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 怀疑与学问》2021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1/26 5:0:1

一、基础训练

  • 1.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36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9引用:1难度:0.7
  • 3.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广无垠的大地是美丽的,巍峨矗立的高山是美丽的,鳞次比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

    组卷:134引用:2难度:0.9
  •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34引用:2难度:0.6
  • 5.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____的必须步骤,____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____,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____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

    组卷:336引用:13难度:0.8
  •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995引用:11难度:0.7
  •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94引用:5难度:0.8

三、现代文阅读

  • 2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_____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文章开头引用程颐、张载的话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2)请将下面的词语填入第⑥段画横线处。(只填序号)
    A.辩论
    B.怀疑
    C.修正
    D.评判
    (3)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第⑤段观点的论据?为什么?
          材料:去年,一个8岁的福州男孩针对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文章《羿射九日》的内容提出疑问: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羿是怎么蹚的?
    对于孩子的疑问,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这个孩子敢于质疑,能够边读边思考,提出了很好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蹚’字的确用得不恰当。教材编写组正在认真研究,会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下个版本的教材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组卷:7引用:1难度:0.4
  •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①)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②)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③)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④)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文意,这句话所处的最恰当的位置应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选文列举戴震质疑《大学》的例子,引用法国笛卡尔的名言是为了论证
     

    A.大的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B.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C.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要具有怀疑精神,就一定会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选文论据的一项是
     

    A.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了日心说。
    B.哲学家王阳明通过“格”院中的竹子来探察物体,得到知识。
    C.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陈献章
    D.对明天的认识的唯一限度,取决于我们今天的怀疑。--罗斯福
    (4)对选文内容和论述特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中说治学过程依次分为怀疑、评判、辩论、修正、创新等五步。
    B.选文的语言准确,对事例分析透彻,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C.选文中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D.选文中既有正面论述,也有反面论述,正反对照,拓展深化了论述视野和深度。

    组卷:109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