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济川中学九年级(上)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7 5:0:2

一、积累和运用。(24分)

  • 1.积累和运用。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书中所谓的“小说”,是指一些suǒ xiè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与现代小说意义【甲】。直到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他虽然也认为小说是小知、小道,但是从另一角度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乙】植根于生活的特点。追sù中国小说的【丙】,首先是神话传说,其次是寓言和史传。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这两种小说形态,在中国都yuán远流长。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在【甲】【丙】两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大相径庭 【丙】原因
    B.【甲】大相径庭 【丙】起源
    C.【甲】黑白分明 【丙】原因
    D.【甲】黑白分明 【丙】起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虽然也认为小说是小知、小道,但是从另一角度触及了小说讲求虚构【乙】植根于生活的特点”,是一个转折复句。
    B.“现代小说”“道听途说”“讲求虚构”,这三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乙】前后两处分句是并列关系,【乙】处要用逗号。
    D.结合上文看,划线处语序不当,应该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组卷:10引用:1难度:0.9
  • 2.根据提示默写课文原句。
     
    ,不求闻达于诸侯。
     
    ,再而衰,三而竭。
    ③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
     

    ⑤《岳阳楼记》中“
     
     
    ”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⑥《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
     
     
    ”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3.最近泰州市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校也积极参与其中,九年级拟开展“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创写宣传】为了营造活动气氛,请你围绕主题写一则宣传标语。
    (2)【探索发现】如图是班长王慧收集的一幅宣传画。请你在横线上用简洁的语言把对这幅宣传画的说明补充完整。宣传画由两部分组成。

    上面画的是:
     

    下面有两行字:和谐社会、美好家园。
    (3)【展示才情】我市50多名志愿者利用早晨上班高峰时间在城市10多个交通路口参与维护交通秩序的活动。经过现场观察,大家发现一些路段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象比较多,需要加大治理力度。志愿者们呼吁全社会都参与“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活动。我校积极响应,准备召开一个动员大会。
    如果你被推选为主持人,你的开场白是?(至少50字)

    组卷:2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理解(66分)

