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谐》者,怪者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对“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进行赏析。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组卷:47引用:1难度:0.5

二、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怪者也
     

    以六月息者也
     

    ③北有鱼
     

    ④其下也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作者是怎样描写大鹏的形象的?
    (4)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组卷:46引用:1难度:0.5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几千里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亦若是/则已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马也(山野中的雾气)
    B.去以六月也(大风)
    C.而飞(愤怒)
    D.生物之以相吹也(气息)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起笔即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巨鲲变化为大鹏,使人感到惊骇万分、神奇莫测。
    B.文中巨大的鹏鸟要腾空而起,乘风做万里游。当然,这样的鱼和鸟是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的。
    C.庄子对鹏飞冲天的情景,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生动的形容,目的是给这个寓言故事渲染一种神秘的气氛。
    D.本选文运用了类比手法,由大鹏而类比想到“野马”“尘埃”和“天”,告诉我们,渺小的事物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从课文的节选部分来看,庄子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文学形象或一句诗词名句或一个成语。

    组卷:64引用:2难度:0.3

九、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9.文言文阅读。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北冥有鱼》)【乙】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杂言》)注: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间:缝隙,此处指河面很窄。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骐骥騄駬:四种骏马的名称。⑤小狸:小野猫。⑥干将:古代宝剑的名称。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飞 而诸侯惧
    B.怪者也 处处
    C.生物之息相吹也 其境过清
    D.亦若则已矣 谓大同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 理解词义的方法 解释
    !汝不知也 参考成语法:理所当 A.
     
    主不施用兵 查阅词典法:①事情。②特指战事。③政治事务。④从事;做。⑤侍奉;服侍(《古汉语常用字典》) B.
     

    (填序号)
    不如小狸 课内迁移法: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C.
     
    (3)请用三处“/”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4)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下列对于两则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北鲲化鹏,展翅南飞,志存高远,突出了鹏是真正的逍遥者。
    B.乙文船夫对甘戊说话时的语气,从中可感受到他对甘戊“使于齐”的不信任与嘲讽。
    C.甲文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全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主义色彩。
    D.乙文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内容蕴含哲理,富有文学色彩。
    (6)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物说理的方法,请具体分析两篇文章借助哪些事物,具体阐述了什么道理。

    组卷:309引用:2难度:0.5

十、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0分)

  • 10.阅读回答问题。
    [甲]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乙]鲲鹏与斥鸩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运;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鸩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高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注释】①穷发:极荒远的不生草木之地。②适:往、去到。③适:适应。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而飞(怒:发怒)
    B.怪者也(志:记载)
    C.云气(绝:穿过)
    D.彼奚适也(且:将要)
    (2)请用“/”给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高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分三个层次描绘鲲鹏展翅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先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再写大鹏俯瞰大地的景象;最后写鹏鸟迁徙南冥的活动。
    B.乙文通过描写小鸟对大鹏的讥笑,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了“小知(智)”不及“大知(智)”。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甲文中的大鹏体型硕大,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而乙文中的斥鸩则胸无大志,目光短浅。
    D.甲文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乙文则说明目光短浅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
    (4)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5)大鹏形象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之一。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下面的诗句,分析“大鹏”形象备受人们喜欢的原因。
    诗句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诗句二: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宋代•李清照《渔家傲》)

    组卷:12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