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建华中学高一(上)第一次质检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4 20:0:2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大大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大大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国家价值追求、社会理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还包括风俗习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文化软实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实力实现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表现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事实上,硬实力的提升会极大地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硬实力提升之后,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升。正确的态度是,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寓软实力于硬实力之中,既见物又见精神。
    (摘编自舒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
    B.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既可抵御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又可提升国家的影响力。
    C.提升国家软实力其实就是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来改造本国文化中的落后成分。
    D.硬实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基础,只要打好硬实力基础,就能有效提升软实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别从概念、作用、产生以及与硬实力的关系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软实力。
    B.文章深入论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价值,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突出了软实力的价值。
    C.论述文化软实力在国内、国际的作用时,作者对其在国内所产生的作用论述较细。
    D.文章既从理论上阐释文化软实力,也针对现实中的错误认识指出如何提升软实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国家只知提升硬实力,从不重视软实力,那么它将很难有强大的凝聚力。
    B.如果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不能被认同和接受,就很难产生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C.一个国家即便有很强的文化软实力,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会渐渐丧失其优势。
    D.大量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使本国文化具有多国文化要素,就会得到国际认可。

    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维早年对功名充满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
          但奠定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他精通音乐,又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
          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山水田园诗艺术的结晶。因心境空明,他对自然的观察极为细致,感受非常敏锐,他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王维以他画家的眼睛和诗人的情思,写物态天趣,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
          在当时,与王维齐名而同样以写自然山水见长的诗人是孟浩然。他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其实,孟浩然并非无意仕进,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他也怀有济时用世的强烈愿望。但其秉性孤高狷洁,不愿折腰屈从。当求仕无门,而且应举落第后,他就放弃仕宦走向山水,以示不同流俗的清高。
          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孟浩然与王维是有区别的。他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在诗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又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孟浩然的诗语自然纯净,较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淡,和诗的明秀融为一体,将自然纯净的山水之美透彻地表现出来,因而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化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为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共而自工。
          盛唐山水田园诗的大量出现,与隐逸之风的盛行有直接关系。但在盛唐士人中,那种消极遁世,为隐居而隐居的纯粹隐者是没有的。有人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于是有“终南捷径”之说。而更多的是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以入于山林,纵情山水显示人品的高洁;进而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大自然的山水之美,确具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涤污去浊、息烦静虑,使人忘却尘世的纷扰,产生忘情于山水而自甘寂寞的高逸情怀。唯有甘于寂寞,才能对自然有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觉,才能以一种虚灵的胸襟去体悟山水,由实入虚,一片空明,向外发现山水的美,向内发现自己的真性情。孟浩然的纵情山水,还不时流露出深感寂寞的孤独;王维晚年的归隐,确已达到了“气和容众,心静如空”的“无我”境界。在表现自然山水的宁静之美方面,王维诗的心态更具典型意义。
          在王、孟等人的隐逸心态里,有一种脱情志于俗谛的义蕴;其心无滞碍、天机清妙的精神境界,比前人单纯心系归隐的山林歌咏要高一个层次。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材料二
          ①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唐诗,很多诗中都有景物意象乃至写景的句子出现,如果仅根据诗中有写景的句子,就定为山水田园诗,涉及面未免太宽。
          ②山水田园诗应有较强的山水田园意识,诗人的感情应该进入山水田园,浸透着对自然美的追求和热爱,以山水田园为主要表现对象,至少也应该是对景物的描写在全诗中相对显得出色,创造出比较完整的山水田园意境。代表诗人有王维与孟浩然等。
          ③孟浩然写诗,往往在平淡中见淳美。他注意整体的浑融完整,一句之中没有很突出的动词或形容词,一篇之中也没有特别用力的句子。但由于诗人在那些自然景物中,确实领略到了诗趣,自然与人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淡淡写出,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山水的清幽,伴以写法上的浑然而就,洗脱凡近,无论情、境、人都有“风神散朗”的气象,格外显得韵致高远。
          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自然浑成方面与孟浩然相近,但“淡雅之中,别饶华气”。王维是盛唐高度发展的文化所哺育起来的全能艺术家,基底特别深厚,可以说只有盛唐时代才能出现王维这样的大师,他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必然要体现于诗,使他的山水田园诗于简净朴实之中,有惊人的丰富。他善于从容地创造气氛,烘托点染,用新鲜凝练的语言、匀称的色彩、优美的韵律,根据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描绘出田园山林静态之美。同时又静中有动,富有生机和意趣。他的一部分山水田园诗,虽然闲适中带禅意,但并不流于死寂。对于一般读者,这些诗往往提供一个摆脱一切尘嚣,而并非走向真空、死灰的临界点,它的特点是安宁、静谧,可以把人带入清静、和谐的艺术境界,让人获得精神调节,乃至进而体悟宇宙的本质、生命的真谛。
    (摘编自余恕诚《唐诗风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是一位有着多方面艺术素养的大师,他擅长绘画,诗中呈现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这与盛唐时代文化的高度发展密不可分。
    B.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秉性孤高狷洁,不愿折腰屈从,无意于仕途,为显示不同流俗的清高,毅然选择终身不仕。
    C.盛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歌,导致隐逸之风盛行一时。士人或以归隐作为入仕的阶梯,或将归隐视为傲世独立的表现。
    D.山水田园诗应当有较强的山水田园意识,诗人要追求和热爱自然美,以山水田园为表现对象,创造出比较完整的山水田园意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家的写法和创作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其自身性格气质密不可分,同时也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这在王维、孟浩然身上均能得到体现。
    B.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中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该诗境难以句诠,是自然美与心境美相交融的境界。
    C.抒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闲适中带禅意,能让读者进入清静、和谐的艺术境界,获得美的享受。
    D.孟浩然山水诗不刻意追求刻化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王维山水诗则在简净朴实之中,有惊人的丰富。

