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抚州市黎川二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5/6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农为立国之本,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由于农业和农村发展是商业和城市发生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同样是人类历史上城市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早期的城市可能更像是“大农村”,但作为专门存储黄河流域文明与文化创造的“容器”,它们不断吸收、汇聚、传播早期的农业文明与文化,有力推动了当时黄河流域内的农村聚落向更高形态演化,将城市的承载和服务功能提升到更高发展水平上。
          黄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城市革命”的摇篮之一。一直以来的主流意见认为,城市起源于五千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陆续出现了古代城市。这一派的核心观念即“城市革命”,它始于澳大利亚历史和考古学家蔡尔德。他把“农业革命”视作“城市革命”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世界最早的大河文明中,都是先出现了“农业革命”,继而繁育出和养活了更多人口,再构建出较为复杂的分工体系及社会关系,最终才导致了历史上城乡的分离和城市的诞生。历史上的黄河流域作为世界农业的重要发源地,也因此而成为地球上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在人类“城市革命”的年代,拔地而起的黄河流域古代城市,实证了中国古代城市文明并非经由其他地区传播而来,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自成一体、一脉相承的独立系统。
          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城市数量多、标识意义大的地区之一。从古代城市数量来看,如果说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摇篮,那么黄河流域城市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容器。据傅崇兰先生统计,“上下5000多年,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海和内陆的周边地区产生过国家统一和分裂过程中的60多座重要都城、几十座重要省城和2000多座县城。”从古代城市的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都城集中分布区和文明发展引领区,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主要和最重大的发明和创造,特别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汉唐王朝均建都在黄河流域,不仅形成了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城市总体格局,同时也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重大作用。
          再说文明标识。黄河流域集中了中华古代文明精髓和中国古代文化精华,是文化元素最齐备、文明标识意义最重大的区域之一。以著名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为例,其中记载的重要时刻、重要地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等,都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它们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走向和民族精神性格建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河流域古代城市既是黄河精神和文明火种的主要发生地,也是它们得以保存、传承和发扬的坚强堡垒。深入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的规律和特点,全面阐述其文明价值和文化精神,不仅有助于发现黄河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的主干道,也可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照。
    摘编自刘士林《黄河流域城市的历史起源与变迁》材料二: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将于 2023年4月才日起施行的《黄河保护法》,是在大力巩固既有治理和保护成效的同时,于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的大治理、大保护能力。
          法律内容覆盖了黄河保护治理中的一系列焦点问题,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是黄河流域最大的问题。法律明确,国家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法律强调,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配置,这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黄河安澜的“痛点”问题,在解决上有了总方针,并实现了有法可依,不仅方向明确,而且权威性全面升级。
          黄河保护和治理中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即是流域内跨行政区域较多,在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前,容易出现效率低下乃至“各自为政”的倾向。对此,法律明确,国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指导、统筹协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审议黄河流域重大政策、重大规划、重大项目等,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相关重要工作的落实情况。
          众所周知,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内至今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籍文献等重要文化遗产,对之进行更有效的保护,一直是黄河保护治理课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有着重大意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千秋大计。出台一部专门性的法律,将黄河保护和治理纳入法治轨道,是与其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相匹配的标志性举措,也是黄河保护和治理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摘编自《黄河保护法来了,以法治守护母亲河安澜》)(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蔡尔德的观点,黄河流域是地球上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是因为黄河流域较早地出现了“农业革命”。
    B.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所表现出的自成一体的独立性,实证了黄河流域古代城市是人类历史“城市革命”的产物。
    C.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摇篮,一直是我国都城的集中分布区和文明发展引领区,在各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D.国家对黄河流域的治理保护由来已久,《黄河保护法》的颁布将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治理方面的几大“痛点”问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古代城市既是黄河精神和文明火种的主要发生地,也一直是专门存储黄河流域文明与文化创造的“容器”。
