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3 22:0:2
一、现代文阅读(22分)
-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那一星游走于乡野的光ㅤㅤ①四十八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小学当班主任。学校离家不远,只要在一条俗称“牛车路”的大路上走十多分钟,路两旁是田。晚上,在教导处改完作业,信步回家,一路有呱呱的蛙声、唧唧的蟋蟀声。初春,风夹带紫云英的淡香。深秋,稻子收割以后,农民在田里堆起带禾稿的泥来焚烧,来年用作肥料,空气里充满亲切的焦煳味,一如灶头上被急火烧过头的锅巴逸出的香气。
ㅤㅤ②一个夜晚,阴天,星星隐藏在云里,竹林黑压压的,仿佛嵌在黑灰色的天幕上。建在大路旁的医疗站,平日窗子总映出长方形的黄色光晕,那晚却没有,停电了。没有外物掺杂的黑足够纯粹。幸亏路走惯了,哪里拐弯,哪里靠近小溪,我心中有数。不久前,也是漆黑的夜,我从学校走出,本该左拐,但忙于和同事说话,多走了两步,栽进池塘里去了,就因为那是新路。
ㅤㅤ③忽然,远处浮动起一星绿色的光,小而闪亮。揣测方位,觉得其该在拱桥上,我顿住脚。离拱桥一里的坡下,住着两户仵工,仵工门后摆着很多用过的棺木。人们说鬼火会从那里飘起,我却从来没见过。
ㅤㅤ④有绿色的光向我游来,曳着一条小尾巴。它时快时慢,快起来变为光弧,有如后来的歌星演唱会上观众手里的荧光棒。
ㅤㅤ⑤绿色的光伴着人声,我又惊又喜,快步迎上,两个嘻嘻哈哈的男孩子和我相遇了。从嗓音听出,是我的学生——阿松和阿汗,班里的一对同桌。他们把绿光举起,照着我,一起叫了一声“老师”。我盯着绿光,问:“这是什么?”
ㅤㅤ⑥“刚刚逮的。”阿松把一个墨水瓶递给我。我拿过来一看,里面爬着上百只腹部末端发光的昆虫,单只亮光晶莹如水晶,集结起来,却是敞亮的绿。“哪里逮的?”我的兴致来了。
ㅤㅤ⑦他们说在莲塘村后山的林子里,问我要不要去看看,我说好。
ㅤㅤ⑧他们领着我离开大路,绕过村边的池塘,站在林子旁。这儿,萤火虫飞来飞去,有如从一炉钢水里溅起来的火星儿。太可爱了!小不点儿的提灯者瞎忙着,飞过来飞过去。我和他们坐在草地上,聊了一会儿闲话。露水滴在额头,我说:“你们该回家了。”他们说:“好的。”阿松把墨水瓶递给我,我说:“你们留下,大人不玩。”“路上做手电筒嘛!”阿汗说。我犹豫了一下,问:“总不能把它们老关在里面吧?会死掉呢。”这问题难倒了他们。我想到办法:回到家就放它们飞走。
ㅤㅤ⑨和两个孩子分手,我回到大路。手里捧着绿色的光源,想着两个孩子。他们是全班最调皮的,就在上星期,我在校门外建在鱼塘上的厕所前,撞到阿汗。他神情紧张地拦截每一个想进去的同学,高叫:“满座满座。”我知道必有蹊跷,走近去看,有一根线。我推开门,把牵线的阿松揪出来。两个捣蛋鬼一个在偷鱼,一个在望风。校长对他们提出警告。可是,刚才他们被绿色的光照着的脸上,只有天真。
ㅤㅤ⑩送我萤火虫的阿松,四年前我曾在聚会中见到,快六十岁了,成了老成持重的泥水匠。我问起当年的事情,他全忘了。我却一直没有忘记黑暗中捧着绿色的光源、嘻嘻哈哈地朝我走来的两个孩童,以及平生第一次捧着萤火虫走路时心里充满的纯净的诗意。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为什么还记得那一星游走于乡野的光?因为那真的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夜晚!
ㅤㅤ⑪记得走到家门口,我在草地上倒空了墨水瓶,刹那间,头顶布满了“繁星”。
(1)请分析第(2)段画线句子的在文中的作用。
(2)作者通过
(3)本文第(9)段有什么作用?
