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我国科学家提出了高强度人造蚕丝的制备方法,用表面活性剂C12H25OSO3Na和Na2CO3溶液使丝胶蛋白水解,然后将浓缩的丝素蛋白挤入含Zn2+和Fe3+的溶液中凝固成纤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96引用:2难度:0.7 -
2.我国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核聚变原料的制备与核聚变的产物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组卷:64引用:3难度:0.8 -
3.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组卷:40引用:1难度:0.6 -
4.下列物质的用途,没有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组卷:32引用:4难度:0.7 -
5.下列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组卷:71引用:2难度:0.5 -
6.实验定制备下列气体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制备试剂和除杂试剂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气体 发生装置 制备试剂 除杂试剂 A NH3 a NH4Cl固体+Ca(OH)2固体 碱石灰 B Cl2 c MnO2+浓盐酸 NaOH溶液+浓硫酸 C CO2 b 大理石+稀硫酸 浓硫酸 D C2H4 c 无水乙醇+浓硫酸 NaOH溶液 组卷:76引用:3难度:0.9
二、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
18.对石油开采和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废水(其中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2价)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已知:ⅰ.-2价硫元素易被氧化为S或SO2-4
ⅱ.在25℃时,1体积水可溶解约2.6体积的H2S气体
ⅲ.H2S、HS-、S2-在水溶液中的物质的量含物分数随pH的分布曲线如图:
(1)沉淀法处理含硫废水
向pH≈10的含硫废水中加入适量Fe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且溶液的pH降低。
①pH≈10的含硫废水中含-2价硫元素的主要微粒是
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pH降低的原因:
③初始pH=10时,除硫效果好。初始pH<4,硫的沉淀率很低,原因是
(2)氧化法处理含硫废水
向含硫废水中加入稀H2SO4调节溶液的pH为6。
①根据电离常数计算溶液中c(H2S):c(HS-)=
②再加入0.15mol/LH2O2溶液,溶液的pH变化如图。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10min后pH减小的原因:
(3)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2价硫元素含量的测定:
已知:ZnS+I2═S+Zn2++2I-、I2+2S2═2I-+S4O2-3。O2-6
①处理后的废水中-2价硫元素的含量是
②加入I2溶液后,需控制溶液的pH为弱酸性。当溶液呈中性时,部分-2价硫元素被氧化为,使测得的-2价硫元素含量SO2-4组卷:105引用:2难度:0.7 -
19.小组同学探究+3价铬元素和+6价铬元素的相互转化。
资料:Cr3+(绿色)、Cr(OH)3(灰绿色,不溶于水)、Cr2(橙色)、O2-7(黄色)、Ag2CrO4(砖红色,难溶于水)CrO2-4
实验Ⅰ向2mL0.1mol/LCr2(SO4)3溶液中滴入2mL3%H2O2溶液,无明显变化,得到溶液a。取少量溶液a,加入AgNO3溶液,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实验Ⅱ向溶液a中加入2mL10%NaOH溶液,产生少量气泡,水浴加热,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气体为O2,溶液最终变为黄色。取少量黄色溶液,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约为3,再加入AgNO3溶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1)实验Ⅱ中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
(2)甲同学认为实验Ⅱ中溶液变黄生成的原因是H2O2将+3价铬元素氧化为CrO2-4,乙同学认为该说法不严谨。CrO2-4
①乙的理由是
②设计实验否定了乙的猜想,
(3)对比实验Ⅰ和Ⅱ,小组同学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或H2O2性质的影响。
①提出假设:
假设a:碱性增强,H2O2的氧化性增强
假设b:
②H2O2参与的电极反应式是
③设计实验证实了假设b,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试剂)
实验Ⅲ向实验Ⅱ中的黄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3%H2O2溶液,溶液最终变为绿色,有气泡生成。
(4)实验Ⅲ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离子方程式是
(5)综上,H2O2在+3价铬元素和+6价铬元素相互转化中的作用是组卷:7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