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安徽省淮北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23 4: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短视频何以如此火爆?除了产业层面不遗余力地推动外,还与审美和技术之间的媾和关系紧密相关。具体来说,审美在新的语境下与技术达成了一种新的契合,二者共同促进了短视频作为一种视觉审美(消费)现象的流行。那么这种媾和关系是否也意味着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视觉审美范式的形成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审美和技术的这种媾和又秉持何种逻辑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剖析审美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历史地看,审美和技术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纠葛关系,这首先体现为技术的革新能够促进审美观念、审美形式的变革。几乎每一次视觉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视觉经验,并生成新的审美范式。比如,镜子的发明就不仅使画家找到了反映现实的理想模式,还使其反观自身成为可能。而照相机的发明则使古典时代以来模仿再现的视觉审美原则被彻底祛魅,不仅写实模仿不再是一个神秘而又难以操作的绘画技巧,就连图像的机械复制也首次成为可能。如果说镜子是模仿再现的象征,相机是机械复制的代表的话,那么电脑的发明则使一种虚拟的图像生产和消费模式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技术的革新和发展其实也有审美层面的动力支持。在技术作为“技艺”的阶段,技术和艺术是合一的,技术天生就是为服务于审美而存在的。以透视法为例,它作为一种绘画技艺的出现正是画家不断追寻再现美学理念的结果。在技术作为科学“工具”的阶段也同样如此。假如没有制作者对电影美学表达形式的持续探索,也不会推动3D、4D电影制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技术其实并不依赖于其自身的逻辑出现并流行,而是出于社会的需要对已经存在于人头脑中的特定目的和途径的追寻。因此就视觉审美而言,新的视觉技术之所以每次出现都会取得空前的盛行,还与其迎合了大众的图像接受需求有关。一方面,观看作为人与世界产生关联的基本途径决定了其不会天然排斥新的视觉审美形式,只要其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就会存在受众层;另一方面,一定程度的视觉审美氛围的营造也会影响、形塑人的视觉接受取向,加速视觉技术的发展。这种互动逻辑在电子媒介主导视觉生产的时代尤为突出。鲍曼就曾指出:“电子设备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一种已经充分形成的需要变得更加迫切和显著。”电子设备无疑对视像的生产带来了极大便利,促进了视觉消费的日常化,而消费无疑又会推动生产,这种互构关系最终使视觉审美成为社会生产的基本场域。
          从某种程度上讲,短视频消费的火爆正是建立在这一逻辑之上的。在技术层面,它植根于智能手机的普及,相较于普通的网络视频,其生产流程更为简单、制作门槛更低、大众参与性更强,这使视觉消费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摘编自柴冬冬、金元浦《数字时代的视觉狂欢:论短视频消费的审美逻辑及其困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视觉审美氛围的营造会影响、形塑人的视觉接受取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视觉技术发展。
    B.照相机的发明让写实模仿不再神秘而又难以操作,还实现了图像的机械复制,促进了审美变革。
    C.作者认为技术天生就是为服务于审美而存在,技术的革新能促进审美观念、审美形式的变革。
    D.迎合了大众的图像接受需求,是新的视觉技术每次出现都会取得空前的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镜子、相机、电脑为例是为了说明这些事物的发明使一种虚拟的图像生产和消费模式成为可能。
    B.文章以短视频火爆这一现象为切入点,并阐明其原因,即产业层面的推动以及审美与技术之间的媾和。
    C.文章既论证了技术革新对审美观念、审美形式的动力支持,也论证了审美变革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D.文章采用总分结构,综合运用道理论证、事实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层次清晰,论证严密,说服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乎每一次视觉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视觉经验并生成新的审美范式,短视频就是一个例子。
    B.审美层面具有动力性,只要有审美层面的动力支持,就一定会有技术的革新与技术的发展。
    C.技术的出现并流行出于社会的需要,只要视觉审美形式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就会存在受众层。
    D.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视觉消费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助推短视频消费的火爆。

    组卷:9引用:1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摸清老年人口规模,有助于准确分析判断未来我国人口形势,准确把握人口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特征和新趋势,深刻认识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对于调整完善人口政策,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促进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问题答记者 (林火灿)问》,中国经济网2019年11月9日)材料二:

