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3年单元测试卷(五)
发布:2024/7/20 8:0:8
一、选择题
-
1.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a”代表的是( )
组卷:224引用:8难度:0.6 -
2.二氧化硫,氧化钙,二氧化碳,氧气中都含( )
组卷:460引用:6难度:0.6 -
3.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组卷:432引用:11难度:0.6 -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组卷:21引用:7难度:0.6 -
5.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组卷:309引用:69难度:0.6 -
6.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组卷:892引用:20难度:0.5 -
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1引用:3难度:0.9 -
8.下列关于Na、Na+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Na+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质子数相等。组卷:363引用:8难度:0.7 -
9.朝核问题引起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组卷:8引用:4难度:0.9
三、解答题
-
26.“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②微粒A、B、C、D、E中,属于稳定结构的是
③以电解水为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成组卷:26引用:2难度:0.3 -
27.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组卷:293引用:3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