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关山中学高一(下)第三次质检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8 21: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而代之。比如南宋灭亡以后,元政府的文化政策决定了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倍受歧视,他们变得“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这些促使当时写词的文人开始从事戏曲活动。加上进入元代以后,只有宋的一批遗民还在写词,比如张炎、王沂孙、周密等,但他们的影响毕竟有限,因此,宋词开始日渐衰微,并由元代活泼口语化的、受民众欢迎的新的文学样式--曲所代替了。
          宋词从唐、五代、北宋初年的诞生期,到北宋中叶到南渡的发展期,再到南宋前期的繁荣期,直至南宋后期的衰微期,其演变发展过程可谓曲折而丰富。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深受人们喜爱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
    (1)下列关于词演变历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词源于燕乐,始于唐代,李白、白居易、刘禹锡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标志着词的发展进入了萌芽状态。
    B.至宋朝初年,词的题材与语言风格大体已定型;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宋词也作为新的文学样式、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得到快速的发展。
    C.南渡时期,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使词作、词风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D.南宋前期,宋词进入繁荣期。这一时期,词坛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词人以文为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创作的词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传统,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B.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C.李清照、陈与义等亲身经历了时代巨变,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词作内容转而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
    D.辛弃疾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词风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中期,宋词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的原因,一是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集中,二是当时词人的音乐素养有了整体的提升,可以自己调曲作词。
    B.苏轼词的出现,是词的题材与风格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词的文学地位提高及发展方向改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C.南宋前期,宋词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的豪放词相比,辛弃疾、陆游等人的一些词内容更加博大精深,风格更加浑厚雄健。
    D.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备受歧视,一些词作者为生活所迫开始从事戏曲活动。随着词人数量减少、影响变小,宋词日渐衰微并被元曲取代。

    组卷:5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和100项适宜技术、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向社会发布;优化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等具有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加快中药新药审批等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举措。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0%左右,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老龄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对医药需求的增长。医疗保健支出属于居民必备支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拉动对药品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享誉盛名的三大国粹之一,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拥有完善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文化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理念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同。同时,中医药相较于其他医学拥有独特的优势特色,国医大师邓铁涛曾用“简、便、验、廉”四字作出总结。
    (摘编自《2021年中国中医药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材料二:
          浙江维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普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团队,在创新中药制剂研发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开展联合攻关,共同推进了企业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维康药业长期以来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积极寻求各方优势资源与支持,持续完善药品研发创新体系。“经典名方”新药的研发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经典名方”研发已纳入国家战略规划,维康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摘编自《维康药业加强中药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
