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1 7: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语言,从教、学、使用的角度来看,相对地讲,语汇是比较难的。母语是这样,第二语言更是这样。这是因为:第一,语汇的规律最不好讲。什么是一个词,就说不清楚汉语说“铁路”,是一个词;英语说railroad,也是一个词,然而直译应为“轨路”,不是“铁路”。这有什么道理可讲呢?就是在同一种语言之内,比如汉语普通话,说“吃面包”“吃苹果”“吃菜”,但是不说“吃酒”,因为酒是液体,要说“喝”,不说“吃”,然而,凡是药,即使药水或者汤药,统统说“吃”,不说“喝”,这又有什么道理可讲,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词的来源,词的构成,词义,词的用法,词与词的搭配,等等,变化多端,复杂万状第二,词太多。学任何语言,要想稍微管点儿用,总得会几千个词。许多词有多义多用现象,两三个词或三五个词之间,有所谓同义、近义现象,或大同而小异,或大异而小同,其同其异,或在所表示的概念的外延、内涵,或在新旧,或在雅俗,或在文野,或在来源,或在隐含,或在色彩,或在搭配习惯,充分理解已经不易,掌握使用做到准确得体更难。人们容易感到语音、语法困难,尤其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其实,无论就数量说或内容说,与语汇之难都无法相比。第三,语汇的身上负载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以至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倘若这些方面的知识不够,对许多词的领会和运用就必然产生困难。在中国,比如举行一次文艺晚会,大家请某人弹一曲钢琴,或者唱一首歌,表演完了,大家鼓掌,他答谢,同时可能说:“胡弹乱唱,献丑,献丑。”在西方,不大会这样说。第四,语汇的变化很快,比语音语法快得多。社会上,文化、科学中,有新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什么新事物、新观念,立刻就会出现新的词,或者用旧有的词赋于新义来表示它们。相反,也会不断有旧词被淘汰或者改变了意义和用法。对于社会生活的哪怕点点滴滴的变化,语汇是极为敏感的,反应也是极为迅速的。如果我们做一次今天一天出版的100份各种报纸的词频统计,大祝“现代化”这个词的出现频率会相当高。可是,如果认真追问一下“现代”的含义,恐怕不是很容易回答的。“现代汉语”“中国现代史”“现代派”“现代信息技术”,这些“现代”用一个定义能说得清楚吗?不是不可知,不是不能定义,只是说,很难,因为同是这个词,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场合含义有所变化,它不是凝固的。
(摘自张志公《语汇重要,语汇难》,《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改)材料二:
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方面。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例如《诗经•鲁颂》的《駉》这一首诗里提到马的名称就有16种,可是这些字绝大多数后来都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古代席地而坐,没有专门供人坐的家具,后来生活方式改变了,坐具产生了,“椅子”“凳子”等字眼也就产生了。椅子有靠背,最初就用“倚”字,后来才写做“椅”。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比如“床”,古代本是坐卧两用的,所以最早的坐具,类似现在的马扎的东西,叫做“胡床”,后来演变成了椅子,床就只指专供睡觉用的家具了。
(摘自吕叔湘《古今言殊》,《语文常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有删改)材料三:
语汇的发展和演变是否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它的基本规律是什么?至今仍然是谜。据笔者的初步观察,传承性和变异性相结合,似乎是语汇发展和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语汇的发展和演变,另一条重要规律是口语化。如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揠苗助长”如今常作“拔苗助长”。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的《新华成语词典》(2002),收了“拔苗助长”而未收“揠苗助长”,表明“拔苗助长”已经得到社会认可,逐步取代了“揠苗助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汇也存在旧语不断消亡和新语不断产生的问题。
(摘自温端政《也谈“语汇重要,语汇难”》,《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材料四:
