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7 8:0:9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2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三则:“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论是冯延巳词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是秦观词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不表现出强烈的“我之色彩”。而“无我之境”则不同,不管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或是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其中都看不到“我”;或者换句话说,“我”似乎都已消失在“物”之中、被彻底“物化”了,从而进入了“无我”状态。所以,王国维说“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理解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
          ①二者都是从“我”与“物”的关系来说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境界之中,“我”与“物”的强弱关系有所不同。
          在“有我之境”中,“我”的主体意识偏强,而“物”的客观状态偏弱。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中的所有客观“物”象,无不渗透着“我”的强烈的主观情绪。可以这样说,“有我之境”就是“物”的“我化”,可以叫做“我化之境”。而“无我之境”呢,其中的“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
          中国诗歌向来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关雎序》),王国维自己也曾说,“文学者,不外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而已”(《文学小言》)。既然“情动于中”,既然是“知识与感情交代之结果”,这其中便是有“我”,只不过在“无我之境”中,作为“我”的主体意识不是那么的突出和强烈罢了。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诗中作为“我”的主体意识似乎已然隐退,而作为“物”的客观状态却得到最大的自然呈现。所以,“无我之境”乃是“我”的“物化”,可以称作“物化之境”。
          深刻影响了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有一段话更能说明“无我之境”产生的这种审美心理状态:“按一句有意味的德国成语来说,就是人们自失于对象之中了,……好像仅仅只有对象的存在而没有觉知这对象的人了,所以人们不能再把直观者和直观分开来了,而是两者已经合一了;这同时即是整个意识完全为一个单一的直觉景象所充满,所占据。”
          这就是“我”化于“物”的“无我之境”,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②二者都是超越于世俗功利之上的审美境界。
          对于“有我之境”很多人都有误解!比如叶嘉莹先生说:“‘有我之境’原来乃是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对立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当“我”与“物”之间存在对立的利害关系时,就不是理想的审美状态,而是现实的功利状态。“有我之境”中尽管有“我”,有强烈的“我”的主体意识,但这个“我”不是现实的“利欲之我”,而是审美的“有情之我”。正因如此,朱光潜先生用近代美学中的“移情说”来解释“有我之境”,并认为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其实就是“同物之境”。他说:“‘移情作用’的发生是由于我在凝神观照事物时,霎时间由于物我两忘而至物我同一,于是以在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换句话说,移情作用就是‘死物的生命化’或是‘无情事物的有情化’。”(《诗论》)朱先生的观点,切中肯綮,他提出的“同物之境”,就是因为看到了王国维“有我之境”中“有情之我”的和谐的审美状态,而不是“利欲之我”的对立的功利状态。
          ③二者没有难易之别、高下之分。
          有些人根据王国维所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便认为“无我之境”的创造要难于“有我之境”,而在美学品格上,也以为“无我之境”要高于“有我之境”。这实在是对王国维绝大的误解!如我上述,“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是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境界。在审美超功利的层面,前者以“有情之我”浸染“客观之物”,达到“物”的“有情化”“生命化”——也即“我化”,最终实现“物”合于“我”,乃至“物”“我”同一;后者的“无我”,也即庄子的“忘我”“丧我”。相对于“有我之境”的“物”合于“我”,“无我之境”是一个“我”合于“物”的过程,但最终所臻之境,仍然也是“物”“我”的同一。正因为如此,王国维认为诗词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无我之境”(如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还是“有我之境”(如李后主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都能“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人生之真理)”(《红楼梦评论》),从而真正实现人生的慰藉与安顿。
