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洪泽等四校联盟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1 14:0:2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狐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吴越名流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进程和后果都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文学作用的过分强调。小说这样一个形式,从“街谈巷议”的微末小技,一跃而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
(摘编自格非《记录与超越》)(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在不同时代承担的社会职能从来都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文学的功能在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B.在中世纪,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但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
C.晚明时期,江浙地区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政治空间有相当的自由度,吴越名流不再需要假托于梦幻的作品。
D.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的诞生,既是社会发展进程的需要,也是文学神秘性消解的一种表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想了解十八世纪以前宗教和权贵对文学的束缚及影响,《荷马史诗》应是可供参考的书目。
B.文学作品的内容无须都要获得理性的证明,其中超越现实的创作能给予读者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
C.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受到欧洲的影响,过分强调文学的作用,放大了文学的功能。
D.小说成为关乎民族、国家存亡的关键,取得重要的社会地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推断,下列作品不是以反映“世俗生活”或“个人经验”为主的一项是
A.薄伽丘的《十日谈》
B.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C.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D.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4)文中提出的文学功能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5)根据文中观点,简要分析蒲松龄的《促织》怎样体现了文学的代偿性机制。组卷:8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
-
2.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被施了魔的花园
[意]卡尔维诺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路上走着。底下是鳞光闪闪的大海,上头是白云隐约浮现的天空。他们之前去捉过螃蟹,现在决定勘探一下没走过的路。
往海边去的路上有着无数大株龙舌兰,往山上跑着一排甘薯的篱笆,上面重压着没花的叶子。乔瓦尼诺在篱笆间找到一处裂口,两人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他们来到了花园一角。四周一切寂静无声,树叶都不会动一下,那里有棵高大古老的桉树,还有砾石铺出的小路。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踮着脚尖在小路上走着,小心不使脚下的砾石发出窸窣声。
一切是如此的美丽:被拳曲的桉树树叶勾勒出的拱顶细窄而高耸,还有那被树叶切碎的天空。只是他们满怀焦虑,在这个不属于他们的花园,他们随时可能被赶出去。但是什么声音也听不到。在一个拐角处的杨梅丛间,一群麻雀扑腾起来,叽叽喳喳地叫唤了一阵,然后又回复了宁静。也许是个被抛弃的花园?
可是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一片开阔的天空下,来到一个种满花的花坛前,然后是林荫小道和排排栏杆,还有行行的锦熟黄杨。花园的高处,是一幢硕大的别墅,别墅装着亮闪闪的玻璃,还有黄色和橘色的窗帘。
整个房子是荒凉的。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踩着砾石,走上前去。也许玻璃窗会被突然打开,苛刻的先生和夫人就要出现在阳台上,肥大的狗就要被松开锁链,跑到路上来了。他们在路边找到一辆独轮小推车。赛来内拉坐在车上,乔瓦尼诺推着车,他们就这样一声不吭地前进着。
“那个……”赛来内拉不时地低声说道。乔瓦尼诺就停好车,去把花采下来。她手里已经攥满一束漂亮的花了。但逃跑时要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可能得把它们都扔掉!
砾石路也走到了尽头。空地的中间,劈开了一块庞大空旷的长方形:一个游泳池。“我们跳进去?”乔瓦尼诺问赛来内拉。如果他是询问她,而不是单说一句“下去!”,那就肯定说明是相当的危险。但水是那么澄净与碧蓝,而赛来内拉又是从不害怕的,他们已经是穿着泳衣的--这之前他们一直都在逮螃蟹。乔瓦尼诺怕溅泼声会太响,于是从池边上下去,他睁大眼睛,不断地往下游啊游,却只能看见蓝色,双手就好似玫瑰色的鱼;这跟在大海里的水下不同,那里的水中全是无形的绿黑色阴影。一片玫瑰色的阴影出现在自己上方--赛来内拉!他们手牵着手,从池子的另一头冒出来,他们有一点点的焦虑。不,实在没有任何人在看他们。这不如他们想象美妙:总是有那么一种酸楚而担心的基调,那就是,这一切都不属于他们,而他们也可能会被随时赶走。
从水里出来,在游泳池的边上,他们找到了一张乒乓球桌。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轻轻地击打着、突然一球高高地弹起,而乔瓦尼诺把球打飞了,球撞上了挂在藤廊支架上的一面铜锣,铜锣就低沉而持久地颤响起来。两个孩子赶紧蜷缩在花坛的后面。很快来了两个穿着白上衣的佣人,端着宽阔的托盘,把托盘搁置在一张圆桌上后,就走掉了。
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来到圆桌旁。上面有茶、牛奶和面包。他们只得坐下享用起来。但他们坐得不是很安稳,只是坐在板凳边缘那一点点的地方,不停地挪动着膝盖。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甜点、茶和牛奶的味道。那个花园里的每一件东西都是如此:美妙而难以受用,带着那种内心的不适与恐慌。这也许只是命运的什么消遣吧,而他们可能很快就会被叫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他们悄无声息地靠近了别墅。在一扇木制对开的百叶窗叶片之间,他们看见一间漂亮荫蔽的房间,墙上尽是蝴蝶标本。一个苍白的男孩--应该就是这幢别墅和花园的主人,幸运的他,正坐在一张躺椅上,翻着一本厚厚的带插图的书。他的双手纤细白皙,睡衣的扣子一直系到脖子上,尽管那是夏天。
现在,这两个窥视的孩子紧张的心跳缓缓减弱下去。事实上,那个富有的男孩望着自己的周围时,显得比他们还要焦虑与局促,就好像他感到那本书,那张躺椅,墙上那些被装上框的蝴蝶,下午茶,游泳池,林荫小道,都只是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才被授予他的;而他也是不能享用它们的,却只感受到那个错误的痛楚。
苍白的男孩在他阴翳的房间里转来转去,脚步偷偷摸摸的。他用那白皙的手指摩挲着镶有玻璃的蝴蝶标本的边框,并时不时地停住听着什么。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刚缓下来的心跳声又密集起来。那是一种对什么魔法的害怕,那魔法正压迫在那幢别墅、那个花园上,压迫在所有那些美丽而舒适的东西上,就好像一种古老的不公。
