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2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有声书源于美国,1930年前后,美国国会图书馆为盲人读者设立了一个有声书籍的项目。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欧美各大城市的车载有声书得到了较大的普及。欧美有声书真正的爆发是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在欧美阅读市场,近两年有声读物犹如一匹杀出的黑马,以两位数增速发展,迅速崛起为市场主流出版类型。美国出版商协会(AAP)数据显示,美国2015年前三季度有声书依旧是整体市场增长最为迅速的板块,同比增长高达37.7%,其总体市场规模约为1.6亿美元,占总体市场的1.5%左右。
          相比海外有声书市场的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发行有声书,当时的有声读物内容大多是名著,如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名著半小时》、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红楼梦》等。我国有声书不仅起步较晚,社会认知度也较低。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声书也搭上网络快车,开始面临新的商业契机。某知名市场调研机构的有声书市场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已达16.6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仅电信运营商的收入就将近3亿元,预测2016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
    (摘编自姜莹莹《“听书”:互联网+时代阅读新方式》)材料二:
          听书打破的是语言文字符号对知识的垄断,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平民化。当语言文字从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的时候,它意味要将复杂的、晦涩的语言表达过滤掉或者简化为可以理解和可供沟通的口头语言,这个时候听书的优势就能够显现出来。在鱼龙混杂的情况下,依旧有认真坚守的读书人能够借助各种网络媒体平台,将深刻的思想和复杂的概念进行深入解剖,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使得思想的精华借助听觉的手段浮出水面,这意味着思想界限的打破。
          读书需要有严密的因果逻辑推理,同时也需要遵循语言本身的线性结构,因此阅读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理解字里行间所表达出的意味。然而对听书而言,播放语言的速度远远无法匹及阅读时眼球运动的速度和瞬间扫描的文字的数量。因此听书相对读书无论是从难易度还是从效果上来讲,都要更加轻松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正是因为这样的特征,在听书过程中,思维更容易被打开。它取消了因为不解和未知所带来的焦虑,同时也取代了因为迫切要知道结果而带来的急迫,它更多的是因为容易和接地气而带来的思想的放松。这种思想的放松和带来的短暂空白,恰恰是思维的飞跃期。在这种“读书”间隔的阶段,过往的思想和现实的思想容易发生切换和融合,从而使得时间以“图像化”的样式表现出来,能够促进思维对于听到的思想的接受。它使得阅读以一种崭新而且愉悦的过程呈现出来,体现了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阅读成为一种快餐式消费。人们只是沉浸在语言本身所传达的知识量或者知识所带来的解决方案的结果层面上,却忽视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美的意境。听书,以适当的节奏和优美的声音,重新还原了语言本身所在的语境和它所富有的抑扬顿挫的特点。根据马克思关于艺术的观点,优美的语言符号就来自日常的劳动。因此,听书以它的生动活泼性、通俗易懂性、抑扬顿挫性重新返回到了语言文字的本身。它摆脱了抽象符号的束缚,让人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和感受语言符号的魅力和它所带来的心灵的愉悦与安宁。
    (摘编自刘志杰《“听书”之辩》)材料三:
          作为媒介融合、供需链接的内容提供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听书产业生产链条上下游企业的兴衰都会对我国听书平台产生影响。如同实体书店的困境一样,“听书”产业链中流动资产储备不足的企业也会因现金流吃紧而面临经营危机。以“听书”平台的上游内容提供商为例,版权运营收入占据其收入半壁江山,尤其是热门影视IP转化,更是为其带来了巨额收益。然而在2020年初的几个月中,电影撤档、影视剧停拍、综艺节目延迟录制,这就意味着影视公司现金回流受阻,自然使得出版阅读机构的版权收入和尾款结算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大环境下行,各行业吃紧,听书平台的用户中有较大一部分人,比如自由职业者、第三产业服务人员等,全部陷入了停产停工的焦虑中,这必然导致这部分用户的消费趋于保守,从而引发了内容付费率的相对下降。
          听书产业的发展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密不可分。“听书”能够满足用户零散时间下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与知识或消遣娱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说,它补足的是视频平台在时间上、方式上、场景上的短板。当视频平台超强的内容黏性再次发挥了强大的竞争力,成为用户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虽然移动听书平台的线上流量和用户黏性也呈整体上涨趋势,但丧失了独特优势的听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被各大视频平台强势抢夺了一部分活跃用户。