华舆讯 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国内外的社交和媒体生态中出现了大量关于疫情的新词汇。
《柯林斯词典》给出的年度词汇是Lockdown(封锁);美国《韦氏词典》和美国词典网都将Pandemic(大流行)评为年度词汇;牛津词典也给出了三个年度词汇,Covid-19(新冠肺炎)、WFH(在家工作)和Lockdown(封锁)。
据悉,德国学者在年底发现,德国人开始使用约1000个新词。俄罗斯出现了pacxnaMMHro(因隔离期间无聊而大扫除)和KapaHT3(在长期隔离期间掌握的技能)以及KoBMMOT(无视安全要求、认为新冠肺炎是虚构疾病的人)。芬兰甚至为某些官方行为创造了新术语,比如,koronavelka——为支付疫情开支而提供的国家贷款。
随着本次疫情的传播,“生鲜市场”(WETMARKET)的意义也在发生改变,成为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市场的代名词。
在中国,很多流行语都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高度关联。《咬文嚼字》杂志社公布的十大流行语中,就有“逆行者”“后浪”“飒”“直播带货”等7个词,和抗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中国新闻社官方账号,2020年12月17日,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汇最不好讲,是因为词的来源、构成,词义及其用法以及词与词的搭配等,变化多端,相当复杂。
B.语汇在语言的变化中显得最快,也最显著,这是因为它相较于语音、语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
C.语汇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只体现出两条重要规律:一条是传承性和变异性相结合,另一条是口语化取代书面语。
D.中外一些语言研究机构与学者研究成果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很多新词汇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与疫情有联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如果不理解“LUCKYDOG”在英语里是“幸运儿”的意思,那么,他就不能理解英语的民族文化传统。
B.语汇负载着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对方语汇来了解其民族文化。
C.材料一认为学习语汇比语音、语法难。为了学好语汇,我们可以先学习语音和语法,再学习语汇。
D.四则材料都涉及了语汇存在旧语不断消亡和新语不断产生的问题,可以说,语汇是时代的记录者。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语汇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管子”“咱俩”“打算”“脑袋瓜儿”这些词语不太适合用在公文里。
B.“知府”“科举”“农业税”这些特定时代的词语,我们几乎见不到了。
C.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一带一路”而没有收录“蓝瘦香菇”。
D.“光盘”原先是指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物品,现在是指吃光盘中的食物。
(4)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材料四中的语言现象说明了材料二、三中的哪些观点?试作简要说明。组卷:10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傍晚七点钟
杨晓敏 傍晚7点钟,哨所照例开过晚饭。
副排长、老兵和新兵3个人,一溜儿钻出伙房,恹恹地站在了精气如剑的斜阳笼罩下。
新兵慵散地伸了个懒腰,抱怨说:“真没劲,要是在屋头,这时候肯定和我妈我爸看电视新闻了,这鬼地方……”他没说下文。
“得了,耐着点吧。”副排长眯长眼睛,望望硕大无朋的太阳,“要是我爹活着的话,我真应该给他搬把躺椅,放在葡萄架下,泡上一杯清茶,他喜欢这样。对他来说,萤火虫是演员,蚊子就是歌唱家。”他爹瘫痪好几年了。
“这么说……”老兵拧紧眉毛,怀疑地盯住他,“你爹当真死了?有多久了?果然你是个不肖子孙!”
副排长把手插进裤兜里揉搓一阵,又空手出来做了个摊开动作:“两个月前,连长在电话里告诉我爹病危的消息。当时排长接兵去了,你知道我无法要求退伍!”
“我没说你不是哨所的大功臣,可你是个不肖子孙!为了替你尽孝,你妹妹连大学都没敢报考!”
一只叮当作响的罐头盒,像只摇头摆尾的小狗,准确地旋落于他俩中间,新兵趋身过来嚷道:“别磨嘴皮子了,尽是废话,忠孝不能两全,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嘛……”
副排长与老兵无语相对。他俩同年入伍,在这海拔 5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哨所,一块待了5年。
新兵用脚拨拉着罐头盒,按捺不住:“喂,世界屋脊上的国脚们,今天咱玩哪种?”
