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遂宁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7 14:30:3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久以来,某种关于“纯文学”的想象始终影响着我们对于文学的认识,让不少人有意无意地相信,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自给自足。这一认识最为突出地表现为对形式的重视,似乎诗歌的节奏和格律、小说的视角与结构都是历史的法外之地,单纯地属于文学内部。但卢卡奇在《现代戏剧的发展》中早已指出:“文学中真正的社会因素是形式。”不难理解,文学形式同样是历史的产物,超越历史的抽象文学审美是不存在的,而仅仅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当然也就绝无可能。
事实上,如果缺乏最基本的历史感,我们甚至根本无法理解文学作品,更不要说准确地鉴赏、评判,进而将其锚定在文学经典的序列之中。以今天的审美趣味看来,刘心武的《班主任》故事或许简单了一些,笔法也稍显生硬和粗糙。如果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民众记忆与读者期待缺乏了解,则恐怕完全不能理解这样一篇小说何以会引起那么广泛的反响,并被视为新时期文学的开山之作。
当然,历史感的获得是相当困难的。并不是庸俗地了解一下作家生平、写作缘起和历史背景,就算是有了历史感。也不是无节制、无选择地占有了历史资料,就算是有了历史感。历史如此混沌和庞杂,那当中丰富的细节、复杂的关系,需要谨慎而精微的认识。这就凸显出理论的重要性。
而当我们认识到,所谓的历史感并非指那些浩如烟海的史料,更有赖于理论指导下的理解与见识,我们便触及了历史判断的问题。重要的从来不是掌握大量碎片化的历史知识,而是如何用这些碎片拼贴出一个清晰的历史轮廓,这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历史立场。如何判断历史立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何确定理解历史的合适位置?那其实不是由历史决定的,而是由现实决定的。我们终究是站在当下的土地上去回望历史,历史判断是以现实感为前提的。很多时候,那些颇有些硝烟味道的批评文章并非党同伐异,更不是理论空转的文字游戏,而是基于具体的现实情境,出自某种现实责任感的捍卫。在此并非要对曾经的论争的任何一方予以肯定或支持,而是想要说明,只有认识到那时文学批评的现实动因,才能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或教训。
因此,所谓“历史”,并不只是指向过去,也不只是关于现在,更永远向未来敞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那些文学论争的参与者以现实为立足点讨论那些细致的文艺问题的时候,心中怀着一个即将展开的社会主义文艺图景。而今天我们回望过去,清理那个时代的种种创作、事件与言说,也同样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对于最新文学作品的评价同样如此。从今天往后再过72年,那时候的人们如何理解今天的文学,乃至于通过文学如何想象今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文学批评如何选择、如何呈现、如何定义、如何引导。在此意义上,我们的文学批评工作,我们的每一篇评论文章,当然都负有历史的责任。
(摘编自丛治辰《文学批评的历史感、历史判断与历史责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形式是文学审美可以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切断联系这种认识的最突出表现。
B.历史感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前提条件,了解作品的社会状况就能准确鉴赏、批评。
C.以具体现实情境为基础的文学批评不是文字游戏,而是对某种现实责任感的捍卫。
D.文学批评工作者肩负着历史责任,为未来的人们理解今天的文学提供理论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卢卡奇的观点反驳“纯文学”的认识,又引出下文对文学批评的议论。
B.文章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例,论述了历史感对于理解文学作品的重要作用。
C.作者认为历史判断取决于历史立场,而判断历史立场是否正确是由现实决定的。
D.文章从历史感、历史判断、历史责任三个方面论述文学批评的问题,层层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与文学形式是历史的产物,故而在审美的层面上进行文学批评绝无可能。
B.历史是混沌而庞杂的,需要谨慎而精微地认识历史丰富的细节和复杂的关系。
C.历史感是对历史的理解与见识,获得途径是用历史知识的碎片拼贴历史轮廓。
D.历史涵盖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学论争都是以现实为立足点,只是为了当下。组卷:5引用:3难度:0.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 对话人:
贾文龙(河南豫剧院副院长、三团团长)
张曼君(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曲导演)
武丹丹(中国戏剧家协会《刷本》副主编)
任飞帆(人民日报记者)
记者:若以20世纪初“时装新戏”为起点,戏曲现代戏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尤其近年来,在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推动下,戏曲现代戏呈现生机勃发的景象。在文艺作品多样化的今天,现代戏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喜爱?
贾文龙: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现代戏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很容易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我所在的河南豫剧院创排的《焦裕禄》在舞台上再现“为民、求实、奋斗和无私”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其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也感动了无数观众。
张曼君:现代戏不仅聚焦现实题材,而且体现时代精神。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工作者,我能够和同伴们通过戏曲作品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思想,表现这片土地上的火热生活,我感到非常幸运。
记者:现代戏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有哪些独特魅力?
