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叙州一中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年来的当代文学研究中,以作品营造的艺术图景、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以及所要表达的价值理想等审美内容为核心的“诗”性研究,遇到了新的瓶颈。这类研究和批评所倚重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各种“主义”和“方法”难以继续行之有效地解释正在急剧演变的文学现实。一些研究者遂推动强调史料建设的潮流,启动以“史料”为核心的文学研究的“战略转移”。在文学研究中重视史料无疑是必要的,文学现象本来就是历史现象的一部分,但对文学研究来说,这些充其量只能说是做了一些基础工作,还远未抵达文学的核心。
          之所以这样说,首先是因为作家精神世界的生成是复杂的。作品既是作者经验的产物,也是思想和表现方法的产物,其形成过程虽然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和某种具体生活的关系又非直接对应,故无法通过史料还原的方式将要解决的文学问题一一弄清楚。作家的创作有现场因素和非现场因素,有生活层面与思想层面,很难用直接的史料去一一对应。文学史家戈德曼在《文学社会学的地位与方法问题》一文里,曾非常精辟地点明社会生活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不在于彼此间内容上的直接对应,而在于精神的同构,是通过文学作品的想象结构连接的。
          史料建设与史学化研究方法无法抵达文学核心,最终还是因为文学的本质是诗性的审美想象而不是史性的事实描述。历史学通过史料进行研究的目的是寻找过去的真相,其维度是指向过去的事实,即便它对将来会产生作用,也主要是“以史为鉴”。文学则是作者在一定经验基础上的综合性审美想象,不仅有生活的过去维度、现在维度,还有以善与美为核心的永恒维度。即便是一些表现现实生存困境、表达绝望情绪的作品,潜意识里也是在诉诸一种善与美的诗性乌托邦想象。沃尔夫冈•伊塞尔在《走向文学人类学》一文里,更从人类学的角度指出文学是一种独立于历史等其他类型社会范畴的独立范例,其生成的根源与承担的使命与人类自我启蒙的需求有关,是以虚构和想象的方式来把握和显示一下那些属于我们的本性、却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尚难以被人们拥有的东西。
          当下的文学研究遇到了严重的危机,但这不是史料和方法等“术”层面的问题;经历了新时期以来数十年的积淀,当下的当代文学研究不缺史料和方法。这种危机的本质,还在于其所要表达的价值理想的“道”的层面的疲惫与乏力。文学研究是研究者主体由生命经验、人生阅历、知识思想、文学认知所凝聚成的审美理想与作家作品的对话,由之也形成了研究者的“道”的层面。这种“道”层面的审美理想通常也是以诗性想象的形态体现出来的,诗性想象愈丰富深远,其文学研究和批评就愈富有思想深度和活力。
    “道”层面审美理想的诗性想象的生成也受时代的整体环境的影响。反观文学史,往往是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史料的繁荣,而非史料的繁荣带动了思想的解放。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大创造带动了史料方面的大发现,重塑了史料的定义和边界。马克斯•韦伯说:“社会事实并非像事物那样凭自身权力而存在,宛如滩上的卵石那样等待着被拣拾。什么东西算作社会现实,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通过它去打量世界的精神眼镜”,史料亦然。
          我们不忽视史料建设方面的成绩和价值,但面对当下文学研究的危机,不能止于重视“史”,还要走向“诗”,即努力提升和当下现实有效对话的思想能力,建构出一种大境界、大气度的诗性审美理想。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即便是回到纯粹的当代文学史料研究领域,方法上也要“向前看”,特别是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
    (摘编自姚晓雷《重视“史”,但更要寻找“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作品审美内容为核心的“诗”性研究,倚重各种现代、后现代主义和方法,无法解释各种文学现象。
    B.以“史料”为核心的文学研究,重视史料建设和史学化方法,属于“术”的层面,无法抵达文学核心。
    C.文学史家戈德曼的“同构”术语,否定了文学和社会生活的关联,指出了前者不是对后者的机械复制。
    D.只要我们从“道”的层面建构出一种大境界、大气度的诗性审美理想,就能解决当下文学研究的危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诗”性研究和以“史料”为核心的文学研究的缺陷进行了分析,侧重后者。
    B.文章既肯定史料建设的成绩和价值,又指出努力的方向,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C.文章运用对比论证,说明文学的本质,然后用沃尔夫冈•伊塞尔的观点加以佐证。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观点,然后纵向层层深入,分析问题,最后补充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掌握了莫言写作《檀香刑》时每天从早到晚的生活事实,也很难仅据此还原《檀香刑》创作的真实面目。
    B.当代文学研究并不缺乏史料与方法,当下的文学研究的危机,其本质在于“道”的层面的疲惫与乏力。
    C.要解决“道”层面诗性想象的困乏,既需要研究者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也需要时代的思想大解放、大创造。
    D.“史料亦然”的意思是说,史料并非天然就成为史料,而是需要一双使它真正成为史料的理论眼睛。

