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发布:2024/8/2 8:0:9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
1.赛龙舟是端午节里的传统习俗。当号令一响,各龙舟上的运动员奋力划桨、龙舟向前加速运动。这既可说明力的作用是 的,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组卷:919引用:33难度:0.7 -
2.小雨骑自行车上学,突遇障碍物,立即紧急刹车,他由于具有 会向前倾。刹车时用力捏闸是采取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和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都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 (填单位名称)。
组卷:8引用:1难度:0.9 -
4.如图所示,U形管AB中装有红墨水。当玻璃管中没有气流时,A、B两管中水面 。当用吹风机向玻璃管中吹风时,A、B两管中水面 。(两空均选填“A更高”、“B更高”或“相平”)
组卷:66引用:2难度:0.5 -
5.潜水时,潜水员从水面下慢慢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 ,受到的浮力 。(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组卷:22引用:1难度:0.7 -
6.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动能 ,机械能 。(填“增大”“减小”“不变”)
组卷:32引用:3难度:0.7 -
7.小雨用60N的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重200N的木箱,木箱恰好沿推力方向匀速直线前进,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小雨将水平推力增加到80N,则木箱受到的摩擦力是 N。
组卷:29引用:1难度:0.5
四、实验题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
20.【探究名称】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猜想与假设】小雪的猜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小雨的猜想: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1)使用如图甲装置实验,在挂钩码前,要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避免杠杆自身 对实验产生影响、便于测量 。
(2)如图乙所示,小雨同学挂上钩码并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记录数据如表中1行。改变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的 ,重复上述实验两次,记录数据如表中2、3行。实验序号 动力
F1/NOB间距离/cm 阻力
F2/NOA间距离/cm 1 1.0 15 1.5 10 2 0.5 10 1.0 5 3 2.0 5 1.0 10
(3)仅根据表中数据,可验证小雨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而小雪同学发现,小雨同学实验中每组数据中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都恰好等于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应改变动力或阻力的 进行试验。于是,小雪同学协助小雨同学按图丙方式进行实验,测力计分别从图丙中所示①、②、③三个方向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三次示数都不相同。据此可验证小雨的猜想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组卷:25引用:1难度:0.6 -
21.为了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小雷同学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为探究猜想一是否正确,小雷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方案如下(以下所有弹簧被压缩后都未超过其弹性限度):
①将A、B两根外形完全相同,材料不同的弹簧分别按图甲安装好;
②将小球置于弹簧A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cm(见图乙),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1;
③将小球置于弹簧B的右端,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为3cm,放手后小球被弹出,并与在同一位置的同一木块相碰,木块被推动了一段距离s2。
(1)本实验,将不易观测的弹性势能转换为 来观测,这种转换思想在初中物体探究中经常用到,请再举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探究中出现的一例:。
(2)此实验中,若s1与s2(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无关。
(3)小雷用上述装置探究猜想二,实验数据如表一。分析表一数据,小雷得出“弹性势能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程度无关”的错误结论。小雷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表一:实验序号 弹簧编号 弹簧被压缩距离/cm 木块被推动距离/cm 1 A 3 24 2 B 6 24 实验序号 1 2 3 弹簧被压缩距离/cm 2 4 6 木块被推动距离/cm 3 11 24 组卷:11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