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3)

发布:2024/12/17 2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想象、联想和抽象是催生精密科学诞生初期阶段的重要思维方式。创新首先应该有想象、联想和抽象能力。摩根说过:“数学发明的动力不是理性,而是想象。”以严密逻辑为基本特征的数学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毋庸置疑了。
          恰如贝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所指出的:“想象力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因为它使我们看到有可能产生的后果……但梦想和猜测若无推理使它们作有益的用途,也只是胡思乱想而已。”同时,他也指出:“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虽是灵感的源泉,但如不受到训练,也可能酿成危险;丰富的想象力须用批评与判断来加以均衡。”对于科学研究来说,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近代美国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警告说:“尽管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的想象都有益处……存在许多‘非创造性的想象’”所以并非所有的想象力都是有用的,即使产生了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仍然是不够的,后面还需要理性的逻辑推理能力。由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缺乏古希腊的数理哲学思想和理性精神,所以尽管我们产生了大量有关农业、畜牧业和制造业等的发明创造,但发明创造并未导致科学在中国诞生。要克服胡思乱想,就必须使自己具有判断力,具有足够的逻辑推理能力,来证明自己的想象和猜想的合理性;要使想象过渡成科学,必须运用的后续手段是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
          有人曾经把科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猜测型的,主要采用想象,联想和抽象的思维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猜测以后,然后才去设法证明它是否正确。猜测型科学家缺乏逻辑推理和证明能力,一般来说失败率极高,成功也多是依靠运气。另一类是推理型的,这类科学家不猜测,而是先收集足够多的资料,再通过推理拿到一个很好的结果。这类科学家往往缺乏“想象”和“联想”。通常第二类科学家有很高的成功率,但一般只是在学科现有的范式下进行创造,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两者相结合,既有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猜测,又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只有这样,才能使丰富的想象力不仅仅停留在艺术创造的阶段,更推动想象转变成严密的科学理论。
    (有删改)(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数学的基本特征是严密的逻辑,其发明的动力则是想象。
    B.推理型科学家比猜测型科学家的成功率更高,但很难有重大突破。
    C.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创造性想象过多,导致科学诞生受阻。
    D.理性、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可以有力地推动想象转化为科学理论。
    (2)下列对原文第二段中“丰富的想象力须用批评与判断来加以均衡”的理由的阐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想象如果缺乏判断力,就容易变成胡思乱想。
    B.很多想象缺少创造性,自然也没有多少益处。
    C.若想象停留在初期阶段,就不能转变成严密的科学理论。
    D.猜测型科学家的失败率极高,成功也多依靠运气。
    (3)下列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想象、联想和抽象
    B.想象需要严密的推理做支撑
    C.想象力——创造的必要条件
    D.科学研究需要想象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10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
          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会大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百度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IQ开始向“IQ+EQ”演变。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材料二: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材料三: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该平台可以设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另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2800多小时的节目。
    (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2日13版)(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般的网友读小冰的诗,没有谁发现这些诗是机器人写的。
    B.小冰经过训练一下子就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
    C.人工智能开发都是围绕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D.人工智能不仅能具备人类的智慧,还能够拥有人类的情感。
    (2)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能够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B.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
    C.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效率,阅遍人间艺术精华。
    D.小冰已经参与到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3)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上面三则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组卷:11引用:2难度:0.9
  • 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盲人国
    [英]H•G•威尔斯