    组卷:6引用:6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区块链作为一个相对较为基础的技术门类,它真正发挥效力并不在于它对于某个行业多么颠覆,多么创新,而是它是否能够成为串联起行业发展的纽带。这就需要建构起一个庞大的行业生态圈,只有这样,区块链行业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发挥到最大。
          从本质上来说,区块链是通过信息的全网一致性分发,实现信息存储的去中心化和信息传递的去中介化,传播过程公开透明,并通过经济和社会治理手段实现信息在不能被篡改的基础上的高质高效共享,进而实现组织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以提高生产生活效率。而区块链通过多种底层技术工具,能够有效实现数据的分布式一致性存储、安全性传输,因此,区块链技术将通过对产业互联网的改造,获得更大的应用价值。
    (摘编自《链为区块链解读--区块链技术与产业互联网》)
    材料二: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区块链落地应用,无论是公有链还是所谓的“联盟链”,在区块链系统底层的数据视角来看,所有用户都是单一类型用户,节点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区块链系统对节点的区分,更多是从区块链系统运维的角度,而不是从业务逻辑运行的角度。
          区块链系统基于单一类型用户和同一性质的节点实现的数据全网可验证,对于降低信息不透明、建设可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具有重大的革命性意义。
    (摘编自《如何基于区块链实现高质量协同》)材料三:
    “AI寻人”是百度2016年底推出的一项AI公益服务,在百度“AI寻人”平台上,求助者无需注册或登记,只需在网站首页上传走失亲人的照片,即可与民政部登记的走失人口信息进行快速比对,得出系统对比之后的结果。除人脸识别外,平台也设置了查询功能,救助者可针对“姓名、性别、年龄、区域、救助站”等信息进行相应的筛选。
          未来,这项服务将会更便捷。精准地推送到有需要的人群中,目前,百度APP已经上线“百度AI寻人”智能小程序,用户只需在百度APP上搜索“AI寻人”或者“百度寻人小程序”,简单上传一张照片,就能与民政部全国救助寻亲网的数万条走失人口数据进行一键比对,系统将自动给出相似度最高的多个参考结果。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更新、多中心存储,提升公益寻人的协同效率。
    (摘编自中国日报网《百度升级“AI寻人”服务,智能小程序精准推送助走失者早日回家》)
    材料四:
          区块链要服务于各行各业,实现“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首要的是解决链上链下问题,目前我们不可能把链下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都上链,区块链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等公有链上以极低成本发布信息,而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特性,将大大提高监管难度。利用区块链传播有害信息、网络谣言,会给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利器要善用。这好比有人认为路上若是没有警察、没有红绿灯,车子可以开得更快,事实上,没有监管的马路寸步难行。只有提升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完善区块链监管技术、监管政策、监管能力和监管模式,确保产业发展与监管并行,才能为区块链技术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摘编自陈纯《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新动能》)
    (1)下列不属于“区块链”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一项是
     