    (选自《朱子辉谈<人间词话>》有删改)材料二:
          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这两种境界作为中西思想全面碰撞融汇时期的美学理论成果,这位国学大师以“境界”统筹他的诗学,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化诗论方式,吸纳西方大哲如康德、叔本华的哲学。同时,当中国传统思想面临西方哲学大洗牌时,作为中国文化担当者——王国维,犹能固守中国传统的诗论方式,径直延续了中国固有的诗话。因而后人剖析王国维的“境界说”这一美学观点,我们既可以看到近代国学是如何转型并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又有助于“中国特色”的美学思想的勃兴。
    (选自《浅析王国维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和叔本华的美学思想》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说“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也就是说“无我之境”是只有“物”而没有“我”,“我”是不存在的。
    B.作者不赞同叶嘉莹先生“‘有我之境’原来乃是指当吾人存有‘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对立之利害关系时之境界。”这一说法,认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都是超越于世俗功利之上的审美境界。
    C.材料一举朱光潜先生用近代美学中的“移情说”来解释“有我之境”之例,是为了与叶嘉莹先生的观点形成对比,判断正误。
    D.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可见,“无我之境”在美学品格上要高于“有我之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的审美功能,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借鉴王国维的“境界说”这一美学观点,中国诗歌发展不受其他任何思想影响,都具有“中国特色”,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
    C.秦观词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无不表现出强烈的“我之色彩”。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外在形态,依然可为当代诗歌创作提供丰富的营养。
    D.中国诗歌向来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材料中的“物化之境”是“我”化于“物”的“无我之境”,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包含鲜活的审美智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是超越世俗功利的审美境界”的一项是
     

    A.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B.使吾人离生活之欲而入于纯粹之知识者(人生之真理)——《红楼梦评论》
    C.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也。——王国维
    D.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冯友兰人生四境界。
    (4)请借鉴鲁迅《拿来主义》中的观点,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如何进行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5)请运用文本一中的观点分析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5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魔笛之声【前苏联】彼得•基朵夫      ①我童年时代居住的小村庄隐没在无边的库伦达草原上,距离热闹的城市有几百俄里远。如果那里出现一个陌生人,就会成为一件大事,村民们将会长时间地对他评头论足。战后来到我们村庄的特罗萨大叔,是一个身体瘦弱又残疾的战士,他满是皱纹的脸上,有两只蓝得出奇,蓝得像阳春的天空似的眼睛。
          ②听说,他的故乡在库尔斯克近郊,那儿被德国人烧得瓦片无存,他的父母也音信皆无。他的战友,我们村里的尼可拉伊收留了这位残疾战士,于是特罗萨大叔就住在他家里了。