武丹丹:传统戏比较注重人物的语言和外部动作,现代戏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这是现代审美的体现,也是对戏曲表现空间的拓展。此外,既善于表现现代生活。讲述观众身边的人与事,又绝不照搬生活的自然面目。而是恰如其分地拿捏艺术真实与现实真实的分寸,这是现代戏的另一大魅力。
记者:现代戏在题材上面对的是当代生活。在艺术形式上承接的是传统表现手法,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比如作为戏曲重要艺术手段的程式,如何“适配”于当代题材和人物?一方面,古典语境下的部分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难有用式之地;一方面,具有典型当代生活特点的情境。动作尚没有发展出成熟的程式。
贾文龙:当代生活与古代相比,确实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传统戏中,很多生活场景都有相应的服饰和程式来表现,观众一下子就理解了剧情。在现代戏里,虽然不能再通过水袖、脸谱来帮助观众认识人物,但依然可以利用传统程式展现人物内心。比如在传统戏中“跪搓步”这个程式是双膝跪地,通过膝盖的交错挪动前行,一般用于危急之时。在现代戏《焦裕禄》中,我就用“跪搓步”来表现焦裕禄面对饥饿的乡亲时内心的痛苦;当主人公积劳成疾,终于坚持不住时,我再次借用传统戏中的动作,重重地倒在舞台上。一连串传统戏曲表现手法鲜明刻画出主人公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在最后这一瞬达到高潮。
武丹丹: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坚持虚拟化与情感外化是其重要特色。程式既要对典型的动作特征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又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打个比方。表现现代生活中驾驶汽车、接打电话等动作,把相关道具直接搬上舞台是最简单的做法。但这样做有悖戏曲的审美特质。现代戏可以借助传统的步法身法,让观众意会。现代戏《梅兰芳•当年梅郎》有一个场景表现梅兰芳与一位黄包车夫的相遇:舞台上用一根麻绳、一盏马灯代指黄包车,“拉车人”与“坐车人”通过脚下功夫,共同营造出车行车止。车快车慢等具体情境,进而表现出迷茫时的梅兰芳如何在普通大众身上找到前行动力。如何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这种手法就化自传统。
张曼君:程式对戏曲演员来说是表演的基本功。舞台上,一个演员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一个身段。一个亮相就能看出这个演员是不是有根基。我导演沪剧《敦煌女儿》,就是以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扎实的舞台塑造能力为基础进行的二次创作。与此同时,我不会被既有程式所束缚。我会根据具体创作的需要,融入民间音乐。舞蹈等元素,但是在做这样的“加法”时,会避免背离戏曲假定性。诗意化的本质特征一对生活进行高度。诗化的凝练是戏曲的宝贵之处,也是其有别于影视艺术之所在,这一点不能丢。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程式”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程式是中国戏曲的审美载体,是戏曲的重要艺术手段,但古典语境下的程式在今天的生活中已难有用武之地。
B.与古代相比,当代生活已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戏不能再用传统戏曲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
C.程式要与传统戏曲的四功五法和写意之美结合,所以现代戏表演时不能简单地将相关道具直接搬上舞台。
D.程式是演员的基本功,演员在舞台上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这是张曼君导演豫剧《敦煌女儿》的初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文龙以《焦裕禄》为例,说明现代戏深受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是现代戏能展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B.武丹丹认为与传统剧、新编历史剧相比,现代戏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更注重对人物内心的开掘、重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外化。
C.人民日报记者从现代戏的生机勃发谈起,抛出“现代戏为什么能够受到观众喜爱?”“现代戏有哪些独特魅力?”等问题,层层深入。
D.在现代戏的内容、形式上进行积极探索,有其现实意义,可有助于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丰富戏曲表现力。
(3)在文艺作品多样的今天,要如何拓展现代戏的创作手法和表现空间,让其一直蓬勃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组卷:4引用: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锦衣(节选)
莫言[秦兴邦上。]
秦兴邦 (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
[王婆、王豹上。]
秦兴邦 大哥大嫂借光了。
王 婆 哎,骂人哪?(指王豹)这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姑。
秦兴邦 (抱拳作揖)恕小人眼拙,得罪了。
[王豹警觉地打量着秦兴邦。]
王 豹 我说这位先生,您风尘仆仆,一口外县口音,您到俺这穷乡僻壤,一定有重要的公干。
秦兴邦 小人是烟台人,受朋友之托,来高密东北乡找一家顺发盐铺。
王 豹 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秦兴邦 鄙姓秦,名兴邦。
王 婆 我问你去那盐铺干什么?
