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6 8:0:9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8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传统的中西绘画区别很多,但最根本的区别是西方画注重“目视”,中国画强调“神遇”。
          西方画因以“目视”,所以,色彩要美、要丰富;而中国画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反对色彩太多,道家认为“五色乱目”,“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是黑,所以中国画以永墨为主。中国画用墨,要在统一中见丰富,虽然是一笔墨色,但却变化多端,内涵丰富。西方画重视视觉冲击力。画面上的笔触出奇,形象险怪突出、灿烂峥嵘,给人十分特殊的印象和力量。而中国画家认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犹如一个不成熟的青年,横冲直闯,而成熟的长者却沉静而安详。苏轼曾说:“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气象峥嵘、五色绚烂”都具有视觉冲击力,但还不成熟,要再努力,达到平淡,才是高手。可见“平淡”,乃是中国画美的最高标准。当然,平淡是形式上的,而内蕴却必须丰富。画家还必须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很深的中国古典学问知识,画的格调才能高。
          西方画研究焦点透视,即限定在一个视点、视向和一个视域的一种透视。故传统西方画没有长卷和长轴。这符合目视的规律,而中国画因为是“神遇”,并无焦点透视,因而一幅画可以很长很长。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中国画不满足于感官(目)去观察及记录大自然,而是用神思、理性去理解世界,用笔记录自己理解的世界。
          中国画是用绢或宣纸,用水墨画;西方油画用画布、画板、鸡蛋清,用油调色画。中国是最早生产丝织品的国家。中国用这种丝织品来写字、绘画。中国绘画的“绘”字就是“丝”字旁,说明中国画早期是绘在丝织品上的。中国早期的纸也是棉丝的。这两种作画材料都十分薄,只能用羊毛、兔毛等兽毛做成的笔蘸墨和颜料画,而且只能勾勒出线条,再淡淡地赋点色。如果用鸡蛋清或油调色画,薄薄的丝绸或纸承受不了。所以,中国画的特色是由中国当时的物质决定的。西方古代没有丝织品,晚于中国两千三百年,欧洲才有手工机械化的纺织,而且只能生产亚麻布,在这种粗糙的亚麻布上画画,只能用很硬的棕刷蘸蛋彩、油画颜料堆上去,最适于用块面式的作画。
          西方画画与写字用的笔、墨水、纸完全不同;而中国则完全相同。文人写字之余也画几笔。他们借用写字的方法作画,又在画上题诗,形成了文人画。在西方,画便是画,没有文人画和画家画之区别,而在中国,文人画是最高尚的绘画,文人画的内涵和审美,也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西方名画家梵高、马蒂斯、毕加索、莫奈等人的成功,都是借鉴中国画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摘编自陈传席《“目视”与“神遇”——中西绘画的区别》)材料二:
          中新社记者:您曾借鉴西画中的比例、构成等视觉要素,创新了中国当代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您认为中国画与西画该如何相互借鉴、相得益彰?中国画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坚守自己的“魂”?
          陈辉:中国画相较于西画的高妙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感悟之下的提炼。中国画讲究以道观象,“道”指个人的修为、积累与境界,不同阅历的人画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所以,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不能丢,这是它的命脉。在坚守这个命脉的基础上,我认为西画可供中国画借鉴的有两点。首先是视觉冲击力,中国画需要很近距离地观赏,而西方油画在二三十米开外便能抓人眼球。所以中国画在公共空间陈列时是处于弱势的。其次是光影,其实光线的加入可让画面产生空灵感、空间感与神秘感。
          中国当代水墨画首先要有中国文化的内涵。艺术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只有具备本土情结,画出的东西才会刻骨铭心。同时,中国画这种以意韵来表达的方式要保留,这是它走向世界的优势。在世界艺术的大花园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要保持其独特性。其次,作品一定要有当代性。作品要承载当代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及共同关注的问题,如社会问题、环境问题、都市生活,还有中国的小康生活及农民生活状态的改变等,都可以用中国画的特殊语境去表现。
    (摘编自中新社《陈辉:从“眼前山水”到“胸中丘壑”,中西绘画如何“不断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于注重“目视”的西画,强调“神遇”的中国画可以超越眼前的视野。
    B.中西方绘画特色的不同既与哲学观有关,也与绘画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关。
    C.中国文人画在世界绘画系统中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审美,相较西方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D.重气韵的特点是中国画的命脉,以意韵来表达的方式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优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苏轼的话是为了论述中国画具有追求平淡的特点。
    B.梵高、莫奈、陈辉等人的事例有力说明了艺术上的创新常常需要中西互鉴。
    C.以道观象”的“道”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阅历对一个人的作品影响较大。
    D.中国画作品的当代性指的就是要用当代人的特殊语境去表现当代生活。
    (3)下列选项,直接说明中国画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很深的中国古典学问知识”的一项是
     

    A.唐•李嗣真《续画品录》:“顾生思侔造化,得妙悟于神会。”
    B.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
    C.明•董其昌《题倪迂画二首(其一)》:“毫端百卷书。”
    D.清•郑燮《郑板桥集•题画•竹》:“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之外者,化机也。”
    (4)两段材料都提到中国画受哲学思想的影响,请分别简要说明。

    组卷:0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萧红
          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王亚明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开她。关于她的手,但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她父亲来看她时,她向父亲要了一双手套。
          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只要有一点光亮的地方,我常遇到过她。
          暑假以后,她又来了。有人在说:“怎么!在家住了一个暑假,她的手又黑了呢?那不是和铁一样了吗?”秋季以后,宿舍搬家的那天,我才真正注意到这铁手。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并床……”
          有一个星期日,宿舍里面空朗朗的,我就大声读着《屠场》上正是女工马利亚昏倒在雪地上的那段,我一面看着窗外的雪地一面读着,觉得很感动。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下雪天气,实在沉闷,本地又没有亲戚,上街又没有什么买的,又要花车钱……”
          “你父亲很久不来看你了吗?”我以为她是想家了。
          “哪能来!火车钱,一来回就是两元多……再说家里也没有人……”
          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读过了。
          她笑着,“喝喝”着,开始研究着那书的封面。等她走出去时,我听在过道里她也学着我把那书开头的第一句读得很响。
          不记得是哪一天,也许又是什么假日,总之,宿舍是空朗朗的,一直到月亮已经照上窗子,全宿舍依然被剩在寂静中。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好像什么人在我的床头摸索着,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黑手,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好吗?”
