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考化学最后一卷
发布:2024/11/12 8:0:39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举世瞩目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冬奥会上有许多“化学元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2难度:0.7 -
2.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2难度:0.6 -
3.下列各组澄清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离子 试剂 离子方程式 A NH4+、Na+、Fe3+、S2- 少量铜粉 2Fe3++Cu=2Fe2++Cu2+ B NH4+、Fe3+、Br-、SO42- 过量Na2S 2Fe3++S2-=2Fe2++S↓ C K+、Na+、ClO-、SO42- 足量SO2 SO2+2ClO-+H2O=SO32-+2HClO D K+、Na+、CO32-、AlO2- 少量HCl H++AlO2-+H2O=Al(OH)3↓ 组卷:29引用:2难度:0.7 -
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实验
目的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用纯碱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 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盐酸 选择合适的试剂,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 实验
装置组卷:104引用:6难度:0.6 -
5.小组探究Na2CO3和NaHCO3与碱的反应,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已知:pH越大,c(O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装置 试剂X 实验结果 Ⅰ Ⅱ Ⅲ ①Ⅱ、Ⅲ均产生白色沉淀
②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下蒸馏水 0.05mol•L-1
Na2CO3溶液0.05mol•L-1
NaHCO3溶液组卷:263引用:6难度:0.5 -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 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C 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Ksp(ZnS) D 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 SO2-4组卷:1240引用:15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18.3-苯基乳酸是一些重要的化学合成物前体,并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生物合成等领域,可作为日常食品的防腐剂.实验室通过苯丙氨酸的重氮化及水解反应制取3-苯基乳酸,方法如下:
HNO2(M=47):弱酸,不稳定,遇热即分解,水溶液无色.苯丙氨酸(M=165):白色固体,溶于水,熔点270~275℃.3-苯基乳酸(M=166):白色晶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122~124℃。
实验步骤:
①三颈烧瓶中加入6.0g苯丙氨酸,再加入70mL稀硫酸,冷水浴冷却至5℃,边搅拌边滴加60mLNaNO2溶液(0.1g⋅mL-1),维持温度搅拌50min,然后改成35℃热水浴再搅拌10min。
②往烧瓶中加入25mL乙酸乙酯,搅拌后将分离混合液,剩下液体转移至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
③取粗产品0.5g于锥形瓶中,加入1mL95%的乙醇,溶解后再加入25mL蒸馏水、2滴酚酞试剂,用0.1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实验,平均消耗VNaOH=28.10mL
(1)NaNO2中氮原子的杂化方式
(2)加入稀硫酸的作用是
(3)步骤①中先在5℃温度下搅拌50min,后改为35℃搅拌10min的原因是
(4)步骤②中分离混合液仪器名称为
(5)步骤②中加入的物质为组卷:33引用:2难度:0.5 -
19.我国科学家实现了喹啉并内酯的高选择性制备。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i.R-Br+R′CHO一定条件
ii.ROH+R′BrROR′KOH△
iii.碳碳双键直接与羟基相连不稳定
(1)试剂a为
(2)B(苯胺)具有碱性,B转化为C的反应中,使B过量可以提高ClCH2COOC2H5的平衡转化率,其原因是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
(4)H的结构简式为
(5)K是F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结构还有
(6)D和I转化成J的反应过程中还生成水,理论上该过程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J的物质的量之比为组卷:78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