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 老王》2022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山花烂漫,我们在语文的旅途上前行,万物生长,我们也在成长,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感悟和体验。读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钻探古代典籍时qiè(  )而不舍的精神;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邓稼先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斓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内心犹如关东原野亘古地层岩浆翻涌般的爱国热情:读杨绛的《老王》,我们感受到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之情:  A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è 而不舍
     

    为人知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应改为“
     

    (3)“愧怍”的意思是:
     

    (4)结合语境,请仿照前面句子在A处续写一句话。

    组卷:237引用:4难度:0.7
  • 2.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______的小胡同。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______的小屋。
    (3)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______了。
    (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______。

    组卷:579引用:8难度:0.7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8

二、阅读理解。

  • 9.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我没再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文中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形象。
    (2)“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作者却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作者害怕什么?请简答。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我却拿钱去侮辱他”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把琐碎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延续了杨绛散文的一贯风格,沉静简洁、气度从容、意味深长。
    B.“老王”生存的年代,物资匮乏。“老王”送的一瓶香油,还有一二十个“新鲜的大鸡蛋”这份厚礼必然用去他不少积蓄。
    C.“老王”举目无亲,微薄的“财产”无人继承。在去另一个世界之前,他可以倾尽所有,向这个世界上给他最多关心和温暖的人致谢。
    D.文章开头的四段按照时间顺序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一是职业;二是生理缺陷;三是居住条件。接下来叙写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段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段写“文化大革命”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段,是写“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
    (5)请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写一段作者听到“老王”死讯后的内心独白。

    组卷:119引用:5难度:0.6
  • 10.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x年X月X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了!

    (1)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
     

     

    (2)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4)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
    (5)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一个合理的结局。

    组卷:6引用:3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