    (图源:王广州《新中国70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老龄化发展趋势》)
    (图源:王辉、杨卿栩《新中国70年人口变迁与老龄化挑战》)材料三:
          根据人口红利的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高,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便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从而形成高储蓄和高投资的宏观经济格局。在改革开放的前40年间,凭借人口转变后的丰富人口红利,我国发挥了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消耗殆尽之际,我国即将迎来第二次人口红利。
          第二次人口红利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高投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注】的重点将从提高劳动投入转向提高人力资本。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亿具有基础教育水平的劳动者。第二次人口红利将受益于我国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长期、持续努力。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000年的42.8%和12.5%提升至2019年的89.5%、51.6%。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规模将达3亿,占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数字到2050年将达5亿。
          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拥有全球最大规模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群体。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石,第二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正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摘编自杨朝《人才争夺战背后是第二次人口红利》,《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2日)材料四: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深化与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
          深化同体能健康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育等部门的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在坚持国家医药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医药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医药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深化体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改革教学体制,适当增加智能教育科目,提高学生自主动脑、动手能力。把激发科研人员的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有利于“冒尖”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素质既包括意识形态层面的信仰、理念等,又包括诚实守信等道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法治素质,还包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生态文明素质。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够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摘编自田雪原《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0日“人民要论”)【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单位(主要为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
    (1)下列对“人口素质”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人口素质全面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人口调查数据为重要依据。
    B.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需要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层次需求。
    C.人口素质与教育体制密切相关,提升人口素质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D.精神文明素质是人口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可以从加强宣教和法治建设着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七次人口普查是在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都发生显著改变的背景下展开的,必将有助于研判我国未来人口形势,调整相关政策。
    B.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和50后至80后四个代际人口出生高峰密切相关,也得益于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
    C.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D.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首要任务就是激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进一步完善科研体制,探索更能激发专家学者发明创造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3)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至2030年,我国可预测的人口结构主要变化及相关影响。

