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京一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7 23:30:2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理查德•利汉在其所著的《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
并不只有“通过城市的社会经济的研究”,才能揭示城市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除了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进入城市,研究城市,不是纯粹的研究城市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兼及“历史”与“文学”。
文学中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诸如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具体而微的成都杜南草堂。
城市文学研究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只有斑驳的百姓家,只有来去匆匆的燕子,还不够,还必须把“旧时王谢”的历史记忆带进来,这个画面才完整,才有意义,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头痛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那些诸多解读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却可能意味无穷。因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
(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有删改)材料二:
城市文学研究,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究,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到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在这个意义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
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一直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除的对象。一种城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东西,对年轻一代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而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诸种城市经验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经验走在前面,而判断总是滞后,但城市学的研究和城市学的评论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该跟上来。
(摘编自张柠《城市经验和城市研究》)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北京”因混合了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城市历史,而让人理解并接受。
B.文学中的城市研究,是在传统的文学史的叙述中,把握城市形态与精神。
C.研究者通过记忆与想象,阐释城市的前世今生,延续着其内在的灵魂。
D.当代青年作家把自身城市经验融入作品,是出于对乡土文明传统的反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杜甫寓居草堂时期创作诗歌的研究,可以丰富我们对于成都城市的认知。
B.城市文学研究受制于内在规则、缺乏对等经验,由此不能纳入传统文学学科。
C.相关文学作品中塑型的城市经验形态,是城市学研究和评论所不能忽略的。
D.珠海渔女的爱情故事传说,作为解读珠海城市历史的素材,研究者应珍视。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通过公园的数量和面积来研究深圳城市发展的规律。
B.利用长沙黄金周旅游消费数据来研究城市与人的关系。
C.综合旧上海历史与《子夜》中的文学叙述进行城市研究。
D.研究“边城”时融入沈从文的小说中的相关文学描述与想象。
(4)材料二中作者对城市文学研究的学科归属问题做出了论断,请简析其论证思路。
(5)有人认为城市与文学是彼此割裂独立的,请结合材料提供理由来反驳这一观点。组卷:35引用:10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希尔的面包
王天丽 ①希尔安静地坐着时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变化,柔软、温暖,像是春日里翻晒过的沃土。更奇妙的是,她觉得身体里充满了神奇的气泡,在时光里一点点苏醒、膨胀、发酵,如同正在烤箱里用小火烘烤面包,120℃、180℃,随了温度上升,小麦、蜂蜜、牛奶、鸡蛋、黄油、无花果、甜杏仁所有的材料都在贡献自己的味道,芬芳着,充盈着,成熟了……她似乎看到所有的美好,夏日里一棵结满果实的树木,一个四肢和小腹滚圆呀呀自语的小孩,正在树下玩着泥土……
②希尔的面包店坐落在春风小区拐角处。面包店是母亲留下来的,母亲在世时希尔并不喜欢这份营生,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却收入微薄,母亲走后她独自苦撑着,反倒越来越顺手。一开始不喜欢这个店,她不喜欢母亲过过的生活,更不喜欢那把破椅子,曾寻思着交给收废品的,如今又舍不得,甚至觉得再没有一把椅子这么合适自己,累得直不起腰时,一屁股坐下去,揉揉肩膀和酸胀的双腿,椅子紧紧地包围着她,盛着她。
③除了继承那些不值钱却充满回忆的物件,她越来越像母亲,一样的身材,一样的声音和好脾气,总是挂在嘴边的微笑,充沛的情感。她似乎要将母亲的生活重新过一遍似的,像一只拧紧发条的钟表一样。丈夫阿江劝她把铺子转让掉,找个轻松点的活计,为什么非要做面包?