  • 10.文学类作品阅读。
    古泉村
    张建春
          星子落在泉眼里,得意地闪烁。水清冽冽地往上涌,又安安静静地留在原地,似乎在等待着。等待什么呢?
          泉是老泉了,不过这古老曾经是存在传说里的。传说有证据,证据是村庄的名字——古泉村。
          说起来都不相信,村子落在一高台上,本就是丘陵地,缺水,又是丘陵里的高地,怎会有泉呢?
          也有相信的,大中相信。人头上血,山头上水,山头上都有水涌出,高台上怎就不能有一眼泉呢?何况村里的人口口相传,一辈子交给一辈子,村中有古泉,泉水哗哗响。
          村里太需要一眼泉水了,缺水的丘陵,喝不上一口好水,比饿着还难受。村里人吃用塘里的水,水靠天降,水窝在塘里憋着,都快憋馊了,就这馊水,一个月老天不下雨,塘就要见底,人和牲畜就得受旱,干裂着个嘴唇。
          大中相信高台上会有泉眼,他要把这泉找出来。
          村子所在的高台是老大的一块地,方圆好几百亩,除了村庄,剩下的是旱地和水塘旱地生长着一些植物,不疼不痒地长着,灰灰地绿,绿得没有精神。
          大中先是悄悄地找,连老婆巧凤也不告诉,他拎把自制的钎,在旱地上戳,土地很硬,戳进去要费很大的劲。大中起早贪黑在旱地里捣鼓,惊得一些虫子炸了翅膀飞,还有的虫子调皮,飞起了撒泡尿,尿得大中一头一脸。老婆以为大中是在野地里找兔子,几年前大中打到过兔子。好在大中不误田地里的活,巧凤也懒得问。
          日子久了,巧凤生了疑,没日没夜地拎把钎在旱地转悠,连根兔子毛也没见着,自然不是撵兔子。
          巧凤一问,大中就交了底,找泉眼。巧风一阵好笑:找个头呀,哪来的泉眼?大中回答得理直气壮:古泉村呢!
          大中再拎着钎出门,巧凤不依了。一把扯了衣袖不让出门,话打枪样冲出:没事,找块土坯涮涮,土坯涮干净,再给家中的老公鸡把把尿。意思是大中没事找事,而这事根本就不是事。
          大中脾气犟,认准了,八条牛拉不回。还是拎把钎找泉,他认定有泉,否则村子不会叫古泉。
          巧凤试图说服大中,祖先们做梦,梦想有口泉,把村子叫古泉。大中不认这理,疯了般找泉。
          大中固执地找泉,传遍村子,村子人早看在眼里,一致地认为,大中疯了。见到大中,目光中流露的是同情和不屑,或开个玩笑,指着某个地,说:泉眼埋在地下呢。大中还真是当真,把钎一个劲地向地下戳,好像戳痛泥土,泉就冒出来了。
          泉没戳出来,大中把自己戳老了,当然老了的还有巧凤。缺水,村子穷,穷了的人,鱼样纷纷向水涌的地方游,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去城里,城里有水,水在管道里,龙头一拧,就哗哗地流。
          大中不走,他要把泉眼找出来,他一辈子要干这事,为古泉村正个名,古泉村有泉。
          巧风拗不过大中,不走就不走,嫁狗撵鸡,嫁大中找泉,巧凤认命。
          巧凤不再管大中,找就找吧,一把老命找没了,日子也就过到头了。村子里静了下来,死寂般的静。大中的身子骨还硬得很,也是的,钎不离手和曲不离口差不多,大中练出了好身子。
          也是静的原因,大中在门前的老榆树下乘阴凉,突然就听到了地底下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开始以为是幻觉,三番五次地听,真是水流的声音。
          大中把巧凤拽了来,要巧凤听,巧凤不信,倾耳细听,水流音乐般悦耳。巧凤惊呼是水呀!
          大中突然劈了自己一巴掌:真笨,看这老榆树。
          老榆树活得精神,比村子里的所有树都葳蕤都壮实都古老都高大,没水滋润怎行?
          大中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破土,顺着老榆树的根向下挖,天啦,一汪泉涌了出来,水甘甜,大中喝了一口又一口。
          几乎就在同时,自来水管向古泉村延伸,这埋在地下的河,游进了村子里的家家户户,大中戳出的泉,被忽略了。
          被忽略的泉依然存在着,老榆树守在一边,大中和巧凤守在一边。泉水实在是一汪好泉水,但被冷落了,村里人有时好奇,瞅上几眼,也仅是瞅上几眼——不过就是一汪水。有几只青蛙迷了路,栽进了泉里,晚上发出呱呱的叫声,倒是装点了大中沉沉的睡梦。
          星子落进了泉眼,闪闪烁烁地激动,一到太阳出来就又消失了。古泉村还叫古泉村,不过有了佐证。
          大中很老了,有一天他突然担心起来,戳出的泉会不会在某一天迷失了?会不会在某年还会出现一个大中,拿把钎四处找泉,再固执地要找出泉来,验证古泉村名?
          老榆树不言语,它想告诉大中,它还会蒇蕤粗壮茂盛下去,地下水奔涌,它的根会把水咬得紧紧的。
          但,老榆树不会说话。
          看着不说话的老榆树,大中竟然明白泉水在等待什么了。
          等待鱼游来,等待游走的人归来。
    【小说•理情节】
    (1)根据小说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小说•析人物】
    (2)当大中疯了一样在到处找泉眼的时候,妻子巧凤和村里人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作者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小说•赏风景】
    (3)文章中有多处关于古泉村风景的描写,请从文章划线处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A.旱地生长着一些植物,不疼不痒地长着,灰灰地绿,绿得没有精神。
    B.星子落进了泉眼,闪闪烁烁地激动,一到太阳出来就又消失了。
    【小说•探主题】
    (4)文章中有一些带有隐喻意义的自然之物,请结合全文内容和阅读经验,任选一物,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A.古泉
    B.榆树
    C.游鱼
    知识卡片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手段,用在文学作品中旨在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在文学作品中运用隐喻,既能深化文章主题,又能提升文章情感表达。

    组卷:22引用:4难度:0.9

三、作文(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
    --2021年《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节选)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组卷:25引用:7难度:0.2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