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2020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文段,给加点的字注音。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
     
    立在面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
     
    ,像波涛在澎湃。

    组卷:81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11引用:3难度:0.9

二、阅读

  • 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句话写出了怎样的山势?这样写能表现红军的什么精神?
    (3)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4)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老山界难走,“难”在哪里。

    组卷:66引用:2难度:0.6
  •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军 刀
    赵 恺
          ①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烈,使金属获得物质之上的品质。
          ②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③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将军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工良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铮铮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④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
          ⑤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⑥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⑦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⑧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⑨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⑩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⑪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⑫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⑬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⑭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他给宋哲元跪下了。
    ⑮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⑯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⑰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⑱侯万山站起来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⑲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⑳军务处长高声报告:“在!”
    ㉑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㉒喜峰口战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㉓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㉔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代:侯万山的孩子就是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叫宋记峰,一个叫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有删改)
    (1)上文中两次出现“壮烈”,请解释它们的不同含义。
    ①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烈
    ②如果我壮烈了。
    (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一句与写军刀的故事有什么联系?
    ②第③段画线句是描写宋哲元将军从五百条汉子面前走过时的心理活动,这在文章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文中为什么要详写送行前的对话?
    (4)文中写宋哲元送行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宋哲元将军此时百感交集的心情。(写出两种心情,80字左右)

    组卷:6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