    (摘编自刘冰《新时期移动“听书”的挑战与机遇探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声书源自美国,车载有声书则是伴随着汽车产业的成长在欧美各大城市普及流行。
    B.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2015年欧美和中国的有声书阅读市场规模都有两成以上的增长。
    C.相对读书而言,听书更轻松且容易被接受,人们的思维在听书的过程中也更容易被打开。
    D.听书平台虽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由于内容的黏性不及视频平台,还是会失去部分活跃用户。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国,有声书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搭上了网络快车,全面占领阅读市场指日可待。
    B.听书时思想短暂空白所带来的放松,属于思维的飞跃期和“读书”过程中的间隔阶段。
    C.快餐式阅读能满足人们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但对知识本身的美没有丝毫感觉。
    D.我国听书平台的产业兴衰受其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状况的影响,比如资金的储备状况。
    (3)结合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能作为论据论证语言文字能带来“心灵的愉悦与安宁”的一项是
     

    A.尼尔森网联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八成以上的网民将收听网络音频节目作为自己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
    B.爱好文学只有小学文凭的打工人小于通过“懒人读书”收听了《蒋勋解读红楼梦》,圆了自己的“红楼梦”。
    C.“得到”App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罗胖”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解析知识中寻找思维的乐趣。
    D.喜马拉雅的用户评论说:“夜深了,在‘喜马拉雅’中‘打开’自己喜欢的‘书’,主播甜美的声音伴我入眠。”
    (4)材料二、三分别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
    (5)材料一、二、三都围绕“有声书”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0引用:3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人听完她的哀诉
    柔  石
          尖利的北风。巍峨古旧的城下。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婆子,坐在地上,哭她生命末路的悲哀:“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有了半小时。
          几个孩子听得悲伤。向城门边跑去。他们都是住在城脚的茅舍中的穷孩子。在这北风中,也还穿着单裤,破夹衣,没有鞋子。
          可是他们都同情地围在她的面前。盯住眼睛看她涌流出来的大泪。食指放在口里,不发笑声。
          老婆子继续哭道:“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三四个贵胄式的妇人走进城来。也听见她哭声悲哀,驻足问她道:“老婆子,什么事?”
          老婆子也就诉说:“太太呀!可怜可怜我罢!我有一个60岁的白发的丈夫,我还有三个儿子……”
          于是贵妇人们互相一笑。
          有的说:“还说可怜可怜她呢!我只有一个儿子,她倒有三个。”
          有的说:“她还不满意,她的丈夫已经陪她到60岁了。我的丈夫陪我到五十岁就死去。”
          一边说着,一边走远了。
          眼前仍留着几个孩子,呆呆地。老婆子又哭。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过去半小时。
          一班学生走出城。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凄怆,驻足问她什么事。
          老婆子继续诉说道:
    “少爷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大儿子,前年22岁。兵爷打仗,将我的儿子拉去搬炮弹。可怜从此就没有回来了!一年,两年,我的眼睛望花了。可怜从此就没有回来!……”
          悲哀噎住了她的喉咙。没有等她说完,学生们气愤愤地昂头走散。
          有的叫,“我们应当反对战争!”
          有的叫,“我们应当提倡非战论!”
          有的叫,“战争的罪恶呀!落到老婆子的身上了!”
          可是她的眼前,仍是几个孩子。老婆子又哭: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连续半小时。
          几个农人从田野中进城。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酸悲。放下锄问她什么事。
          老婆子带泪继续哭诉道:“兄弟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第二个儿子,去年13岁。到山上去砍柴。不知怎样一失脚,跌下岩壁来。别人抬他回家。血流太多了。到家也就死了!……”
          老婆子呜咽地说不成声。
          农人们听的不满意,有的说:
    “不小心,不小心。山上我们一年要去整百次,那里会跌落岩壁?”
