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
     
    之情。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组卷:94引用:1难度:0.7
  • 5.阅读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
    (1)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6)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7)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为什么?

    组卷:2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