    B.两则材料分别出现了“摇篮”“母亲河”的表述,都体现了黄河对中华文明传承及民族精神性格建构的重大作用。
    C.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提升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的能力,这与黄河流域在生态及文明方面的重要地位有密切关系。
    D.打破流域内行政区域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是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效能提升,确保黄河安澜的有效路径。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思想是孔子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B.古都邯郸曾跻身六大商业都市之列,在今天的中国语文中,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有1584条,“邯郸学步”更是家喻户晓。
    C.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
    D.盛唐气象成为文人的创作题材,如骆宾王的“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王维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4)材料一除了语言严谨有说服力外,在论据和论证方法还有怎样特点?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依据上述材料,概述《黄河保护法》覆盖了黄河保护治理中的哪些焦点问题?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
    [美]杜鲁门•卡波特
          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她叫我“巴迪”,为了纪念她以前最好的朋友。那个巴迪早死了,当时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她现在仍是个孩子。
          我们把童车推进山核桃树丛。童车是我出生时买的,快散了,轮子摇来摆去,像醉鬼的腿。奎尼是我们养的一条小狗,它挺过了一场瘟疫和两次响尾蛇的噬咬,现在一路小跑跟在小车旁。
          三个小时后我们回到厨房,把拉回家的满满一车风吹自落的山核桃的壳剥去。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核桃肉散发着甜美的香气。奎尼求我们给它点尝尝,我的朋友时不时偷偷给它一点,但我俩是绝对不可以吃的,“这些山核桃还不见得够做三十个水果蛋糕呢”明月高照,小车空了,碗满满的。
          第二天,我最喜欢的事开始了:大采购。樱桃、柑橘、香草、葡萄干、威士忌,大量的面粉和黄油……嗬,简直要一匹小马才能把车拉回家。我们没钱,但每年总能用尽各种办法,筹到一笔水果蛋糕基金:卖破烂,卖摘来的一桶桶黑莓、一罐罐自制的果酱、苹果冻,为葬礼和婚礼采集鲜花。
          黑炉子加足了煤和柴火,烧得像一直发光的南瓜。打蛋器旋转着,调羹在一碗碗黄油和糖里搅动,香蕉让空气变得甜甜的,姜又增加了香味。厨房里浓香扑鼻,弥漫到整幢屋子。四天后,大功告成,三十只蛋糕放在窗台、搁板上晾着。
          蛋糕给谁呢?朋友呗。不一定是邻近的,大半倒是只见过一次,甚至素未谋面的,我们喜欢的朋友。例如罗斯福总统,一年来镇上两次的小个子磨刀人,帕克(班车司机,他每天在尘土飞扬中嗖地一声驶过时和我们互相挥手招呼)。是不是因为我的朋友太害羞了,才把这些陌生人当作真正的朋友?我想是的。我们的纪念册里有用白宫信笺写的答谢信,有磨刀人寄来的一分钱明信片——它们让我们觉得和外面的丰富的世界联系在一起。
          厨房空了,蛋糕都送走了,我的朋友要庆祝一下——还剩下一点威士忌。奎尼分到满满一勺,倒在它的咖啡碗里(它喜欢菊苣香的浓咖啡),我们平分剩下的。奎尼躺在地上打滚,爪子在空中乱抓。我身子里热烘烘地冒火星,像快要烧成灰烬的木柴。我的朋友围着炉子跳圆舞曲,两只手提起那身蹩脚的花布连衣裙的裙边,就像是舞会上穿的礼服,唱着“指给我回家的路”。
          下一个任务就是准备礼物。我想给她买整整一磅樱桃巧克力,不过,我给她做了只风筝。她希望给我一辆自行车,不过,我肯定她也是给我做风筝——和去年一样,和前年也一样。我们又凑了五分钱给奎尼买了一大根还有余肉可啃的牛骨头,用彩纸包起来,高高地挂在圣诞树顶上一颗银星边。奎尼知道那是牛肉骨头,馋得坐在树下呆望着,该睡了还不肯走。我的兴奋不亚于它,踢被子,翻枕头,就像是热得不可开交的夏天夜晚。我的朋友手持蜡烛坐到我的床沿:“我一点也睡不着,心像兔子一样乱跳。你说罗斯福夫人会在晚餐时端上我们的水果蛋糕吗?”我俩在床上挤作一团,她在我的手心里写“我爱你”。“你的手比以前大了。我想我大概不愿你长大。你长大了,我们还能继续当朋友吗?”我说我们永远是朋友。
          这是我们一起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
          我上了军事学校。我也有了新家,但那不算数。我的朋友在哪里,哪里才是我的家,而我再也没回去过。
          她还待在那里,有奎尼作伴,后来只剩她一个人。她在信里写道“昨天,梅西的马踢伤了奎尼,伤得很重。谢天谢地,它没有太痛苦。我把它包在一张条纹床单里,用童车推到草地……”以后几年的十一月里,她还是做水果蛋糕,她一个人,没有从前做得多,不用说,总是把“最好的那个”寄给我。渐渐地,她在信中把我和早已死去的巴迪混淆起来。
          终于,又一个十一月的早晨来临,一个树叶光光、没有小鸟的冬天早晨,她再也爬不起来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朋友”积极乐观,虽然白发苍苍,但会在十一月的早晨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
    B.“欢快的裂壳声像是微弱的雷鸣”运用比喻的手法,既体现我们内心的欢乐,也烘托了厨房的忙碌。
    C.水果蛋糕送出去后,我们在厨房里庆祝,是因为陌生人寄来了感谢信,和我们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D.“而我再也没回去过”一句体现对“我的朋友”深沉的爱与依恋,为自己没再去看望朋友而愧疚。
    (2)关于文中对小狗奎尼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奎尼经受的磨难,也从侧面暗示了“我们”生活的艰难。
    B.奎尼讨要核桃肉吃,映衬出“我的朋友”心地温柔善良。
    C.后来只剩奎尼和“我的朋友”作伴,可见人物生活孤独。
    D.奎尼死亡埋葬,“我的朋友”说“谢天谢地”,心境平和。
    (3)小说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称赞这篇小说“虽为小世界,却多见纯真”,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组卷:14引用:6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员周美亮从2007年读研究生开始,到2015年从荷兰莱顿大学结束博士后工作归国,他的工作从未离开过荞麦。在周美亮看来,在作为荞麦起源国而野生资源保存较少的我国,完成野生荞麦种资源搜集和调查这项紧迫的任务就是他的使命
    “我们有国家作物种质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的支持和资助,和过去相比,这样的条件①_____,没有理由不做好这件事。”周美亮说。
          每一次野外考察长达几十天,每一次都堪称囧途,甚至是险途。有一次,周美亮和团队队员在川滇藏交界一带寻觅时,眼瞅着前方的车辆不幸被落石砸中,现在回想,他仍②_____。野外考察,充满未知,异常艰辛,无路可走、起早贪黑、风餐露宿……如家常便饭。但艰难的考察有时也会带来意外的收获。“发现一株珍稀麦就像发现了一个星星,那星星向大家点头致意,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便荡漾开来。周美亮笑着说。在他心中,搜集种质资源的工作“太重要了”,只要能搜集到更多的野生养麦品种,即使再辛苦,他都觉得③_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组卷:9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词:中国梦、普通人、幸福、奋斗、道德模范、雷锋精神、工匠精神、实干、创新、享受、佛系青年、网红。
          临近“五四青年节”,学校要组织一次以“感知时代律动,做新时代青年”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从上面热词中任选两三个,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