          材料三:
    “卢氏连翘甲天下”,河南卢氏县以盛产优质连翘而名扬四海,连翘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卢氏连翘的优势在于,有效生物活性成分明显高于其它产地不同基源的连翘品种,其连翘酯苷A含量为1.22%,是药典规定标准的5倍。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卢氏连翘资源,葫芦娃药业集团与卢氏县瓦窑沟乡高河村村委会签订合作协议,葫芦娃药业正式成为伏牛山原始森林野生连翘定点供应单位,并为村民们提供关于连翘的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时令、储藏运输等专业培训和现场指导。
          葫芦娃药业明星产品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源自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和银翘散,其中一味重要成分就是连翘。葫芦娃药业集团野生连翘保护基地的建立,对集团保证产品品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对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深远影响。
    (摘编自毛俊《葫芦娃药业携手河南卢氏县共建野生连翘保护基地》)(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筛选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等传承发展中医药的目标。
    B.随着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多,医药需求的扩大,有老人的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会越来越高,这将促使中医药企业扩大生产。
    C.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中医药理论基础完善,临床经验丰富,那些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就是其瑰宝,需要我们认真传承。
    D.中医药有着四大独特优势:简、便、验、廉;中医药文化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理念被人们广泛认同。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向社会公布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还是优化中药新药审评技术要求,都是具体举措,能够促进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B.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支出持续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高,人们日益重视健康保健,这是药品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
    鉴于维康药业在3类新药“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方面的成功,国家把“经典名方”的研发纳入了战略规划。
    D.河南卢氏县连翘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所占比例极大,葫芦娃药业以之为连翘供应地,就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轻易胜出。
    (3)如果你大学毕业后到某中医药企业应聘,事前读到了上述材料,请据此为企业提几条建议。

    组卷:0引用:4难度:0.3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旗谱(节选)
    梁斌
          涛他娘,听说江涛要到保定去读书,要离开她,心里直绞过子。她又流下眼泪来,想:“像鸟儿一样呀,他们翅膀管儿软的时候,伸起脖子等娘喂养。等他们翅膀管儿长硬了,就一只只扑楞楞地飞走了。他们一个个都要离开娘,没有一个是心疼娘的呀!……”眼泪流啊,流啊,心里实在难受,一个人悄悄地坐在井台上,拿袖头子擦着眼睛。江涛看娘心上难受,走过去把脑袋扎在她怀里。说:“娘!甭哭,甭哭。”
    “啊……”涛他娘哭得更欢了,说:“我后悔,没生养个闺女,拾拾掇掇,缝缝洗洗没个帮手。我老了,碾米做饭,没个替身。我看你自小儿长得像个闺女,脾气绵长,会体贴人。打定主意不让你离开我,当小闺女使唤。可是这咱你又要走了,怎不惹娘哭哩!”
          正哭着,严志和走过来,吹胡子瞪眼睛地说:“又是哭什么?他去求学上进,又不是住监牢狱!”他红着脸,吹着胡子,楞怔地站着。垂下脸来,摇着下巴。
          涛他娘把身子一扭,说:“我不哭了,你甭跟我闹牛性子脾气!”说着,扯起衣襟来,擦着腮上的泪水。
          江涛去上学的头一天,她悄悄捡了一床干净被子拆洗。江涛忙去担水,淋灰水,帮助母亲把被褥洗净,用米饭汤浆过。到了晚上,她就着小油灯缝被褥,直到半夜才缝起。躺在炕头里,说什么也睡不着,又爬起身来,坐在江涛头前。她在夜暗里,看着孩子匀净的脸盘,静静睡着。又从灯龛里点出灯来,仔细看了看。独自一个人,看着小窗上的月光,呆了一会。推门出去,月亮被云彩遮住,从黑云缝里露出一点明晃晃的影子。树上没有风,乡村静静的。她立在井台上,呆了一刹,听得风声在大杨树上响,又走回来。看江涛还在睡着,伸手摸着他黑溜长的头发。偷偷捏他的长胳膊,嘴里嘟念着:“多硬梆的胳臂!”看着,她一时掯不住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儿,扑碌碌地落在江涛脸上。江涛一睁眼,她又忙把灯吹灭。江涛见娘又在哭,伸出舌头,舐舐唇边咸咸的泪味。他实在想不出用什么话来安慰她,扑过去搂住娘的胳膊,睁开大眼睛,盯着她老半天,把他的脸挨在娘的脸上。
          ……
          第二天早晨,朱老忠早早起来,给黄牛筛上草。悄悄地从墙缝里掏出个破布包,哗啷啷拿出十块大洋钱来。手里不住地光啷光啷响着,踩着那条庄稼小道,走到严志和家里,进门就喊:“江涛!你要走了,要去上府学了。”说着走进屋里,把白花花的洋钱在桌子上一戳。
          严志和瞪起两只大眼睛,说;“这是干什么?这是!”
          朱老忠说:“以前说好的,怎么说就怎么办,等得收了好秋,我还得多拿点儿。”他又猫下腰,眉花眼笑地看着他的洋钱说:“这是我经心用意将养的那条小牛犊。听说江涛要走,我把它牵到集上卖了十块钱,给江涛拿去上学吧!”
