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八年级(下)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 1.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关心在乌中国公民的安全问题,2022年3月19日,第十七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抵达长沙。此前,已有16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安全回国。这说明(  )
    ①只有依赖国家,才能从乌克兰成功回国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③局部冲突没有任何影响
    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对这“两个紧密相连”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并且实施宪法法律
    ②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
    ④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体体现

    组卷:8引用:3难度:0.7
  • 3.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律。该法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共同编织成一张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网”。这表明(  )

    组卷:34引用:4难度:0.7
  • 4.小德在12月4日宪法日这一一天的道德与法治课上做宪法宣传,以下是他拟定的发言提纲,正确的有(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③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④规范公民权利运行以保障国家权力是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5.2022年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主持并监誓。举行这一仪式(  )
    ①能更好地培育宪法意识
    ②有利于彰显宪法的权威
    ③表明每个人都崇尚法治
    ④能够杜绝各种腐败现象

    组卷:74引用:9难度:0.7
  • 6.2022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与宪法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
    ①宪法规定了法律援助法的所有内容
    ②宪法是法律援助法的立法依据
    ③宪法与法律援助法的关系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
    ④法律援助法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组卷:4引用:4难度:0.7
  • 7.2022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这体现了(  )
    ①国家权力机关对其他国家机关负责
    ②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③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④我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组卷:142引用:7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36分)

  • 20.材料一:根据宪法规定,提议宪法修改的有两个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宪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之外,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律和其他议案,则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宪法具有什么显著特征?该特征有何意义?(至少两个方面)
    (2)材料二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不同?(至少两个方面)

    组卷:7引用:1难度:0.4
  • 21.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我们学习了宪法知识,要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争做法治小卫士。某校八年级(1)班成立学习小组,定期交流自己关心的时政新闻,开展合作探究,请你加入他们。
    【新闻一】在疫情防控期间,一些地方时常出现“用力过猛”的情况。如:①以歧视性态度和语言对待来自疫情高风险地方的居民;②从疫区返乡人员的个人信息、资料被泄露,甚至被“人肉搜索”。
    (1)上述行为分别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当权益受到侵犯时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新闻二】2022年1月13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某村居家隔离人员谢某某,在隔离期间私自跳窗外出,后被集中隔离。因拒不执行政府紧急状态下命令,集中隔离期满后,昌平警方依法对谢某某行政拘留。
    (3)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从“履行义务”的角度说明谢某某被行政拘留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以“权利与义务”为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组卷:12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