          起初,她并不回答我,后来她把脸孔用手掩住,她的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说:
          “好。”
          我听她的声音也像在抖着,于是我坐了起来。她却逃开了,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
          “马利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她倒在雪地上,我想她没有死吧!她不会死吧……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喝喝!”很高的声音,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你看那医生他来吗?他先向我要马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你家开染缸房吗?’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我等他,他没有出来,我又去敲门,他在门里面说:‘不能去看这病,你回去吧!’我回来了……”她又擦了擦眼睛才说下去,“从这时候我就照顾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爹爹染黑的和蓝的,姐姐染红的……姐姐定亲的那年,上冬的时候,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唉呀!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说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某个人专染蓝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染一匹布多不过三毛钱……一个月能有几匹布来染呢?衣裳每件一毛钱,又不论大小,送来染的都是大衣裳居多……去掉火柴钱,去掉颜料钱……那不是吗!我的学费……把他们在家吃成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书本。
          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王亚明在一天的早晨,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她的行李已经束得很紧,立在墙根的地方。
          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停在楼梯口,他放下肩上背来的大毡靴,他用围着脖子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溶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把脸向着墙壁,腰间挂着的白手巾动也不动。
          行李拖到楼梯口了,王亚明又去提着手提箱,抱着面盆和一些零碎,她把大手套还给她的父亲。
          “我不要,你戴吧!”她父亲的毡靴一移动就在地板上压了几个泥圈圈。
          因为是早晨,来围观的同学们很少。王亚明就在轻微的笑声里边戴起了手套。
          出了木栅门,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弥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
          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我一直看到那远处的雪地刺痛了我的眼睛。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学们把王亚明当作“怪物”远离她,但这没有阻止她利用许多时间勤奋学习;她只是成绩不好,被校长劝阻考试。
    B.小说写“我”愿意与王亚明交流并把书借给她,结尾写雪地刺痛了“我”的眼,都表现出“我”的心地善良和富有同情心。
    C.芷亚明终于离开了那个歧视她的环境,结尾那段对雪日明亮景色的描写,实际上就是在烘托人物此时明朗的心情。
    D.小说以细腻的笔触,以女学生的视角叙写了年轻生命被排斥的事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2)“我”把小说《屠场》借给她,王亚明“很高的声音,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请结合文本分析王亚明笑与流泪的缘由。
    (3)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小说是如何以“手”来统摄全文的。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添加了代糖的零卡饮料能否畅饮呢?答案是否定的。研究证实,①_______,而且喝得越多,风险越大。每周喝1~4杯(230mL)、5~7杯和超过7杯的人,分别是不喝的人患上尿毒症风险的1.08倍、1.33倍和1.83倍。长期每天每多喝一杯,患尿毒症的风险会增加29%。而且长期饮用无糖饮料的人会改变人体葡萄糖代谢,影响肠道菌群健康,增加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时下流行的代糖赤藓糖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关联。研究人员进一步将赤藓糖醇添加到全血或分离出的血小板中进行观察,发现②_______。动物实验的结果同样表明,摄入赤藓糖醇能够加快血栓形成。
          代糖不过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型的食物类型,无论怎样改变,③_______。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减少摄入。只有无色无味的水,才是最健康的饮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3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4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商业餐饮、公共食堂和家庭饮食3个领域,我国仅城市餐饮每年食物浪费大致在340亿斤至360亿斤。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把矿泉水从550毫升换成380毫升,每年就能节水超13万升。
          有人说,我也不想浪费食物,但有时食品不合口味,难以下咽,只好扔掉;也有人说,请人吃饭点多了,有的已经食用过,不适合打包回去;还有人说,我不知道每份饭菜量有多大,买了吃不了,又不方便带回,只能扔掉。
          学校准备搞一个主题是“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演讲会,请你准备一个演讲稿,面对本校(统称为“振华中学”)同学阐述你的认识,提出你的解决办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