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百花中学等六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9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心态弥漫于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是社会中大多数社会成员共享共有的社会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总和。社会心态将社会性现实内化为知识并通过社群沟通与传播,形成共识性理解,并通过符号沟通、情绪感染、社会影响,不断建构出或真实或虚拟的共同认可的心境状态。当前,影响社会心态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改善民生是社会心态形塑的基核。社会心态是心境状态,往往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在群体情绪中蕴含着强大的内在诉求。我国十几亿人稳定解决温饱实现小康后,对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民主、法治、安全、生态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这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也是关键问题和社会现实。改进民生,增进福祉,使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使社会成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社会心态才能更加理性平和、自尊自信。
其二,网络治理是社会心态清朗的关键。网络是社会风险放大的助力器,以其脱域性和匿名性,成为负面社会心态的发泄地和宣泄场,也是各种负面表达的创作地和传播域。各种热点问题、现代性焦虑、多元价值显现都能迅速暴露于网络,其场域不仅汇集民意,成为民生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有时也被资本带动,成为部分网民情绪的宣泄场。
其三,涵养公民素养是国民心态的基石。公民素养不仅包括公民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包括健康积极的态度情感。公民素养涵盖法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方面面。良好的公民素养是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基石,也是可持续发展之根和文明传承之魂。
(摘编自管健《当前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
材料二:
《咬文嚼字》公布了2022年十大流行语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烟火气”“拿捏”“雪糕刺客”等。2022年度流行语总体呈现出典雅、简洁、创新性强等特点。流行语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文化现象。
2022年度流行语基于群体认同和广泛传播,映射了这段时间的宏观社会心态。第一,体现了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反映了对社会事务的关注与思考。第二,体现了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第三,反映了人们处于生活压力和社会焦虑中的生活心态以及主体意识的增强。第四,适应了求新求异的大众表达诉求,体现了个性化和先锋意识。第五,体现了自我不同于他人的鲜明身份建构和群体身份认同。第六,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语言碰撞与交融。第七,体现了在亚文化的影响下,青年群体以戏谑、搞笑的“泛娱乐化”的方式表达自身对现实困难的无奈、对精英文化的讽刺以及对权威的挑战。
2022年度流行语中的“踔厉奋发”等反映了人们对国家前途、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表达了正面、积极的社会心态;而“XX刺客”“嘴替”等个性色彩鲜明的网络流行语则体现了社会的开放接纳心态;人们对“栓Q”“PUA”等带有外来词汇特点的流行语接受度变得越来越高,也是开放接纳心态的一种体现……总之,诸如此类的流行语不仅有益于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也有益于个体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形成,对于引领积极的社会风尚有着正面影响。
而“服了你个老六”等带有吐槽文化特点的流行语,虽然使网民的社会情绪得以宣泄和释放,但这种负面的社会心态也不同程度体现出消极怠世的人生态度,其反叛式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某种抵触,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对青年群体的个体社会化有着负面影响。
(摘编自盛若菁《2022年度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心态是各种社会需求、社会认知、社会情绪、价值观和行为倾向的总和,是大部分社会成员所共享共有的。
B.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当前社会心态的核心要素,也是关键问题和社会现实。
C.只要涵养良好的法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就能培育积极的国民心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D.带有吐槽文化特点的流行语,宣泄和释放了网民的社会情绪,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消极怠世的人生态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心态通常有其深刻的现实基础,关注民生,改进民生,社会心态才能更加理性平和。
B.因为网络具有脱域性和匿名性,成为负面社会心态的发泄地和各种负面表达的创作地。
C.在亚文化的影响下,青年群体以戏谑、搞笑的方式挑战权威,表达对精英文化的讽刺。
D.社会的开放接纳心态就体现在对“栓Q”“PUA”等带有外来词汇特点的流行语接受度变高上。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网络治理是社会心态清朗的关键”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语文老师批评很多同学作文时用语不规范,频繁使用数字如“9494”“凡尔赛”“服了你个老六”等网络词语。
B.疫情发生以来,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舆情汹汹,专家被叫作“砖家”,“媒体”被叫作“霉体”。
C.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青年人一边在朋友圈、微博发文表示要“躺平”“摆烂”,一边在工作中“打鸡血”“内卷”。
D.年轻人网络关注度较高的是“三距一房”问题,其中“三距”指的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社会流动机会差距。
(4)两则材料都涉及“社会心态”,但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烟火气”源自古汉语,原指“烧煮食物的气味”;2022年底疫情放开后,人们将“烟火气”引申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活气息”。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烟火气”成为年度流行语的原因。组卷:4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共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风波鲁迅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到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
这时七斤捏着竹烟管,低着头,慢慢地从村外走回来,坐在矮凳上,抬起头来,叹一口气说:“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嫂呆了一刻,忽而恍然大悟的道:“这可好了,这不是又要皇恩大赦了么!”
七斤又叹一口气,说:“我没有辫子。”
“皇帝要辫子么?”