    组卷:2引用:2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侯发山
          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已经被他硬实实踩出一条路。其实,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都是蓬蓬勃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的,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上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反而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䦆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老党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
    “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放屁!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死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别想侵占!”
          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就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去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桔红,有的橙黄,虽然比鹌鹑蛋还要小,不到成熟的季节,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您的子女,我们都是这个乡的子民。
          老党呢,似乎也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畅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衣服都没穿。
          老党像吃了根冰棍,心里凉爽极了。他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儿子,不走了?”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误会了儿子。
          儿子说:“乡长,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儿子点点头,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除此之外,乡长,还有大用处哩。”
          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乡长……”
    “龟儿子,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出来。
          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先以“沙漠”一词点明了老党的工作环境,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最后宕开笔触,转向了“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
    B.从“别叫爹,我是乡长!”到“龟儿子,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语言称呼的变换,折射出老党对儿子从气恼、不满到欣喜、感动的情感变化。
    C.小说多用伏笔,如“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为下文儿子介绍沙棘的“大用处”,决定留下来守边、治沙、扶贫埋下伏笔。
    D.小说通过描写老党父子两代种沙棘守家护边的故事,表现了老干部的默默坚守、无怨无悔,展现了年轻人的创新活跃、开拓进取。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沙棘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清晰;以“家”为标题,以小见大,升华主旨,表现了戍疆干部代代相承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深沉的爱。
    B.小说语言含蓄蕴藉、清新隽永,故事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使得故事情节紧凑集中,体现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C.小说选材精妙,以一当十,如作为防沙治沙植物的“沙棘”又具观赏性还能助力脱贫创收,主要人物则隐寓作为共产党员的一对党氏父子。
    D.小说《家》是发生在差不多一天时间里的故事,节奏紧凑、时间集中;所选事件十分典型、有力,着重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3)赏析文章中的划线句子。
    (4)小说最后一段意味深长,请结合作品分析其艺术效果。

    组卷:13引用:7难度:0.5

三、语言文字应用(23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10月17日,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01场活动以“云宣讲”的方式举办。“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作题为《中医药抗疫与核心价值观的优势》的演讲。张伯礼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建立起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科学防疫、精准布控,强有力地阻断了传播链条。

    组卷:4引用:1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非常短暂,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4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