          严志和一时高兴,颤动着下巴说:“这叫我多么过意不去,我正困难着!”他本来想给江涛十五块钱,见朱老忠送了钱来,又偷偷撤回五块,他觉得日子过得实在急窄。
          江涛伸出颤抖的手,接过钱来的时候,眼里掯着泪花,濡湿了又黑又长的睫毛。他为母亲的爱,为父亲深厚的情感,为忠大伯的好心,受了深沉的感动。当他走出大门的时候,奶奶又隔着窗棂喊:“江涛!来,我再看你一眼。要不,我怕见不着你了呢!”老奶奶又哭出来,说:“咳!见一会少一会了!”她又伸出袖子抹着老泪。江涛听得说,又跑回去,扒着奶奶耳朵说:“奶奶!我忘不了你老人家,怎么能见不着你了呢?”奶奶听了,合着眼睛笑了,说:“可别那么说,活一天减一天了,一眨眼就过去了。咳!你也要离开家了,大了!”江涛难离难舍地离开老奶奶,出了村耳朵里还响着奶奶的声音,眼前还现着奶奶慈祥的面容。
          天上飘起鱼鳞纹的红云彩,父亲担着行李,送他上保定。朱老忠送出梨树林子,伸出坚硬的手掌,攥住江涛的手,笑了说:“孩子!你上了府学。你,不能忘了咱这家乡、土地,不能忘了本!一旦升发了,你可要给咱受苦人当主心骨儿!”
          江涛说:“是,大伯,听你的话。”
          朱老忠说:“你不能忘了咱这锄头、镰柄、种庄稼的苦楚!”
          江涛说:“是,大伯。”
          朱老忠说:“你不能忘了咱这牛头、地垄!”
    “……”
    “……”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说话中间,走出十多里路。严志和对朱老忠说:“你忙回去耪地吧,棉花尖儿也该掐了。”
          朱老忠把烟锅伸进荷包里,摸索着,愣了老半天才说:
    “我,是想嘱咐嘱咐他。”
          江涛说:“大伯!你回去吧,你说的话,我都结结实实记在心里!”
          到了保定,父亲先送他到严知孝家里。严知孝是严老尚的大儿子。当时,他在第二师范当国文教员。严志和托他照看江涛,严知孝看江涛这孩子少年老成,又聪明伶俐,一口答应下。说:“看像个聪明的孩子,我知道你们日子过得不宽绰,缺个十块八块钱,你拿去花。”
          从此,江涛在保定读起书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于江涛的娘来说,严志和性格刚硬、脾气火爆,他对江涛娘哭泣的行为很不满,大声训斥她,可以看出严志和对孩子的爱比不上江涛的娘。
    B.本文写到严志和“又偷偷撤回五块”,这是一处细节描写,作者运用这个细节表现了严志和家中确实贫穷的现状,能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同情。
    C.本文使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语言朴素、通俗易懂,如“这是我经心用意将养的那条小牛犊”“你忙回去耪地吧,棉花尖儿也该掐了”等。
    D.本文中写奶奶和江涛分别时运用了场景描写,这处场景描写生动、细腻,营造了祖孙两人难分难舍的氛围,表现了家人对江涛深沉的爱。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朱老忠的人物形象特征。
    (3)小说是如何表现江涛的娘对江涛的爱的?请结合小说前五段内容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组卷:8引用:5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下面文字阐述了人们在疫情复工期间自我防护的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要求每一点不超过9个字。
          央视网消息:在2月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李涛就复工期间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进行了解答。工作场所要全程佩戴防护口罩。工作场所存在粉尘和毒物的,既要考虑对新冠肺炎的防控,也要考虑对所接触危害因素的防控,还要注意口罩防护效率和密合度是不是符合要求。在办公场所办公,一个人办公可以不戴口罩,但多人办公时建议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措施。养成勤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不能确定手是否清洁的时候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和眼睛,要减少手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减少人群聚集,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通风条件比较差的场所。企业有食堂的可以实施错峰就餐,或者打包到各自工位、休息室就餐,也可以提供盒饭,鼓励员工自带饭盒。就餐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定距离,减少交谈。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要避免接触他人并佩戴口罩。要按照规定及时到指定医院就医。

    组卷:1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③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
          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⑤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名句诗词,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发挥联想,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