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
1.默写。
山川之美,美美与共,景景有情。“树树皆秋色,组卷:7引用:1难度:0.8 -
2.某班开展“人无信不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完成2~4题。
(1)请将如图这副对联中体现诚信的一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下面的古代成语故事不能体现诚信内涵的一项是
A.一诺千金
B.郑人买履
C.退避三舍
D.一言九鼎
(3)班级策划组织以“诚信为人之本”为主题观点的演讲会,在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你会从下面的名言警句中选哪两则做支撑观点的材料?为什么?
★轻诺必寡信。——老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小信成则大信立。——韩非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曹说之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
-
5.某校开展“红色之旅”主题阅读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问题。
斯诺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 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他出生在美国,却在遥远的中国居住了13年,观察和记录中国人民的苦难和中国社会的变化,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历经四个月的采访考察,著成了轰动世界的报告文学《红星照耀中国》,此书被西方媒体评为“了解中国革命的真正有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的著作”。
有这样一位外国记者,为向世界传播中国奋斗了一生,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说了这样话语:“我热爱中国。但是……我不愿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
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
1928年,23岁的斯诺第一次来到中国,但这时的斯诺只是一个渴望新鲜,期待新奇的年轻人。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要改变这刻板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最愉快的事莫过于旅行!冒险!取得经验!我渴望冒险!我要使青春充实。”
可当这位热血青年真正踏上中国土地,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之后,才发现已置身于一个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而又扑朔迷离的国度。他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以及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捕杀、围剿和对人民的镇压,同时也看到了无数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却继续甘愿冒死加入红军,勇敢地与帝国主义、反革命作斗争。
新闻记者的敏锐引发了斯诺的深思: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斯诺提出了整整80个问题,画了80个“硕大”的问号!
要解答这些问题,斯诺身边的朋友完全能够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可是在他看来,这些答案并不令人信服:“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惟一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
斯诺以自己的“脑袋”为筹码,冒险为世界换来了一双看中国的眼睛。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拉铁摩尔所说:“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就像火焰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
如海伦•斯诺(斯诺的前妻)所言,“在斯诺的报道发出之前,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他们的领袖毛泽东,不仅苏联人根本不了解,就连中国人自己也完全不知道,更不用说西方了。”这篇报道像一颗炸弹,震动了中国,轰动了世界,并在国际新闻界掀起了一股报道共产党,报道中国红军的旋风。
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印度的柯棣华大夫和许多其他外国进步人士就是受此书影响,前来支援中国抗战。白求恩在致友人的信中是这样解释来华的原因的:“请读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史沫特莱的《红军在前进》,读后你们必将与我同感。”
1972年2月15日,斯诺与世长辞,他在遗愿中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斯诺的骨灰一半安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另一半安葬于位于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斯诺旧居旁。也许,是斯诺偶然地选择了中国,也许,是中国历史地选择了斯诺。但正是这位杰出的美国记者给了世界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崭新而真实的中国!
选自《对外传播》(有删节)(1)斯诺为什么把考察报告命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2)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专题阅读交流,请你结合右图,给大家介绍图中人物。(不少于80字)
(3)国庆73周年之际,校文学社社刊开设了对中国有特殊贡献的外国人系列栏目,请你以选文为材料给斯诺写一个简略的小传。
要求:①记述人物主要经历中的典型事件;②抓住重要行为和典型语言;③不少于150字。
斯诺小传组卷:13引用:1难度:0.5
三、作文
-
6.这个世界很美,你看见了吗?
请以“看见”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1)你看见的可以是美的景、美的人、美的情、美的……;(2)关键是抓住特点,写出让你动情的美点;(3)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