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二中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组卷:39引用:6难度:0.7
  •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组卷:1631引用:332难度:0.9
  • 3.苏州雪景美不胜收,但大雪也给交通带来了不便。为了尽快清除因大雪造成的道路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撒“融雪盐”(如氯化钠、氯化镁等盐酸盐类的融雪剂),其原理是(  )

    组卷:28引用:1难度:0.9
  • 4.下列对图中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33引用:9难度:0.9
  • 5.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组卷:598引用:120难度:0.9
  • 6.小明想通过实验来研究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他准备用LED灯制作一个下列字形的光源进行研究,关于光源的形状最适合的是(  )

    组卷:879引用:4难度:0.7
  • 7.下列减慢蒸发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组卷:41引用:2难度:0.9
  • 8.小明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的光具座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观察到一清晰的像。下列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组卷:16引用:2难度:0.7
  • 9.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

    组卷:248引用:5难度:0.7
  • 10.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①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同时,气态氨在此冷却 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组卷:215引用:10难度:0.9
  • 11.小明为一小组同学拍照,使用镜头焦距不能变化的相机。在拍摄时,发现有个别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组同学都进入镜头,他应采取的方法是(  )

    组卷:273引用:4难度:0.7

三、解答题(本题共11小题,共54分)

  • 3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的全反射
    如图1所示,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里的时候,一部分光会进入空气里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β大于入射角α.若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值时(小于90°),折射角会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此时空气中没有折射光射出,光线全部反射回玻璃,这种全反射。
    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奇景如图2所示,就是因为光的在空气层中多次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观。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所以在海面上方的空气出现下冷上暖的现象。由于空气的热胀冷缩,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疏。景物的光线先由密的空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空气层,并在上层发生了全反射,光线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路,最后投入人的眼中。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看到的“景物”比实物抬高了许多。

    某次探究光的全反射实验中,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入射角i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15.2° 30.9° 48.6° 74.6° 81° 90° /
    (1)海市蜃楼情景中,人眼看到的空中的“景物”是
    像(选填“实”或“虚”)。
    (2)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在发生全反射之前,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中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光发生全反射时,入射角
    临界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组卷:443引用:3难度:0.5
  • 34.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明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如图1所示,他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蜡烛在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填选“有”或“无”)关。
    (2)在图2中,作出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画出像A′B′。
    (3)夏天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形成的原理与之
    (填选“相同”或“不同”),这些光斑是太阳的
    (选填“像”或“影子”)。
    (4)小明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7.0mm,光斑到小孔的距离为7.5m,从书上查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由此可以估算出太阳的直径为
    m。

    组卷:3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