“皇帝要辫子。”
“你怎么知道呢?”七斤嫂有些着急,赶忙的问。
“咸亨酒店里的人,都说要的。”
七斤嫂这时从直觉上觉得事情似乎有些不妙了,因为咸亨酒店是消息灵通的所在。伊一转眼瞥见七斤的光头,便忍不住动怒,怪他恨他怨他;忽然又绝望起来,装好一碗饭,搡在七斤的面前道,“还是赶快吃你的饭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赵七爷一路走来,坐着吃饭的人都站起身,拿筷子点着自己的饭碗说,“七爷,请在我们这里用饭!”七爷也一路点头,说道“请请”,却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七斤们连忙招呼,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的研究他们的饭菜。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
“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七斤嫂自己急得没法,便忽然又恨到七斤。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城了。他偏要死进城去,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从前是绢光乌黑的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
村人看见赵七爷到村,都赶紧吃完饭,聚在七斤家饭桌的周围。七斤知道自己是出场人物,被女人当大众这样辱骂,很不雅观,便只得抬起头,慢慢地说道:
“你今天说现成话,那时你……”
“你这活死尸的囚徒……”
赵七爷绕出桌旁,打断她的话,“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他。”他一边说着,一边往回走,跨上独木桥,扬长去了。
村人们呆呆站着,心里计算,都觉得自己确乎抵不住张翼德,因此也决定七斤便要没有性命。七斤既然犯了皇法,想起他往常对人谈论城中的新闻的时候,就不该含着长烟管显出那般骄傲模样,所以对七斤的犯法,也觉得有些畅快。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划,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谁能抵挡他?……”
此后七斤虽然是照例日日进城,但家景总有些黯淡,村人大抵回避着,不再来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七斤嫂也没有好声气,还时常叫他“囚徒”。
过了十多日,七斤从城内回家,看见他的女人非常高兴,问他说,“你在城里可听到些什么?”“没有听到些什么。”
“皇帝坐了龙庭没有呢?”
“他们没有说。”
“咸亨酒店里也没有人说么?”
“也没人说。”
“我想皇帝一定是不坐龙庭了。我今天走过赵七爷的店前,看见他又坐着念书了,辫子又盘在顶上了,也没有穿长衫。”
……
“你想,不坐龙庭了罢?”
“我想,不坐了罢。”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
(有删改)(1)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斤是幸运的,最终并未因没有辫子而被惩治;他又是不幸的,当他面临被惩治的命运时,不仅村里人不同情他,连妻子也怪罪他。
B.赵七爷有钱有学问,在村里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其辫子的放下与盘起反映了时局的变化,也体现了他是个圆滑善变、见风使舵的人。
C.小说一些看似浅显的语言实则颇有深意,如“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说明不管是先前的辛亥革命还是现在的张勋复辟,对农村都没有太多影响。
D.七斤的境遇随着时局的变化而变化,村里人对七斤的态度也经历了“尊敬—幸灾乐祸—嘲讽—尊敬”的变化,富于戏剧性。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了两条辫子:一条是七斤已剪掉的辫子,这条辫子贯穿全文;另一条是赵七爷的辫子,这条辫子体现了故事背景的变化。
B.小说矛盾冲突和情节的展开常通过对话来实现。如七斤和七斤嫂关于“皇帝要辫子”的对话,揭开了“风波”的序幕。
C.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如“七爷也微笑着说‘请请’,一面细细地研究他们的饭菜”,写出了赵七爷对七斤的尊敬,为下文其态度的突转作了铺垫。
D.作家善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心理。如“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这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呈现,也是七斤心境的反映。
(3)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分析七斤这一人物形象。
(4)文中多次出现皇帝“坐了龙庭”和“不坐龙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俗话说:“多运动,少生病。”还有人说:“运动是生命的滋润剂,健身是青春的美容师。”如今,①______,随之而来的运动损伤风险也增多了。日前,一条“女生每天跳操2小时致肌肉溶解”的新闻冲上热搜,引起了网友的讨论。过度运动真的会让人体肌肉“溶解吗?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横纹肌溶解”。②_______:心肌、骨骼肌、平滑肌。其中,骨骼肌又称为横纹肌,分布于人体四肢、颈、肩、胸、腰、背、喉咽部、眼球外及面部等处。“横纹肌溶解”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坏死后,肌红蛋白等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代谢紊乱及组织器官功能损伤的综合征,同时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医学专家表示,一般运动后肌肉都会有酸痛感,但是普通的肌肉疲劳和横纹肌溶解的程度不同:前者③________,后者即使经过休整调节仍会持续出现肌痛、肌无力和深色尿等临床经典三联征,如未能及时诊治,病死率很高。
所以,运动也不能一味“蛮干”,要注意采用科学的健身方法:运动前要热身,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根据身体实际采取合理的运动方式,避免突然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组卷:1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这一生,面对大千世界,有三种心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在知足中感受幸福,在知不足中找到方向,在不知足中获取动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7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