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9 8:0:15

一、选择题

  •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3.下列书法家与之对应作品不一致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4.下列风俗对应寓意有误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7
  • 5.下面诗句里带点词所指人物不对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6.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离别之情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7.下面作品与主人翁的名字对应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9

二、填空题

  • 21.阅读。
    清明(节选)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
          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眼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1)默读文章,完成填空。
    全文围绕“
     
    ”一词展开,最能概括上大家坟风俗的句子是:
     

    (2)文中还提到一个传统节日,请写出这个节日的风俗和与它相关的诗句。
    风俗:
     

    诗句:
     
     

    (3)作者把游春的快乐融入了具体的事情当中,照样子在“三天上坟游春”中任选两个写下来。
    例:偷蚕豆之乐    
     

    (4)“美人照镜”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美人、镜子分别指谁?
    (5)根据“了解上大家坟有哪些习俗”这一阅读目的,你会关注哪些内容?采取怎样的阅读方法?
    (6)有人说“清明上坟是迷信,属于陈规陋习,应当摒弃。”请反驳这一观点,列出至少两条理由。

    组卷:15引用:1难度:0.7
  • 22.习作。
    ㅤㅤ六年的小学生活结束了,要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校园。你是在什么时候产生了浓浓的离别之情的?是在拍毕业照的那天?还是在和同学策划、参加毕业联欢会的时候?还是在给老师、同学互赠留言的时候?或者是制作成长纪念册的那一刻?本次作文,就以《别了,我的小学生活》为题。写一写那些最能牵动你离别之情的事。
    温馨提示:
    (1)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写清楚,内容具体,注意详略;
    (2)学习用正面抒情或把情感融于人、事、景的方法,字数不少于500字。
    (3)作文中涉及的人名、校名均用“△”代替。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