          有的说:“这是一个13岁的第二个儿子,不要紧,还有大儿子在哩。”
          一边互相拿起锄,又走远了。
          她的眼前仍剩着几个痴孩子。老婆子更悲伤地哭了:
    “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哭声又经过半小时。
          一群工人走出城。也听得她哭声的悲伤,走近去问她为什么这样哭。
          老婆子哽咽得说不清楚地继续说:
    “伯叔呀!可怜可怜我罢!我的第三个儿子,6岁的一个。三个月前,我和我丈夫到田野上拔瓜藤。留他在家里玩。等我们回来,他却不见了。门口有一堆血。我们踏血迹寻去,却是深山。唉!被狼吞去了!……”
          工人互相一惊。嘈杂地叹着:
    “山里还有狼呀!”
    “狼竟会到村庄来吃人么?”
    “不过这是一个小儿子,她总还该有两个大儿子在的。”
          一边也匆忙地走去了。只回过一两次的头来,但不想续知她的哭诉了。
          黄昏开始落下来。
          在老婆子的眼前,仍是几个不懂事的孩子。她仰头向着密布天空的阴云,失望地放声大哭:“天呀!命呀!我的苦痛呀!”
          城门往来的人儿稀少了。
          哭声又消逝半小时。
          两三个商人从乡间收账回来。钱袋在他们的肩膀上琅琅地响。他们也听得她哭声的凄楚。脚步停到她的前面,问:“老婆子,什么事?”
          孩子们也抬头看着商人的脸孔。
          她似有一线光明地诉说道:“唉!老板!可怜可怜我,舍我几个钱罢!我的60岁的老丈夫,自从第三个儿子死后就病了!到现在有三个月,将死了!”
          商人们互相说:“夜了,夜了,我们要回去了。否则可以给她两角钱。虽则事情是常常如此的。”
          一边又匆匆地没去他们的影子。
          老婆子一时昏去了。一时又慢慢地向看呆了的孩子们说:
    “小弟弟们!可怜罢!我因为乡下没处讨钱,远远跑到城内来。想讨几个钱买一服药回去。“唉!虽则我的丈夫,此刻或者已经死了!可是小弟弟们,你们也有钱么?”
          老婆子酸苦得说不成别的话。
          而这几位听呆的孩子:有的抖抖他的衣袋,表示袋内只有一把蚕豆。有的翻转裤腰,表示身上只有一个肚脐。个个摇摇头,不声响。
          老婆子却突然发狂似的问:“你们也有毒药么?你们也有刀么?我不想回家去了!”
          孩子们一听到问刀,惊怕了。逃散了。
          黑夜如棉被一般盖在她的身上。朔风一阵阵地在扫清她身上的尘埃和她胸中的苦痛。
          她气息奄奄地睡在城脚下,她心的未曾全灭的光,为她家中的白发丈夫似乎还得望着明日。
    1929年12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描述了一个生活遭遇诸多不幸的老婆子哭诉遭遇的故事,贵夫人、学生、农人、工人、商人、孩子,没有人同情她。
    B.小说描写老婆子向贵胄夫人哭诉她的丈夫和三个儿子,然而贵胄夫人们却认为老婆子比她们都幸福得多。
    C.小说写农人放下锄头听老婆子哭诉“第二个儿子”,就想当然地认为她的大儿子还活着,还不是最苦的。
    D.小说最后老婆子在哭诉无门之下,向孩子们要毒药、要刀,老婆子这一问把孩子们吓跑了。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语言对话的形式描写了老婆子断断续续的哭诉,在各色人等面前展现了她以及她的家庭的不幸遭遇。
    B.小说反复描述老婆子的哭诉,这种行文构思方法与鲁迅的小说《祝福》反复写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异曲同工。
    C.小说中画横线句子的描写很有特色,在黑夜中,小说主人公老婆子终于清醒了,她要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
    D.这篇小说和鲁迅的《祝福》都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篇小说都反映出当时底层百姓的痛苦,对旧社会进行声泪控诉。
    (3)小说自始至终描写老婆子身边的几个孩子,有何用意?
    (4)这篇小说被柔石结集于小说集《希望》,作者自序言:生命是在递变的,人与社会应当也走着在无限的前进的途程中,我“希望”是如此。你认为柔石在这篇小说中寄予怎样的“希望”?

