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 背影》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9/27 0:0:1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81引用:2难度:0.9
  • 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3难度:0.9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组卷:854引用:9难度:0.9
  • 4.课文中的“我”面对父亲穿过铁道时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我”流泪的原因是什么?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1引用:3难度:0.8

五、现代文阅读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⑪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⑫我望着他走出去。⑬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文中写父亲背影的是
     

    A.①③⑥
    B.⑥⑦⑭
    C.①③⑭
    D.①⑥⑭
    (2)能表明上文所写事情内容小标题是
     

    A.父子情
    B.父亲的背影
    C.惜别
    D.买橘送别
    (3)文中具体写出父亲“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的词语是
     

    A.用两手攀 两脚缩 身子微倾
    B.蹒跚地走 慢慢探身 穿过铁道
    C.抱了桔子 慢慢爬下 再抱起桔子
    D.蹒跚地走 探身 爬上爬下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爱,具体说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5)“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怎样理解这句话?
    (6)在描写方法上,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几种描方法?
    (7)读完《背影》一文,你最想对你的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50字左右)

    组卷:14引用:2难度:0.7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梅干菜烧肉
    陈世旭
          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个人在一间废品加工厂做工养活。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姐姐和我谁先到家谁做饭。一天两顿,很简单:半锅水,两把米,一堆剁碎的菜帮子,用到处捡来的刨花、锯屑、烂木片煮熟……
          ②好歹念完了初中,赣北一个农场来招工,说是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我知道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让我去吃那份苦的,便瞒着母亲报了名、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她半夜回家措手不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我这一走,就是小半年。
          ③半年后我回家过年,母亲上工的那个废品加工厂也放假。她便整天在家里忙,忙一天两顿饭,忙着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打了两床棉被,给我们几个做一身棉袄棉裤……之前我们都是单衣单裤过冬。
          ④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做得很秘密,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长条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还能有什么。
          ⑤回农场那天,母亲送我上火车。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好不容易上了一趟车,一路上看着车停站、等红灯、让人、让车,人几乎要疯。谢天谢地,终于到了火车站。下了公交车,抬上竹婆,母亲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母亲的步子就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终于跑不起来。我一个劲埋怨母亲,干吗给我这么多东西?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能带就多带些。就那样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个高高的天桥。我那趟车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就缩成一团往天桥的台阶上爬。
          ⑥还剩几个台阶就下天桥了,已经看得清正在吹哨子、摇动小红旗的列车员的脸了,母亲忽然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⑦我扯起竹篓,拖到车门边,列车员一面发脾气,一面帮我把竹篓弄上车。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
          ⑧母亲已经站起,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她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
          ⑨当天傍晚到农场,打开竹篓,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炒糖、猪油……其中还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
          ⑩我想起我们一家寒碜的年夜饭,那时姐姐偷偷给我解释说,自从你去农场之后,母亲把定量肉票都拿去换钱了……
          ⑪不幸的是,那些瓶瓶罐罐在母亲跌倒时都已摔碎。好在竹篓包得严严实实,连汤汁都没有漏出来。当夜一帮弟兄大呼小叫,挑出了玻璃碎屑,风卷残云,扫荡了个精光。给母亲去信时,我没有说那些瓶瓶罐罐的破碎,我怕母亲的心会跟着破碎。
          ⑫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送我那次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在家里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去那个废品加工厂上工了一一她怕丢了那份工。而在这一年我收到的家信里,有关她受伤的事只字不见。她不许姐姐透半个字给我。她怕我的心会跟着撕裂。
          ⑬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
          ⑭写这篇短文时,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散文的范本,我的短文或许情境有一点跟它相似。不过,抱着站牌柱的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选自《新民晚报》略有改动)(1)散文——理主要事件。
    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体现在一个“瞒”字上。请你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图表。
    “我”瞒母亲
     
    “我”怕母亲难过,没有说出她精心为“我”节省出来的东西摔碎的事。
    母亲瞒“我” 母亲怕“我”不肯接受,在“我们”熟睡后秘密地为“我”准备了许多吃的。
     
    (2)散文——明句子之意。
    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⑭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3)散文—品语言之味。
    请结合语境,赏析语言。
    ①我那趟车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就缩成一团往天桥的台阶上爬。(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她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散文——感情感之真。
    品读文章第⑬段,将“我”此时的心理描写出来。
    (5)散文——析构思之妙。
    本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组卷:23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