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雅戈尔中学等四校九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
组卷:4引用:9难度:0.7 -
2.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8 -
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们要做好“三农”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这有利于( )
组卷:1引用:2难度:0.8 -
4.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 )
组卷:19引用:3难度:0.9 -
5.教育部在发布的2022年工作要点中强调,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坚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低于4%,保证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强度。国家这样做,是因为教育( )
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组卷:15引用:4难度:0.8 -
6.历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过程中,国务院不仅召开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征求意见,还会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反复协商、汇聚民智。征求意见的渠道日益广泛、多样,体现了( )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真实的民主
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也要发展协商民主
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组卷:3引用:3难度:0.7 -
7.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等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这( )
①表明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创新热情
③体现国家重视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④说明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组卷:24引用:2难度:0.8 -
8.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的、买不来的、讨不来的、换不来的。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这有利于( )
①推动科技强国、创新中国建设
②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③我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④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掌握世界经济控制权组卷:23引用:8难度:0.7 -
9.如图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据杭州亚组委介绍,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符号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这一设计说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
②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全盘吸收外来文化组卷:74引用:14难度:0.7 -
10.2022年,我国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启了我国家庭教育进入“依法带娃”的时代;种子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这体现了( )
①法律要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促进人与社会共同进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组卷:325引用:21难度:0.7
三、材料分析题
-
29.【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
材料一:复原红色记忆
近日,宁波某高校大学生开展了“我为烈士修遗物”活动。志愿者们表示虽然修复一份遗物要十几道工序,耗时数月,但修复过程让他们感受到了遗物背后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这些将成为他们不断学习的精神动力。
(1)“我为烈士修遗物”活动折射出什么价值准则?从民族精神角度说说开展此活动的意义。
材料二:捍卫英烈尊严新闻速递
2021年7月15日,李某在烈士陵园内踩踏陈祥榕烈士墓碑,用手比作“手枪”状态摆拍并公布在网络上,引发社会公众强烈愤慨。公安机关立即对其立案侦查。最终经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七个月并责令其公开赔礼道歉。法律链接
《刑法修正案(十一)》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三:振兴红色乡村
“浙东红村”——横坎头村,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府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保护性修缮;组织各种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与宁波农科院合作,引入保鲜技术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进行“五水共治”等环境整治;深化提升“村民说事”制度……
(3)结合材料三,说说“浙东红村”的做法对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有何借鉴?组卷:5引用:1难度:0.1 -
30.2021年新年伊始,宁波市就召开动员大会,吹响了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冲锋号”,着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范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宁波持续蝶变,创建“无废之城”,让宁波全域变身“大花园”。如今,宁波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已达92.9%,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8.8%,城镇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率100%。
(1)材料一体现宁波贯彻哪个发展理念?并结合材料分析宁波贯彻这个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材料二:宁波还以法治建设提升城市文明,让德治与法治交相辉映。在“乡村德治20条”“道德银行”“农民诚信指数”等一批德治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同时,宁波又陆续制定出台了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以法治框架对各类文明行为划出边界、作出规范,以法治的长效力量护航文明城市行稳致远。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宁波是如何“让德治和法治相辉映”,从而提升城市文明的。
材料三:宁波市镇海区依托全区红领巾学院、团校、社区少工委、亲子志愿服务阵地、青年之家等,组织少先队员、学生团员在暑期和课余时间,以亲子同行的方式,参与文明实践,“小手拉大手”传递文明理念。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组卷:2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