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临沂二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每题2分

  •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6引用:2难度:0.6
  • 2.下列各项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8
  •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4.下列各项对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6.对下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3难度:0.8
  • 7.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  )

    组卷:10引用:8难度:0.8
  • 8.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6
  • 9.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手法不同的一项(  )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10.下列各项,引号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钟扬的工作重心转到西藏时,他承认,自己的招生名额渐渐倾向这所他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学府”。

    组卷:42引用:3难度:0.5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
    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2)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
     

    A.从天上到水里
    B.从上到下
    C.由静到动
    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
    (3)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
    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
    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
    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选择题

  • 12.为下面的句子排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②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③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④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⑤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组卷:56引用:8难度:0.8
  • 13.对《荷塘月色》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组卷:292引用:13难度:0.7

二、填空题

  • 39.(1)《沁园春•长沙》中“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
     
     
    ”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曹操《短歌行》中“
     
     
    ”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
     
     
    ”两句。
    (5)《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6)《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
     
     

    (7)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8)《声声慢》中“
     
     
    ”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如何是一个愁字能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
    (9)《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在调弦校音时虽曲调未成但深情已露,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10)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
     
     

    (1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
     
     

    (12)《赤壁赋》中,描写曹军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
     
     

    (13)《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14)《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
     
     

    (15)《赤壁赋》中,“
     
     
    ”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16)《赤壁赋》中,苏轼用“
     
     
    ”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17)《赤壁赋》中,“
     
     
    ”两句紧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18)《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19)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
     
     
     
     
    ”的观点。
    (20)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出与“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相对的观点是:
     
     

    (21)《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22)《赤壁赋》中,苏轼运用一系列比喻形容洞箫声,描写听者感受的语句是:“
     
     
     
     
     
    。”
    (23)《赤壁赋》中,苏轼写泛舟赤壁,如同架风飞行,飘然欲仙的语句是:
     
     
     
     

    (24)《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25)“
     
     
     
     
    。”苏轼《赤壁赋》中的这几句话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从东山之上升起的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的情形。
    (27)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两句来表现泛舟的快乐,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28)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29)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其中表明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天地万物,则万物时刻都在变动的句子是“
     
     
    ”。
    (30)《赤壁赋》中描写作者驾扁舟行驶江面,像架风飞行而飘飘欲仙的神态,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的语句是:
     
     
     
     

    组卷:3引用:1难度:0.8

五、解答题

  • 40.诗歌鉴赏。
    西江月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释】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①序:写在诗歌前,用来表示写诗经过、原因、目的等内容的文字。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③层霄,即层云。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⑤可惜,是可爱的意思。⑥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
    (1)“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诗人形象。

    组卷:14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