哨所坐落在西藏高原西南方向最偏僻的一隅。由于经纬度的关系,它和祖国内地每天保持着两个小时的时差。早晨天亮得晚,黄昏天暗得迟。加上高寒夜空星月闪烁的大气层,夕阳西坠之后,辽阔的雪山草原显得神秘莫测,犹如与世隔绝的外星一般。生活在这里的人,常会被这漫长的时光弄得手足无措、神经错乱,因为白天总是无止境地长,仿佛只有太阳神不歇息地在头上巡逻。倘若按夏时制作息的话,子夜零点时分,西天的峰峦背后,才会收尽它周围的亮斑。
接下来他们要玩的这种游戏,其实十分简单幼稚,听起来更使人兴味索然。哨所周围是相对平坦的高山台地,①枯黄的杂草构成色彩单调的大甸子。每天吃剩的罐头盒被利用起来,充当着“足球”的角色。一种方法是,3个人大致横成一排向前推移,执球者可以随时踢向另外两人中的一位,接球者必须在球未停止滚动前用脚截住并重新踢出去。如果球路偏斜出大致规定的范围,算作违例。凡违犯规定者要接受惩罚,即在草地上翻一个跟头。第二种方法是,沿途中设有许多“大门”,3个人在拼抢中,踢进得多的为赢,否则受罚。每5个球一核算。假若他们踢的是制式足球,这些游戏本该是幼儿园孩子们的事。难度就在于他们踢的是罐头盒,不规则的形状带来许多制约,常因为球路刁钻古怪不尽如人意地改变方向逗得他们哭笑不得,一会儿捧腹一会儿争吵,或者为某一球的得失争论得面红耳赤。为踢出某些出人意料的技巧,又不遗余力地不断总结经验。几乎每天晚饭后,他们都在亢奋的情绪中,打发这孤独而寂寞的时光,宣泄尽年轻人剩余的精力。踢罐头盒是哨所为数不多的游乐中持续得最久的一种“传统保留节目”。
今天他们玩第一种方式。
“当——”新兵开球了,罐头盒一个漂亮的弧旋,直射老兵脚前。老兵丝毫不敢怠慢,左脚轻盈一挡,右脚跟进狠命一点,球紧贴地皮,像地鼠一样窜溜到副排长跟前。副排长起脚直射,谁知球一个鲤鱼打挺,斜着一个拐弯,他踢空了。副排长自认倒霉。他不情愿地翻了一个跟头。
老兵冷眼相视,说:“活该,谁让你不孝。”
副排长拍掉身上的草末,喉结上下蠕动几下,咽下一口唾液。紧接着他突然起脚,把罐头盒向老兵踢去,这球凶猛异常,本来可以使老兵猝不及防,可惜他踢得太偏了,超出了规定的距离。新兵判副排长违例。他只得又悻悻地翻了一个跟头。因看不惯老兵又一次瞥来的眼神,他便挖苦说:“其实,你比我更昧良心,让翠翠守活寡。”
几乎等于是致命一击,老兵的脸腾地红成酱色:“你,就你知道得多。”
“哼,不然你儿子也该4岁了。”
老兵语塞。他入伍时已21岁了,在他爹的恳求下,他和未婚妻翠翠领了登记证。在离开家乡的前一天,他爹又逼他和翠翠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他不愿回忆那个令人煎熬的新婚之夜。他怏怏地坐在椅子上,浮想联翩,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翠翠两腮泛红,含情脉脉,望着冷若冰霜的夫君,暗自流泪。直至红烛燃尽,雄鸡破晓,新人都未曾拥衾合欢。这时候,一阵锣鼓响,他知道该与故乡、亲人告别了,才猛地抹了抹眼,说:“翠翠,我这是对你好。”
趁老兵沉吟着,再介绍一下与踢球有关的事。踢球时,他们总是两手挺随便地插在裤兜里,就像街市里那些闲散在路两旁的游人一样。这时候,②西斜的太阳极容易被几团立体感很强的云朵遮住,随着云朵的运动,灿烂的光线在厚薄不匀的云层下透出来,会呈现出各种艳丽的图案来。黄澄澄的暖人,红艳艳的刺激,灰赭色的让人费心猜疑,总之,边境上的确每天都有一个令人愉快的黄昏。他们踢球时极少说话,因为住所一个专用词汇,都被重复来重复去,听到它们,只会让人感到一阵腻味而不能容忍。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开尊口,否则,他们宁愿用眼神和面部肌肉来表达某些意思。然而在踢球时,他们都从不马虎,劲射时腮帮鼓胀,斜勾时潇洒从容,绝不亚于球星贝利当年练球时的认真劲儿。罐头盒一路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宛如天庭里迷人的音乐,在大自然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怡然自得地鸣奏销魂幻想曲。他们酷似绿色精灵般地跳跃着,舞蹈着,使亘古不变的雪山莽原不再寂寞,不再死气沉沉,昭示和复活出旺盛的生命力。
新兵“啪”的一脚踩住老兵踢来的球,先自认受罚,翻过一个跟头后,似乎对副排长刚才的话若有所悟,抬头望老兵:“你真的那么憨,连关在屋头的新媳妇都没敢沾边?”