          努涅斯是个山民,聪敏而有胆识。他善登山,航过海,见识过世界,爱阅读古籍,是一个深刻而有进取心的人。他在一次登山时失足跌下悬崖,因摔进厚厚的积雪而没有死。悬崖下面有一道狭窄岩缝,陷于绝境的他冒险从那里往下爬。 到达一个树木葱郁的山坡,地面有大块的葱嫩草地,星星点点的缀着美丽的花朵。在山坡后面,峡谷豁然开朗,有连绵的草地,一道墙把山谷环绕。
              三个人沿着一条小路走来,努涅斯大喊一声,那三个人停下脚步,把耳朵转向这边。他看见他们的眼睑凹陷,里面的器官已完全萎缩。
          努涅斯迈着很自信的脚步走上前,他想起了关于盲人谷的古老传说: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努涅斯说:“我来自波哥大,那里有十万居民、市区很广大,在视力之内看不见尽头。”
    “视力?”那三个人很利落地抓住他,在他身上摸了一阵后,认为他那两只眼睛是很奇怪的东西。
    “他的感官有缺点,且说没有意义的话。”盲人说,“领他去长辈那里。”
          他看见所有的石舍都只有门没有窗,呈直线地列在异常干净的中心街道两边,每所屋子表面都是色彩斑驳。他们的色彩极无条理,上面涂的泥灰时而是灰色,时而是土褐,时而是灰蓝或深棕。
             几位老人开始诘问他,努涅斯向他们描述外面的世界——一群山,天空,云朵,日出。但他们既不信,也听不懂。
          最年长的盲人向他说明他们如何把时间分为温暖和寒冷两部分,温暖的时间宜于睡觉,寒冷的时间宜于工作。他们让他睡觉,直到寒冷把他们唤醒,又开始另一天。但是努涅斯根本没有睡。
    “喂,波哥大!”一个声音喊,“到这里来,跟着我脚步声走。”
          努涅斯跟在后面,有些儿气恼。
    “我的机会会来的,”他说,“难道没有人告诉过你们,盲人国里,独眼称王?”
    “什么是盲?别说这种傻话!”
          四天过去了,这位“盲人之王”仍被他的子民认为是一个又笨又无用的外人。
          盲人们过着简单而辛劳的生活,注重音乐和歌唱,有爱情和小孩。在那个有秩序的世界里,他们的感官非常敏锐,可以在十二步之外听到人的心跳,能像狗那样凭气息分辨人。
          一天早晨,两个盲人和努涅斯在一起坐着,他想向他们表明视力的实际价值。他打算把他们之中的一个打倒在地,借着公平的格斗来表明眼睛的功用。
          他大声说:“我在这山谷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抄起锄头,他们耳朵朝着他听,他感觉到无可奈何的恐怖,跑开了。许多人拿着锄头和棍子,朝他走来,他们时而停下,用鼻子嗅闻,用耳朵倾听。
          他们摸索着前进,可是走得很快。那情形很像玩捉迷藏,除了一个人之外,所有的人都蒙住眼。忽然间,他发觉自己置身在追逐者所构成的一个大弧形阵线内。
    “我要伤害你们了,”他说,由于情绪激动而抽搐着喘气,“老天在上,我真要伤害你们了。”
          一个大个子冲来,对他发声处挥击。他胆怯了,急忙转身,在惊慌中朝围墙的一个小门逃去。到了墙外,他绊倒在岩石上,抽喳地喘气。
          这场政变就此结束。他在外面待了两天两夜,没东西吃,也没遮蔽物。最后,他爬到墙边大声喊叫,两个盲人从门里出来。
    “我疯了,”他说,“我的感官有缺点。”
          他们说这样就比较像话了。他们问他能不能“看见”。
    “不能,”他哭了——现在他身体很虚弱,而且病了。
          努涅斯变成了盲人国的公民,他和那些人慢慢熟了,其中有他的主人叶考布和小女儿麦迪娜。麦迪娜不受人尊重,因为她的眼睑不像山谷中一般人凹得那样深,被认为是严重破相。
          在一个休息日的集会里,他们两人并肩坐在朦胧的星光之下,他的手落在她手上,她也紧握回报。
          他向叶考布和长辈们要求娶她为妻。
          这件事遭到激烈反对,青年男子都认为这会败坏他们的种族。一位长辈提出建议:“波哥大眼睛的毛病影响了他的头脑,他眼睛鼓胀,眼睑能眨动,因此他的头脑常烦躁激动。手术可以除去那些有刺激作用的器官。”
    “你总不会要我丧失视力吧?”在失去视力前的最后一天,他问她,“我的整个世界都是视觉赐与,美丽的花、夕阳……和你。单是为了看见你可爱的脸,就应有视力。”
          她伸开双臂搂着他,呜咽着说“噢,只要你答应就好了!”
          他说:“那样我就看不见你了。
          她紧握着他的手:“你是为了我而受这痛苦的。”
          次日早晨,他看见朝阳像身披金甲的天使,青草地上开着白花。于是他往外走,出了墙垣,爬到岩石上面,不停地往上爬,衣服撕破,血迹斑斑。日落时,他已经爬到很远很高的地方,恬然躺在那里。
          落日余晖映照天空一片金黄,夕阳的红光逐渐消逝。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不同,描述的并不是作者期望的理想世界,而是在揶揄的语调中充满了深切的忧虑。
    B.努涅斯婚事遭反对时,接受长辈为他提出除去刺激头脑的器官的建议,不失为调和矛盾、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C.盲人国建立了独特的秩序,盲人们感官残缺而敏锐,生活辛劳而简单,思想保守,他们留下努涅斯并尽力想同化他。
    D.这篇小说荒诞玄幻,显示了作者惊人的幻想才能,情节和细节的设置,强化了故事的讽刺效果,引发读者思考。
    (2)请简要概括文中努涅斯在盲人国的行动和心理变化过程。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三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组卷:9引用:5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根据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概括“复兴号”的核心优势,每空不超过10个字。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高铁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可以在4小时30分钟内跑完从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复兴号”特别注重运行的安全性,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速度,一旦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在紧急情况下自动使列车减速。此外,“复兴号”的噪声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业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静的车厢里享受WIFI全覆盖,多种照明控制模式还能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
     
     
      ③
     

    组卷:29引用:23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腾讯公司尝试将蜀绣、《千里江山图》等元素融入游戏中,化为游戏形象、服装头饰;敦煌研究院借助虚拟漫游、文创产品等形式演绎经典的敦煌文化。艺术成为IP,向外衍生出艺术品之外的更多形态……文化悄然成为创意经济的重要引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
          如果你即将在“文化中国”主题班会上讲话,要求写一篇讲话稿,融入具体的文化开发示例,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6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