    组卷:5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兄弟
    徐则臣
          寻找孪生兄弟的少年从两军对垒的中间地带走过,在杀声震天之前,对两队人马各看了一眼。月光正好。我躲在人群里,看见他转向我们时,梦幻般地笑了一下。
          一个星期以前,他从南方来到北京,背着双肩包,走走停停,最终落脚到我们隔壁的院子。他到北京来找另一个自己。他从口袋摸出一张揉皱了的五寸照片,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咧着嘴傻笑,可能一岁都不到,顶着一头稀疏柔软的黄毛。“戴山川,”他说。然后从另一个口袋又摸出一张照片,十岁左右,穿着一身花格子小西装,双手掐腰继续傻笑。他说,“我。”戴山川眯起了眼,目光幽幽地放出去,像一只翅膀无限延长的乌鸦飞过城市的上空。
          一岁不到,他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指着一张精美相框里的照片说:
    “认识吗?”
          戴山川指指自己。
          爷爷奶奶摇摇头,“不是这里的你,是在北京的你。”
          他不好好睡觉,爸爸妈妈也指那张照片给他看,“再不睡,咱们换了那个戴山川回来吧。”
          戴山川赶紧闭上眼。
          后来,他终于明白镜框里的小孩不过是个借口,那个戴山川一直停留在不到一岁的模样。但他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他了。
          戴山川成了戴山川的朋友。他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唯一的朋友。
          他说,“你没想过,这世界上还有另一个自己?”
    “我没有。”
    “如果有呢?”他很认真地提醒我,
    “再想想。”
          没有如果,我对他摆摆手。
    “如果有呢?”他提醒鸭蛋,“再想想。”
          鸭蛋歪着头想。“有!”他开心地拍着巴掌,“我妈妈说,我要再哭,她就把所有好吃的都给我弟弟。”
    “你妈妈说过你弟弟在哪儿吗?”
    “没有,我妈妈就说,长得跟我差不多。”
          他把鸭蛋从小板凳上拉起来,“走,我带你去看看你弟弟长什么样。”
          我站在屋顶上,看见戴山川牵着鸭蛋的小手出了隔壁的院子。
          鸭蛋四岁,河南人老乔的儿子。老乔一家租住的是院子里单盖的一间屋,戴山川和几个卖盗版碟的挤在正房里。老乔带老婆一早推着车子出门了。鸭蛋留在家里跟一帮闲人玩。现在,戴山川把鸭蛋带出了院子。
          我在屋顶的太阳底下打了个瞌睡,戴山川和鸭蛋回来了。鸭蛋举着一张大照片对我喊:
    “你看,我弟弟!”
          什么弟弟,就是鸭蛋自己。这个戴山川,带鸭蛋去了趟照相馆,就给他捡来个弟弟。摄影师给鸭蛋换了身时髦的小衣服,还有件挂着怀表的小马甲,鸭蛋装成弟弟,两只手有模有样地插在裤兜里。
          我走到屋顶边缘:“你这不是祸害鸭蛋吗?”
    “怎么是祸害?”戴山川说,“鸭蛋多孤单,咱得给他找个伴儿。”
          听得我倒是心头一热。我就问鸭蛋:
    “鸭蛋,你弟弟叫什么名字?”
    “鸡蛋!”鸭蛋自豪地说,“我叫鸭蛋,我弟弟叫鸡蛋!”
          必须说,鸡蛋对鸭蛋起到了效果。老乔说,鸡蛋太好使了,只要一指贴在墙上的鸡蛋,鸭蛋立马听话,该吃时吃,该喝时喝,该睡觉时睡觉。一个人待着也不吵不闹,脸对脸跟鸡蛋说话,弟弟长弟弟短,那个亲热劲儿!
          出大事了。两帮闲人无事生非,从小打小闹到两军对垒,没想到真会出了人命。执法队先是半夜三更突击检查暂住证,无证游民一律遣返;接着清查周边违章建筑,一律拆除。
          那两天不断有人过来告别。到了后天,推土机轰隆隆开到西郊,直接开到老乔租住的简易房下。
          老乔老婆说,还有几样东西,再给五分钟。队长竖起右手食指和中指:两分钟。然后盯着手表看。
          老乔两口子穿着拖鞋往房间跑,出来时候拖拖拉拉抱了一堆,抓到手的全往外扔。队长弯下食指和中指。推土机司机加了一下油门。鸭蛋突然大叫:
    “鸡蛋!鸡蛋!我要鸡蛋!我要弟弟!”
          他说的是贴在床头的照片。我想冲进去,但推土机怒吼了,我赶紧收住脚。一个人冲进房间,是戴山川。司机听清楚我们大喊“有人”时,踩刹车已经来不及了。我们看见简易房在左右晃动几秒之后,轰隆隆倒塌了。
          除了鸭蛋还在哭叫他的弟弟鸡蛋,所有人都呆若木鸡。
          那一段时间的确很长,相当之长。尘烟拔地而起。一间简陋的房子,连废墟都单薄。司机吓得推土机也熄了火。院子里只剩下鸭蛋的哭喊和风声。我确信时间是有声音的,我几乎能够听见时间正以秒针的速度咔嚓咔嚓在走。废墟寂静。然后,寂静的废墟突然发出了一点声响。尘烟稀薄,我们都看见碎砖头哗啦又响一声,一只手从砖头缝里一点点拱出来,一张皱巴巴的照片出现在废墟上。鸭蛋挣脱母亲,边跑边喊:“弟弟!”
    (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用梦幻一般的笔调描绘出亦实亦虚的画面,既渲染了奇诡的环境氛围,又与后文“对垒”情节相互照应。
    B.老乔两口子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物品,却唯独忘记鸭蛋贴在床头的珍贵照片,折射出人们对情感需求的普遍漠视。
    C.小说最后“放”戴山川一条生路,于创作意图而言体现出温暖与祝福,于艺术构思而言终是稍觉突兀的一处曲笔。
    D.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既精简了叙述笔墨,更富有艺术张力,又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凸显人物性格。
    (2)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形象。
    (3)“寻找兄弟”是小说的隐喻性主题,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厚的意蕴。

    组卷:8引用:1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12月1日22时,嫦娥五号着陆器开始实施动力下降,逐渐接近月表。此后选定着陆点,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平稳着陆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着陆过程中,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拍摄了着陆区域影像图。成功着陆后,着陆器在地面控制下,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将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面工作,采集月球样品。

    组卷:8引用:2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湖北秭归县一老人用现金交医保被拒。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商场,也经常看到每当老人拿着手机向工作人员询问如何扫健康码时,惹得工作人员不耐烦。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教授陈友华说;“二维码是老人面临的不便之一,在出行、就医、购物等众多领域,老人也常因为新技术受到限制……”
          有关部门计划就此召开座谈会,邀请老人、健康码等技术服务人员、商场超市等业界代表参加。请你为其中一方代言,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组卷: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