秦兴邦 (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
王 豹 (唱)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客,分明是个读书郎。
秦兴邦 (唱)兴邦确是画子客。
王 婆 你这人,的确也不像个画子客。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
王 豹 老姑,您少说几句吧。我说那秦什么邦,既然俺老姑点明了俺的身份,你就把那些偷梁换柱、弄奸耍鬼的小把戏儿,找块尿布儿,裹吧裹吧放起来吧!(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说!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
秦兴邦 (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
王 豹 说吧,到底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秦兴邦 小人确实叫秦兴邦,烟台玉皇山人士。
王 豹 (摇动着手中假辫子)是从日本潜回来的革命党吧?
秦兴邦 小的没参加革命党。
王 豹 这辫子是怎么回事?
秦兴邦 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辫子戴上。
王 豹 你到顺发盐铺干什么?那季星官是不是也潜回来了?
秦兴邦 (唱)我与那季星官投缘对脾,在船上结成了异姓兄弟。
王 豹 他参加了革命党?
秦兴邦 (唱)我们是大清朝的忠顺子民,在日本也发誓要效忠皇帝。
王 婆 日本国也有皇帝?
秦兴邦 (唱)只可恨革命党不讲道理,强按脖子剪去俺头上辫子。原承想买假辫结伴回国,星官兄染急症一命归西。
王 豹 死了?
秦兴邦 死了。
王 婆 我这还要给他去说媳妇呢!这不断我的财路吗?
秦兴邦 (唱)忍悲痛将季兄烧化成灰,背骨殖回故里落叶归根。
[秦兴邦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捧给王豹。]
王 婆 我还以为你背着一大包银子呢,没想到背着一盒子骨灰!呸!晦气!
王 豹 (从腰里抽出一根铁链子,往秦兴邦脖子上一搭)编得还挺圆活儿,走吧,跟我去县衙见太爷去。
秦兴邦 (作揖)大爷,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
王 豹 我放了你?我放了你容易,可太爷明儿问我,王豹,让你捉的革命党呢?我说,被我高抬贵手给放了。太爷会怎么着?赏我二两银子,还是赏我两耳刮子?
秦兴邦 大哥,我真的不是革命党,我爷爷是大清朝的举人,我怎么能去当革命党呢?
王 婆 还是书香门第?
王 豹 我不管你是书香门第还是庄户人家,我一大早出来,茶没喝一碗,饭没吃一口,这会儿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渴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我还跟你废话什么?(一扽铁链)走,跟我见太爷去。
秦兴邦 (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
王 婆 我说大侄子,你可不敢徇私枉法,犯法株连九族,老姑我也要跟着你遭殃!
秦兴邦 (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
王 婆 嗨,这孩子懂事儿。
秦兴邦 我真不是革命党。
王 豹 (晃晃手中的辫子)革命党脸上又没贴个记号。
秦兴邦 (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
[王豹欣赏着怀表。]
王 婆 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斩啊!
秦兴邦 (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
王 豹 按理说呢,我得把你浑身上下这么细细地搜上两遍,可你到底也算个读书人,这点面子我还是给你留着吧。
秦兴邦 多谢大爷宽谅。
王 豹 算你运气,要是你今天碰上我那些伙计,怎么着也得把你这件袍子剥下来。
秦兴邦 (脱下袍子,递给王豹)只要大爷不嫌脏……
王 豹 (接过袍子,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把辫子戴上,倒也不像革命党。
秦兴邦 小的将季兄的骨灰送到顺发盐铺,立即打道回乡。
王 豹 把那季星官的骨灰交给我吧,大爷我替你代劳了。怎么,还信不过我?
秦兴邦 多谢大爷,小的求之不得。
王 豹 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
[秦兴邦将包袱交给王豹,深揖,匆匆下。]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通过唱词介绍了秦兴邦和季星官回到高密的目的,并暗示了他们回来的不同方式,为下文剧情发展埋下了伏笔。
B.选文舞台说明有鲜明的戏剧特点,如王豹“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表现了王豹的蛮横,又展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C.选文刻画人物注重细节,如王婆看见秦兴邦递给王豹一块银子请他喝茶,很担心王豹徇私枉法而被株连九族,害怕可能会跟着他遭殃。
D.选文语言通俗自然,简练明白,对白、独白和旁白,充分地表现了剧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秦兴邦的形象特点。
(3)题目“锦衣”有什么意蕴?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组卷:8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的广泛关注。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其实,①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1引用:10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追逐梦想的人生赛道上,有人认为高考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应重视分数;有人认为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段历程,应重视过程。
对此,作为一个当代有志青年,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