太阳被云朵遮住了。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默不作声地离开了。他们再次匍匐着穿过那排篱笆。在龙舌兰丛间,他们找到通往海边的一条小路。于是他们发明出来一个有意思极了的游戏--用海带打仗。他们将一把把海带摔到对方的脸上,一直摔到晚上。好在赛来内拉从来不哭。
(马小漠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的花坛,硕大的别墅,澄净碧蓝的游泳池,以及佣人们一听到锣声就端上来的下午茶,这些都表明了花园里的生活十分富足。
B.乔瓦尼诺用小推车推着赛来内拉走,为她采摘鲜花,两人用海带打仗,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这两个小伙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
C.苛刻的先生、夫人和肥大的狗虽然没有真正出现,却给这两个闯入的孩子带来不适与恐慌,也似乎时刻影响着小说中的其他人物。
D.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对花园里的事物感到十分新奇,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并不属于这里,最后只好在沉默中依依不舍地离开。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与结尾都写到龙舌兰与篱笆,首尾呼应,意味深长,通向海边与通向花园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指向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B.小说多次提到的蝴蝶标本,与房间里的男孩的处境形成微妙呼应;男孩用手指摩挲标本边框的细节,进一步突出他内心的渴望。
C.小说的叙述从容不迫却又富于变化,在游泳池里游水的刺激,掀起了小小的波澜;无意中敲响铜锣的紧张,是情节发展的高潮。
D.小说主要以闯入花园的孩子的视角,展现美丽却又如同“被施了魔”的花园;在孩子的真切感受中,暗含作者对某类病态生活的否定。
(3)赛来内拉和乔瓦尼诺的心理变化主要经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4)小说中的矛盾冲突通常涉及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人物内心等三个方面。请以这篇小说中房间内的男孩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组卷:50引用:16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晟,密州人也。好学,有文辞,尤长于诗。是时,李昪①方篡杨氏,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由是知名。晟为人口吃,遇人不能道寒暄,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昪尤爱之,引与计议,多合意,与冯延巳并为昪相。
周世宗征淮,李璟惧,奉书以求和,世宗不答。又遣翰林学士钟谟、李德明奉表称臣,不答。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谟与晟等皆言璟愿割六州之地,岁贡百万以佐军。而世宗已取滁、扬、濠、泗诸州,欲尽取淮南乃止,因留使者不遣,而攻寿州益急。谟等见世宗英武非璟敌,而师甚盛,寿春且危,乃曰:“愿陛下宽臣五日之诛,容臣还取璟表,尽献淮北诸州。”世宗许之,遣供奉官安弘道押德明、崇质南还,而谟与晟皆见留。德明等既还,璟悔,不肯割地。世宗亦以暑雨班师,留李重进、张永德等分攻庐、寿,周兵所得扬、泰诸州,皆不能守,璟兵复振。重进与永德两军相疑,有隙,永德上书言重进反,世宗不听。璟知二将之相疑也,乃以蜡丸书遗重进,劝其反。
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永陵者,昪墓也。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已而周兵数败,尽失所得诸州,世宗忧之,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世宗怒,未有以发。会重进以璟蜡丸书来上,多斥周过恶以为言,由是发怒曰:“晟来使我,言璟畏吾神武,愿得北面称臣,保无二心,安得此指斥之言乎?”亟收晟下狱,及其从者二百余人皆杀之。晟临死,世宗犹遣近臣问之,晟终不对,神色怡然,正其衣冠南望而拜曰:“臣惟以死报国尔!”乃就刑。其后,世宗怒解,怜晟忠,悔杀之,而璟闻晟死,亦赠鲁国公。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注】①李昪【lǐ biàn】南唐开国皇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
B.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
C.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
D.及崇质还/而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每朝会入阁/使班东省官后/召见必饮以醇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延巳,南唐著名词人、宰相,其《鹊踏枝》有名句“独立小桥风满袖”流传千古。
B.翰林,古代官名,掌管由皇帝发出的机密文件,后主管编修国史,进讲经史,草拟典礼文件等。
C.礼部,是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学校贡举之法,还管理文职官员的升迁。
D.北面,指臣服于人,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故对人称臣称为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晟有文才擅写诗,遇人交谈开始口吃,不能说应酬话,坐下来辩论时言辞锋利。
B.孙晟深得李昪信任,李昪和孙晟商量国家大事,很合心意,升他与冯延巳并为相。
C.孙晟能坚守忠节,他出使后周,对周世宗询问江南之事拒绝回答,最后从容赴死。
D.孙晟身在后周心在南唐,通过李重进用密信联系李璟,最终惹怒世宗被收捕入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5)周世宗征淮后期为什么会“数败,尽失所得数州”,请简要说明。组卷:0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
-
8.《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湘云笑道:“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导劝,反生起气来,(宝玉)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那(傅家)两个老婆子见没人,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
(取材于《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请根据以上内容,并结合《红楼梦》原著,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征。组卷:5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神舟十二号的返回历时一天多,而神舟十三号首次实施绕地球 5 圈的快速返回,仅需几个小时。
中国航天员杨利伟是这样形容航天员大队生活的。他说:“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真谛。”
艰辛和快乐,是平面上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艰辛和快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