    A.IBM与中国银联跨行、跨平台兑换奖励积分系统中,消费者在一家银行的积分可以兑换其他银行的积分奖励,甚至可以兑换多个航空公司里程及超市奖励,该系统大幅度提高银行积分使用效率。
    B.腾讯和深圳市税务局合作后,深铁和港铁等企业不再需要到税务局申请税盘,可按需进行发票生成,所有开票数据和乘车数据均可记录,从支付到开票仅需2分钟。
    C.持有电子证照的律师在安徽政务服务、“皖事通”或线下窗口,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无需提交纸质材料,出示通用校验码即可。
    D.小李在天猫网购买一个衣柜,下单之后把钱打给了支付宝,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小李在收货后予以确认,支付宝收到确认通知并打钱给卖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运维角度和业务逻辑运行角度中,前者更能帮助区块链系统对单一类型用户的节点进行区分。
    B.只有构建起庞人的行业生态圈,串联起行业发展纽带,区块链行业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发挥到最大。
    C.区块链让信息公开透明,无法篡改,能确保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信任系统,从而让数字世界完全真实可信。
    D.“区块链+”的大规模应用,可服务于各行各业中,可实现单一类型用户和同一性质的节点的数据全网可验证。
    (3)区块链在未来发展中具有哪些优势?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概括。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苦恼
    王蒙
          当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终于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出来的时候,作家金永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他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先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后来抄到稿纸上。抄了改,改了勾掉,勾完恢复,然后撕掉……稿子寄出以后,得到回音以前,他好像得了热病。
          他想起他的第一个责任编辑,又矮又胖,说话是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每句话都那么高明,那么权威。“是不是先搁一搁?”这话就意味着稿子的死刑。“我们认为有修改的基础”,遥远的希望闪着光,曲折的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准备留用”,从此开始了折磨人的焦急等待。而最可怕的是甚至在通知你“已经发了”之后,仍然可能抽下来搁一搁,而这“一搁”,也许意味着永久。
          他想起他的恩师,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老作家郑之泰,他第一次见郑之泰的时候,“郑老”已经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老作家一面咳嗽,一面称赞他“能够写”,“我知道,你是能够写的……你能够把那种最微妙的感受传达给读者……你能够成功……读者会爱你的……但写作仍然是一件苦事情,你现在还想不到,这有多么艰苦……”
          郑之泰三十年前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泪水的。当时,二十二岁的金永不明白为什么老作家的语气里流露着感伤,但他的心深深地被那种父辈的情谊打动了。三十年后,在看到钱莉莉缭乱的小说稿《桦树林》以后,他的眼睛里也涌出了同样的泪。
          他这才明白,他的泪水既是为了钱莉莉的鲜花露珠似的才华,也是为了——他看得出来——这才华离真正的成功、成品、成就还遥远。让一个有着鲜花露珠似的才华、自负而又敏感、幼稚而又狂热的女青年去走这一段从小小的才华到真正的成果的路,他实在不忍得。而如果是让她独自去摸索,去沿着这崎岖的山径攀援,那简直是残酷。
          哦,才华!这令人战栗,令人苦笑,令人飞扬又令人大哭失声的字眼!它是财富,它是灾难,它本身就是辛劳和血汗,永远的不安宁,偶有的微笑,和常年的灼人的痛苦!
          所以金永不忍心说任何年轻人有才华,他怕毁了年轻人。他宁愿点燃自己的心做灯,为他们烛照。而才华的特点偏偏是要自己闯,哪怕鼻青脸肿,赴汤蹈火!
          他能不流泪吗?
          金永还体味到了这泪水里包含的欣慰——年轻人不断地冒出来了嘛!欣慰后面却好像有一种催促,一种莫名的、却又是分明无可逃避的惶恐——年轻人起来了,他呢?原来他也已经到了辅导青年、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身上的年纪了。