④没有为什么。希尔越来越喜欢做面包,越来越想当个母亲,这些不需要理由。就像当初大姐和二姐都拒绝了这份苦差事。只有圆脸厚嘴唇的希尔无法拒绝母亲。
⑤门面不大,靠墙摆了一排玻璃柜,陈列着加工好的各种糕点。最受欢迎的是希尔面包,胖乎乎椭圆形状虽不起眼,却用了上好的伊犁黑蜂蜜,经过三次发酵,烤出来的面包不光味道鲜美,放在嘴里像咀嚼云朵一般松软。
⑥后面是一间烘烤屋,三层电烤箱,一个恒温箱,一台冰箱。隔一段时间她就会用老的酵种培育出一罐新的,面糊里蜂窝状的气泡快要膨胀时,酸甜之中散发出酒精的味道时,一罐新酵种就成熟了。虽然希尔还没有怀过孩子,但是她知道培育菌种的过程就像在子宫里孕育一个婴儿,需要一片温暖湿润的土壤,需要一颗充满活力的种子,然后就在时间中安静地等待。
⑦“希尔,希尔,快来看这些胖乎乎的面包,哎呦,它们是漂亮孩子,一个个,小宝贝,像我的希尔一样可爱。”如果母亲在,每一次面包出炉她都像第一次那般高兴,她叫嚷着,也会挑起她那对弯弯的眉毛。
⑧店面不起眼,吸引人驻足的完全是不断飘散出来的甜点的香味,那香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蕾,让人分泌胃液,阻碍着行人的步伐。
⑨最早光临的是校长,一个瘦高的银发老人。第一炉沾满糖霜的甜甜圈和溢出果酱的杏仁饼干是早餐的最佳选择,天天如此,除非他们远渡重洋去外国看儿子和孙子。
⑩柳奶奶从超市回来,塑料袋里装了新鲜的鱼和虾。希尔知道她手里拮据,只有小孙女来的日子才会破费。
⑪诗人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他刚好赶上面包出炉。诗人唏嘘着快烫熟的嘴巴,眼睛满足地闭上了。“希尔,你是魔术师,你做的点心和面包像诗歌一样美妙,爱情一样甜蜜。”
⑫下午,女孩们会买走她们喜欢的酥酪和夹了玫瑰酱的小蛋糕。傍晚,下班的主妇买希尔面包做第二天的早点。放学的孩子们喜欢果酱和巧克力派。
⑬毛豆偶尔会来店里,背着一个比他身体还大的书包,他只买那种最便宜的面包,希尔知道毛豆爸爸妈妈离异了,毛豆妈妈上夜班,没人给他做晚饭,他会在外面对付晚餐省下钱去打游戏。希尔递给他一杯牛奶,摸摸他细软的脖子问他要不要在店里写会儿作业再回家,他像只狡猾的鲶鱼扭动身体不吱声。
⑭除了节日很少休息。十几天前她让妹妹看了半天铺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就这几日是排卵的日子,如果她下定决心,必须住院调理好身体,时刻准备着,人工受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⑮阿江,是个电工,今天的任务并不多。修理电线的空当,他坐在修理车架起的高高的云梯上休息,远处大朵大朵的白云正从最高的环球大厦后面升起,近处树杈上乌鸦在新搭的窝里孵出了小鸟,几个毛茸茸的小家伙还没有学会飞,喳喳地挤成一团,它们完全不知道旁边树上匍匐着一只眼睛贼亮的狸花猫。
⑯吓走那只野猫后,他们收了工。师徒俩人到小馆子里点了饭菜喝了几两白酒,瞎侃一阵子。徒弟小魏正为房子的事情发愁。媳妇马上要生孩子,不好意思与父母挤在一处了,但是房价高不可攀,他抱怨电视上天天说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却没见一个楼盘降价。
⑰“女人真难伺候,尤其是怀孕后,什么贵就想吃什么,前两天要吃草莓,现在这个季节?败家娘儿们,要不是看在肚子里的孩子,真想-哥,你说女人咋这么麻烦,好好,不说了,喝一个。”
⑱阿江不想听他絮叨,他以前也没见小魏这么烦人过。阿江扭头呵斥店伙计,问这盘菜是不是放了双份盐,想齁死人还是怎么地。
(选自《长江文艺》2021年第4期,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希尔对自己身体变化的真切感受,神奇而美好,既有对当下自己生命的深情赞美,又有对未来美好小生命的诚挚企盼。
B.希尔一开始对母亲的店、母亲的生活、母亲用过的物件都有一种排斥,而今却越来越喜欢,越来越享受,写出了希尔内心的平静。
C.校长、柳奶奶、诗人、女孩、主妇、学生等顾客的光临,既可见面包种类繁多,能满足不同人物需求,也可见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
D.阿江和徒弟小魏做工间隙看到大朵白云的升起、挤成一团的小鸟、威胁小鸟的狸花猫,这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时时存在的危险。
(2)文中画横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举店面和香味,上承希尔的店面和面包的描写,下启希尔一天的大致生活状况。
B.通过写面包香味对人的影响,凸显面包受人欢迎,侧面写希尔加工面包的手艺高超。
C.希尔的面包店店面不大,但来往的人不少,在对比中突显当地生活繁荣,人们富足。
D.通过写希尔的面包被广大顾客认可,不再直接写希尔,扭转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向。
(3)小说第⑦段写到母亲对希尔及其面包的赞扬,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小说的叙述很有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14引用:2难度:0.5
(二)语文文字运用Ⅱ(本题共两小题,9分)
-
7.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文化的影响也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也源源不断地渗入西方文化
B.中国传统文化也源源不断地渗入西方文化的血脉
C.西方文化的血脉也被中国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渗入
D.西方文化的血脉也源源不断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2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棋盘虽小,方寸之间,却蕴含无穷智慧。围棋,弈者持黑白二色圆形棋子在方形棋盘上对弈,棋子地位平等,双方以围地更多为目标,棋盘上往往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象棋,开局双方隔阵对垒,棋子分为不同角色,行棋时有各自的规则,棋手排兵有阵展开攻防。跳棋,棋盘为六角型,可多人共同参与,棋子功能相同,行棋时棋子可彼此借力,相互搭桥铺路,力求己方棋子率先全部达到终点。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26引用:1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