    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性论
    王安石
          古之善言性者,莫如仲尼;仲尼,圣之粹者也。仲尼而下,莫如子思;子思,学仲尼者也。其次莫如孟轲;孟轲,学子思者也。仲尼之言,载于《论语》。子思、孟轲之说,盖于《中庸》,而明于七篇。然而世之学者,见一圣二贤性善之说,终不能一而信之者,何也?岂非惑于语所谓“上智下愚”之说与?噫,以一圣二贤之心而求之,则性归于善而已矣。其所谓愚智不移者,才也,非性也。性者,五常之谓也;才者,愚智昏明之品也。欲明其才品,则孔子所谓“上智与下愚不移”之说是也。欲明其性,则孔子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孟轲所谓“人无有不善”之说是也。夫有性有才之分,何也?曰:性者,生之质也,五常是也。虽上智与下愚,均有之矣。盖上智得之之全,而下愚得之之微也。
          夫人生之有五常也,犹水之趋乎下而木之渐乎上也。谓上智者有之,而下愚者无之,惑矣。或曰:“所谓上智得之之全,而下愚得之之微,何也?”曰:仲尼所谓“生而知之”,子思所谓“自诚而明”,孟子所谓“舜先得我心之所同”,此上智也,得之之全者也。仲尼所谓“困而学之”,子思所谓“勉强而行之”,孟子所谓“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此下愚也,得之之微者也。曰:“然则圣人谓其不移,何也?”曰:谓其才之有小大,而识之有昏明也。至小者不强而为大,极昏者不可强而为明,非谓其性之异也。
    夫性犹水也江河之与畎浍小大虽异而其趋于下同也性犹木也便楠之与樗栎长短虽异而其渐于上同也智而至于极上,愚而至于极下,其昏明虽异,然其于恻隐、羞恶、是非、辞逊之端则同矣。
    (选自《圣宋文选》,有删改)[注]①丘垤(zhì):土丘。②行潦:水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性犹水也/江河之与畎浍/小大虽异/而其趋于下同也/性犹木也/便楠之与樗栎/长短虽异而其渐/于上同也人
    B.夫性犹水也/江河之与畎浍/小大虽异/而其趋于下同也/性犹木也/便楠之与樗栎/长短虽异/而其渐于上同也人
    C夫性犹水也/江河之与畎浍/小大虽异而其趋/于下同也/性犹木也/便楠之与樗栎/长短虽异/而其渐于上同也
    D.夫性犹水也/江河之与畎浍/小大虽异/而其趋/于下同也/性犹木也/便楠之与樗栎/长短虽异而其渐/于上同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庸》文中指道家经典之一,是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
    B.五常,文中指仁、义、礼、智、信,统治者把其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C.尧,传说中父系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爱传说中父系氏族后期部落联盟领袖。
    D.太山,即泰山,承载着丰厚的地理历史文化内涵,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人性的论述,孔子、子思、孟子分列前三名,他们有关人性的思想观点,都记载于著作中。
    B.作者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人的愚蠢和聪明的区别,不关乎人的本性而关乎人的才能。
    C作者认为,人生下来的才能有大小,见识有昏庸明智的区别,但是经过努力,人的本性是可以改变的。
    D.作者善于运用比喻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形象起来;多处引用孔孟等名人的句子,也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善言性者,莫如仲尼;仲尼,圣之粹者也。
    ②见一圣二贤性善之说,终不能一而信之者,何也?
    (5)作者认为“上智”和“下愚”者有哪些异同?

    组卷:1引用:4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宝玉开了副册橱门,拿起一本册来,揭开看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册中所言是对谁的判词?请简述其一生的主要遭遇。

    组卷:3引用:3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海底火山爆发对我们有影响吗?如果地球表面70%是大陆会怎么样?……86岁中科院院士汪品先的一系列海洋科普视频受到年轻网友追捧,网友亲切地称他为“被弹幕包围的网红院士”。谈及“网红”科学家,汪品先毫不讳言:“‘红’代表着一种影响力,科学需要这种影响力,社会也希望有更多科学家拥有这种影响力。”
          近几年,中国网红群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像张文宏、袁岚峰、罗翔等一批科普型网红集体走红。
          复兴中学打算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举办以“向科普型网红学习,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结合上面的材料,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