          他现在已经比当年的郑之泰还要大一岁了,这是真的?但他的头发还是黑的,看来郑之泰有点未老先衰。三十年前,他觉得郑之泰是老头,他怎么没有想到如今自己也已经“老”了呢?
          看过手稿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与钱莉莉交谈。说服钱莉莉是不容易的,问题还不在于青年人常有的骄傲,可叹的是她那种执着,当钱莉莉用一两句尖刻而又大而无当、不负责任的话把他苦口婆心的“辅导”否定掉的时候,他气得真想动手把自己揍一顿。
          终于,她听了他的,不是全部,而是大部分。当她一旦接受了他的指点以后,《桦树林》的面貌是怎样地焕然一新了啊!
          金永提着提包回家。提包里有载有《桦树林》的大型文学期刊。他的提包变得暖人而且活泼,他的步伐变得活泼而且有力。他的眼前一会儿是郑之泰的白发,一会儿是钱莉莉的青丝,一会儿是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当他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他忽然发现,《桦树林》的最后三句话本来是可以删去的,删去以后全文会更加隽永和谐。但他在作品排成铅字以前硬是没有想到,硬是没有把这一点给钱莉莉指出来。他的脸红了,他的心痛了,他算什么“老师”哟,钱莉莉称他做老师呢!
          回家以后,爱人告诉金永,钱莉莉来过,并且留下两瓶小磨香油,一瓶广东腐乳。
    “小磨香油?”他茫然莫解。
          钱莉莉留下了字条,字条上说:
          金永老师:
    《桦树林》的发表,多亏您帮忙。您为我的稿子奔走的情形,编辑部已经透露给我了。一点小意思,聊表寸心,请笑纳。您有什么事需要我给办的,亦请尽管吩咐,过几天来看望您。
         莉莉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字条。
          打击是沉重的。
    (选自1983年《<北京文学>短篇小说选》)(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桦树林》发表时,想起自己的第一篇作品和第一个责任编辑,表现了他对那位编辑永生难忘的记忆和无限的感激之情。
    B.文中写金永对自己恩师郑之泰的回忆与金永对钱莉莉的培养,既互相映衬,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金永回家时眼前出现了“夕阳照耀着的充满了温柔的生命的桦树”,这里的“夕阳“具有象征意义,而“桦树“则是实写。
    D.小说用郑之泰和钱莉莉两个次要人物作陪衬,突出了金永这一中心人物形象,并通过他深刻地表现了文人相轻这一主题。
    (2)文章开篇说,作家金永在得知钱莉莉的中篇小说《桦树林》在第一流的大型文学期刊上发表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金永的眼泪中包含的情感。
    (3)文章以“打击是沉重的”作结,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对这句话进行赏析。

    组卷:12引用:1难度:0.7

三、语言表达(20)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提到动画修复,人们的刻板印象是修复师对胶片进行清洗、扫描、调色,随着深度学习和AI算法的兴起,①
     

    “传统的人工修复多是去掉胶片上的脏点、划痕、抖动等,它只是让画面更干净,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处理方式。②
     
    ,填充画面缺少的细节,为动画修复提供了更多可能。比如运用超分辨率和智能插帧算法,完成视频从低清到高清的转换并生成中间帧内容。此外,以往人工处理耗时较长的一些修复过程,AI算法结合强大的算力可以加速数万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尽管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③
     
    。影像胶片修复可以通过AI算法消除和矫正胶片上的划痕、噪波、霉斑等,实现增强视频画质的效果,但动画的修复并不是一味提升画质就可以了,修复过程需要有专业的艺术指导和人工辅助,才能尽量保留原影片的艺术风格和美感,防止AI“误伤”艺术效果。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上文,概括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动画修复的原因。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进行概括,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组卷:3引用:5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结合以上的图文材料,以“德与得”为主题,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3引用:6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