看来不说不行,老兵恼了:“咱这儿是什么地方,是哨所,是边境线。咱西藏兵有旦夕祸福,我不能图一夜痛快,误了翠翠终身。”
“踢吧!”老兵狰狞着面孔叫道,新兵再不敢饶舌。由于老兵神不守舍,踢球接球频频失误,只好连续受罚。到目的地时,他已经翻了18个跟头中的13个,沾得一身都是草屑。最后,新兵一脚劲射,罐头盒完成了使命。
③残阳跌到西山凹中。西山凹依然升腾着一派亮光,和黎明前的鱼肚白差不多。
他们开始做最后一项工作,摆罐头盒。这一带有一堆一堆的罐头盒。他们每次把踢来的罐头盒摞在一起,叠成金字塔形状。
他们照例在溪水旁抹了一把脸,仰头望哨所,远远的,哨塔只有罐头盒垒起来的金字塔那么大。
西天不再有亮斑。新兵看看表,时间刚好是23点整。
起风了。
(选自杨晓敏小小说集《冬季》,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表明这篇小说的故事与时间有关,“傍晚七点钟”是哨所晚上的开始。
B.斜阳生机勃勃,既突出西藏高原白天的漫长,也衬托出士兵们为戍边的快乐。
C.作者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写,表现了士兵们牺牲个人幸福为国戍边的优秀品格。
D.小说以“起风了”结尾,以景结情,既有作者的无限感慨,又让读者深入思考。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第三人称叙述士兵们的故事,作者全知全能,便于叙述故事;而《百合花》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悲剧故事,不仅使叙述集中,而且使故事真实可信。
B.小说善于使用细节描写,如通过“一挡”“一点”“直射”等细节,表现老兵踢“球”的专注,同时也为下文战士们踢“球”做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C.小说语言很有特点,像“要是在屋头”“你真的那么憨”等语句,让小说语言清新脱俗;如“像只摇头摆尾的小狗”等语句,使语言生动形象。
D.小说结尾处写道:“西天不再有亮斑。新兵看看表,时间刚好是23点整。”这样写在结构技巧上,完成了小说的叙述,用时间照应开头,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3)分别概括副排长和老兵的故事,并简要分析二人的故事是怎样叙述的。
(4)分析文中三处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组卷:4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家都摸到过手腕处的动脉和预部的动脉,① 。是背动脉系胫前动脉的延续部分,位置在内、外踝背侧连线上,两个肌腱之间,大部分疾病刚开始出现时,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往往被人们忽略,下肢动脉硬化也是这样。② ,可以触摸足背动脉,把手指轻轻按压在足背部,两边按压时要保持同样力度,感受动脉的搏动情况。
③ ,有些人搏动很强,有些人似有似无,主要与天生差异或脚的胖瘦有关。如果一个人的足背动脉搏动发生了变化,那有可能预示着动脉出现了问题。如一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两边不对称,就要考虑足部的血流出现了由于挤压或者损伤异常,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在作怪。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血管科就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要考虑足部的血流由于挤压或者损伤出现了异常,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在作怪。
B.就要考虑足部的血流出现了由于挤压或者损伤异常,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
C.就要考虑足部的血流出现了由于挤压或者损伤异常,原因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在作怪。
D.就要考虑足部的血流由于挤压或者损伤出现了异常、通常是下肢动脉硬化在作怪。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2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 ②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 ③人世间,比青春再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然而青春也最容易消逝……谁能保持得永远的青春的,便是伟大的人。
——郭沫若 ④《百合花》中,年轻的通讯员,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毅然扑向即将爆炸的手榴弹。群众安全了,通讯员却光荣牺牲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如火的青春岁月。
——茹志娟《百合花》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关于青春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给校报《朝阳》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1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