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2月份)
发布:2024/8/30 13:0:8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某科学研究发现,为了将细胞内的废物清除,细胞膜塑形蛋白会促进囊泡(“分子垃圾袋”)形成,将来自细胞区室表面旧的或受损的蛋白质带到内部“回收利用工厂”,在那里将废物降解,使“组件”获得重新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6难度:0.7 -
2.蛋白质的平均含氮为15%。假如一位伤患者每天摄取的蛋白质经代谢全部以尿素形式排出,排出量约30g。该患者每天摄取的蛋白质的量接近( )
组卷:2引用:3难度:0.5 -
3.叶肉细胞内合成的蔗糖(在叶肉细胞的细胞溶胶中合成)会逐渐转移至筛管-伴胞(SE-CC)中,蔗糖进入SE-CC有甲、乙两种方式。在甲方式中,蔗糖自叶肉细胞至SE-CC的运输可以分为3个阶段:
①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如图1所示),胞间连丝是相邻细胞间穿过细胞壁的通道,细胞质可在其中流动。
②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
③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2所示)。采用甲方式的植物,筛管中的蔗糖浓度远高于叶肉细胞。在乙方式中,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不同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进入SE-CC。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卷:16引用:4难度:0.6 -
4.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由TOC和TIC蛋白系统输入叶绿体。TIC236作为TIC系统的一种蛋白,向膜间隙延伸与TOC系统结合,构成蛋白质穿越双层膜的关键桥梁(如图所示)。据研究推测,TIC236可能是某种蓝藻的蛋白质演化而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3难度:0.7 -
5.细胞内部与外部通过细胞膜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以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当细胞内部环境恶化到一定程度时会触发细胞分裂、凋亡过程,其关系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细胞内部环境,范围0~1,0为最差,1为最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8引用:13难度:0.7 -
6.红色面包霉的菌丝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对白色显性。图表示其生活史,合子分裂产生的孢子是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的。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30引用:6难度:0.6 -
7.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植株(表现型) 自交一代植株数目(表现型) 野生型(A低B低C高) 150(A低B低C高) M1(A低B低C高) 60(A高B低C低)、181(A低B低C高)、79(A低B低C低) M2(A低B低C高) 122(A高B低C低)、91(A低B高C低)、272(A低B低C高) M3(A低B低C高) 59(A低B高C低)、179(A低B低C高)、80(A低B低C低) 组卷:286引用:5难度:0.5 -
8.染色体数目不稳定是肿瘤标志性特征之一。为探究KLF14基因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科学家检测了正常小鼠和KLF14基因敲除小鼠体内不同染色体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代表相互之间差异极显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3引用:3难度:0.6
三、非选择题(共60分)
-
23.竞争和协同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个体或种群之间的两种表现行为。大量实验和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和水平上,竞争的结果有利于生物形态,生理特征及生活方式等适应策略的进化;协同能够使生物以最小的代价或成本实现自身在自然界的存在与繁殖(最大适合度)。回答下列问题:
(1)协同进化,即共同进化,是指
(2)竞争关系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
(3)生物在竞争或协同过程中释放的总能量是一定的,这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能量投资策略——“生态成本”权衡策略,即投入某一方面的能量多,必然会影响投入另一方量。一般生物在以下方面需要有能量的投入与消耗:①生长、
(4)竞争会导致物种的形态、生理特征发生改变,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从器官形态层面分析,动物群落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的“军备竞赛”式的竞争结果是组卷:28引用:4难度:0.7 -
24.亚洲棉的光籽(无短绒)和毛籽(有短绒)是一对相对性状,为探究棉绒的遗传规律并揭示其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者进行了系列实验。
(1)利用表型为光籽的不同突变体与野生型毛籽棉进行杂交,统计F1自交结果如表:组别 亲本 F2表型及比例 ① 突变体甲×毛籽棉 光籽:毛籽=3:1 ② 突变体乙×毛籽棉 光籽:毛籽=13:3 ③ 突变体丙×毛籽棉 光籽:毛籽=9:7
(2)研究发现,8号染色体的~880kb至~903kb区间与突变体甲的光籽表型相关。根据野生型毛籽棉的该区间设计连续的重叠引物,提取突变体甲和野生型的
据图1可知分子量较大的扩增产物与点样处的距离较
(3)研究者对杂交组合①的F2进行扩增,证实甲的光籽表型与区间M密切相关。得出此结论的扩增结果应该是
(4)研究者从野生型和突变体甲中克隆出区间M后,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导入棉花原生质体,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2。
内参基因REN是为了排除转化效率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因此图中LUC/REN用来衡量
(5)基因GaFZ的表达会影响棉花短绒的发育,检测发现突变体甲GaFZ蛋白结构与野生型一致。综合上述研究推测突变体甲光籽表型出现的原因是组卷:44引用:2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