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 光现象》2020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
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若将蜡烛靠近孔少许,蜡烛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将会变一些(选填“亮”或“暗”)
组卷:102引用:3难度:0.7 -
2.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
组卷:42引用:2难度:0.7 -
3.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是,折射光线是,入射角是度。界面的(选填“上”“下”、“左”、“右”)侧是空气。
组卷:1127引用:15难度:0.7 -
4.唐诗“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如图所示,诗人看到的潭底和水中的鱼都是像,这是光的现象,是光从中斜射入中时发生的。
组卷:105引用:2难度:0.5 -
5.如图甲所示,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不但改变了传播方向,而且在白色光屏上自上而下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即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凸透镜是利用光的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如图乙所示,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以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照射凸透镜,折射后它们的光路会略有差异,则通过b点的是(选填“红”或“紫”)光。
组卷:25引用:1难度:0.6
三、作图题(共10分)
-
15.如图是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的光路图,请补画出法线和界面位置,并请标出折射角。
组卷:1549引用:8难度:0.5
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
-
16.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等大的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出结论:。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
(6)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还发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组卷:56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