(4)作者在第(10)段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5)请对下面的语句作简要赏析。
记得走到家门口,我在草地上倒空了墨水瓶,刹那间,头顶布满了“繁星”。组卷:7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枯燥是一道门槛ㅤㅤ①能真正滋养一个人的事,往往都带着某种枯燥,需要学习者忍受,投入深度注意力去看透抽象的东西。写作的开始,往往是枯燥的;阅读一本经典,往往是枯燥的:高效的课堂学习,往往是枯燥的;专业训练的过程也是克服枯燥的过程。枯燥是一道门槛,是为浮躁者、消遣者、不学无术者设置的障碍。越过这道门槛,沉浸其中,才能慢慢获得愉悦。精彩,不是被动地获得结论,不是让别人给你喂食,不是等着别人来提起你的兴趣,而是在孤独静观、克服枯燥后先涩后畅,在读懂、读通书,在习得新知、打通困惑后所获得的愉悦感。
ㅤㅤ②写作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常有学生跟我说:“我为什么不写作?因为没有灵感,等有灵感的时候再动笔。”我说:“哪能这么被动地等灵感?你得现在就思考和动笔。”开始写作时往往有一个枯燥的过程。我的经验是,克服了开始时30分钟的枯燥,逼着自己动笔,想着想着,就进入状态并找到灵感了,最后一气呵成。很少有那种一开始就有写作灵感的情况,大多数的写作是在克服开始那30分钟的枯燥过程中酝酿出来的。著名记者李普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这需要有克服枯燥的强大意志。李普曼就读于哈佛大学时,老教授威廉•詹姆斯就教育他对自己要有所强制,威廉•詹姆斯认为一个作家每天至少要写1000字的东西,不管他是否愿意,甚至不管他有无东西要写。
ㅤㅤ③阅读是一件需要忍受枯燥的事。你要有耐心让自己慢下来,坐得住冷板凳,忍得了枯燥、晦涩,去获得这个阅读资格,而不是看一两页就轻易地把书扔一边。你克服了阅读前30页的痛苦,坚持一下,深奥难读的书就慢慢读进去了。前30页往往是作者设的障碍和门槛,一个优秀的作者也在寻找优秀的读者,他绝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一个不学无术的人糟蹋。很多人的问题就在于,他们容易被书的标题所吸引,却连30分钟的耐心都没有。那些让人很舒服、不断点头的轻松阅读,往往是重复人既有认知的无效阅读。要想获得认知量的增加,就需要艰难的“入境”,需要“烧脑”的“坚硬”阅读。
ㅤㅤ④在课堂上学习也是需要忍受枯燥的。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通过学习这门课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去提升自己的思想。只有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的学习中,才会有收获。其次,要有忍受枯燥的心理准备,并投入和参与进去。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枯燥的过程。逻辑推理、方法训练、批判性思考,需要自己分析深思、质疑、否定,才能内化。学习者得主动去探索而不是被动等着老师“投喂”。嗑着瓜子,跷着二郎腿,后仰着身子等演员抖包袱,这是把课堂当成在德云社听相声时的样子,那能学到什么?课堂学习应该是一个把身子往前倾,坐冷板凳,主动致知的过程。摆脱那种看脱口秀等综艺节目的消费感,试着忍受前30分钟的枯燥,才会有所收获。
ㅤㅤ⑤推而广之,专业训练的过程哪一个不是克服枯燥的过程?史学家桑兵说,长时间不断重复的、枯燥乏味的基础性练习,是使人增强兴趣、逐渐变成内行的必由之路。_____。弹钢琴、学历史、写论文、读哲学书、写一手好字、成为专家,都要经历常人无法忍受的枯燥。反之,迎合你欲望的事,从无须拖延。庸人越不过枯燥的门槛,睡着了,或者被综艺节目和手机上的段子吸引走了,谋杀了时间。
ㅤㅤ⑥枯燥是一道门槛。优秀的人忍耐了前30分钟的枯燥,沉浸到写作、阅读、课堂学习、专业训练之中。日积月累,就有了学霸与学渣、人才与庸人的分别。所以我觉得,应该珍惜那些考验你对枯燥忍耐力的挑战。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越过了枯燥的门槛,我们就会在写作、阅读、课堂学习以及专业训练等方面有所收获。
B.第⑤段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让读者进一步明白,在各行各业,要想取得成功,没有克服枯燥的过程是不行的。
C.作者认为灵感只有在克服写作枯燥的过程中才能产生,所以不管有没有灵感要先动笔写起来。
D.第②段列举威廉•詹姆斯对李普曼教育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请为第⑤段空格处补充一个事例。
(3)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名著阅读(6分)
-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ㅤㅤ多么体面的祥子,变成个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脸,身体,衣服,他都不洗,头发有时候一个多月不剃一回甲。他的车也不讲究了,什么新车旧车的,只要车份儿小就好。拉上买卖,稍微有点甜头,他就中途倒出去。坐车的不答应,他会瞪眼,打起架来,到警区去住两天才不算一回事!独自拉着车,他走得很慢,他心疼自己的汗。及至走上帮儿车,要是高兴的话,他还肯跑一气,专为把别人落在后边。在这种时候,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故意拐硬弯,什么别扭着后面的车,什么抽冷子操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
【乙】ㅤㅤ尼德•兰回答说:“当然是咱们从这里逃走的好时机。现在已经到欧洲了,趁尼摩船长还没把咱们带到极地或大洋洲,咱们赶紧逃出这个鬼地方吧。”他的话让我很为难,因为这三个月的奇异海底旅程让我看到了很多海洋的秘密,这对我的科学研究很有益处,截至现在,我还没打算离开“鹦鹉螺”号。因为如果离开这里,我这辈子恐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去纵览海底奇观了。我对尼德•兰道:“‘鹦鹉螺’号上的生活就这么让您厌烦吗?您是不是怨恨尼摩船长把您带到这里来?是命运把您扔到艇上的,您为此感到遗憾吗?”尼德•兰认真地回答道:“这样的生活该是个头了,难道您要永无休止地在海洋上行驶吗?难道您想一辈子在海上生活吗?”我说:“旅行会结束的,至于什么时候结束,我不好说。我只想把我的科学研究做完,把我的海洋见闻写完,然后再走。”
(1)【甲】文描写的是祥子
(2)【甲】文中的祥子和【乙】文中的“我”面对逆境时有怎样的表现?他们的表现分别体现了小说怎样的主题。组卷:11引用:2难度:0.5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
4.古诗文积累。
(1)将军百战死,
(2)
(3)“
(4)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
(5)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纪昀在《河中石兽》一文的结尾处发表议论,点明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7)《爱莲说》中写君子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组卷:3引用:2难度:0.8
五、作文展示(50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
11.请以《青春的色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组卷:0引用:2难度:0.5 -
12.阅读下面文段,结合阅读感受,写一篇作文。
ㅤㅤ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ㅤㅤ要求:写一篇7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组卷:1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