          ③他当了集体农庄的牧牛人。一天早上,我们全村人都被一种奇怪的、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唤醒了。无拘无束的悦耳的旋律,在深蓝的空中飘荡,忽高忽低,若隐若现……连大嗓门的雄鸡都惊得停止了打鸣,椋鸟也改变了它们的曲调,随声伴唱起来。村里的大娘们觉得奇怪,跑到门外来瞧。只见特罗萨大叔面带自豪,大步流星地在村里大道上走着,他仰着头,在吹一支用直直的牛角做成的长笛。笛声时而漫长时而洪亮,时而像春天的溪水一样细碎而温柔。
          ④不久,全村人都听惯了这清晨的笛声。黎明,它唤醒了农妇们,那些被繁重的劳动和过多的忧虑压得经常愁眉苦脸的女人们,现在都会对特罗萨大叔微笑。
          ⑤母牛更是叫人难以理解。以前的牧牛人要费很大劲,才能把牛群从村里赶到村外去——放大炮般抽得山响的鞭子,抽得母牛时常闯入人家的院子和菜园。现在,牛群却自己走出大门,规规矩矩地跟在特罗萨大叔后面,顺从地走向田野,就像一支在统帅率领下的有犄角的军队。
          ⑥不少人感到这件事不可思议,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都十分惊讶。
          ⑦“大叔,牛会听音乐吗?”我们问特罗萨大叔。
          ⑧“当然,”他不动声色地回答,“我的牧笛可不是普通的笛子,这是一支魔笛。”
          ⑨“魔笛?”我们半信半疑。
          ⑩“唉,你们要是不信,那就在明天太阳出来之前,到阿尼辛池塘边去看看!我让你们看见比这还要奇怪的事儿……”
          ⑪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到池塘边去了。特罗萨大叔已经等在那里。
          ⑫阿尼辛池塘的边上,长满了绿色的浮萍,那里的水颜色很深,却是透明的,很像黑色的玻璃。宽大的睡莲叶子浮在黑乎乎的水面上,像缝上去的大补丁。
          ⑬一阵微风吹来,池塘中起了涟漪,睡莲的叶子在水上噼噼啪啪地拍起了巴掌;一条凶猛狗鱼的身影,在水深处一闪而过;一条极小的小鳊鱼掉在叶子上,打了几个挺儿,翻了几个跟头,又重新扑通一声落回水里……稍扁的火红的太阳,从地平线下冒了出来,开始缓缓地上升。就在这一刹那,奇迹发生了。
          ⑭“你们瞧着,我一吹魔笛,睡莲花就开了!”特罗萨大叔郑重其事地说。
          ⑮清脆的牧笛声,惊破了清晨的寂静,周围睡梦中的世界一下子苏醒了,从草原上发出了自由而奔放的悦耳声音;看上去卷得紧紧的褐色睡莲花蕾开始绽裂、蠕动——活像在起飞之前舒展翅膀的金龟子。我们眼看着睡莲慢悠悠地开了:从花蕾里,先露出耀眼的洁白色,然后伸出了晶莹的花瓣。阳光射过它们,变成了浅粉色。
          ⑯这奇迹,并非梦境中的童话,使我们像着了迷似的呆立在池边。牧牛人还在继续吹魔笛,把他那做工粗糙的牛角笛子,时而放得很低,时而举向天空。他脸上的那双水汪汪的眼睛,蓝得像矢车菊。我们忽然发现我们的特罗萨大叔还非常年轻,只是被战争折磨得憔悴不堪,面目全非了……
          ⑰打那以后,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我早已识破了特罗萨大叔的魔法:我从知识性读物里知道,睡莲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开放,早上6点开,晚上7点钟闭合。
          ⑱是的,童话里才有奇迹。但是,在我的童年时代,残疾牧牛人用粗糙的魔笛吹出的那个童话,至今还活在我的心中。直到今天,我还能在想象中看见草原上那个愉快的早晨,睡莲的花,在黑黝黝的水面上缓缓地展开,活像夜空里逐渐明晰的硕大的白色星辰,只是在草原上才有那样的星辰。
          ⑲我不知道,会不会还有某个人跟睡莲花一样,用他纯洁的、充满朝气的心,迎着我的童话开放……
    (《文苑•经典美文》2016.5,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倒叙,从童年写起,将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B.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用“统帅”“率领”“军队”等庄重的大词来描写特罗萨大叔以及他牧放的牛群,生动而又不失严肃地写出了牛群规矩有序的情形,从而表现悦耳笛声的魔力。
    C.全文细致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既表明特罗萨大叔保持美好人性的难能可贵,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所带来的伤害的控诉。
    D.小说的结尾,作者看似提出了一个问题,其实答案是肯定的,作者认为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都会有美好的人性存在。
    (2)第①段和第⑯段,两次写到特罗萨大叔的“眼睛”,联系上下文,体会这种聚焦描写的作用。
    (3)本文运用“成年的我”与“童年的我”两种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运用这两种视角的妙处。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根据经典的记载,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根据花序大小和形状的不同,菊花可分为单瓣、重瓣,扁形、球形等;①              ,可分为早菊花、秋菊花、晚菊花等;根据花径的大小,可分为大菊、中菊、小菊;根据瓣型不同,又可分为平瓣、管瓣、匙瓣三类十多个类型。千姿百态的花朵、姹紫嫣红的色彩使菊花具有了独特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有些菊花还可食用,可冲饮,可入药。如果从花类的中药里选出一种有“灭火器”之称的,②              。清代药学专著《本草正义》中记载“凡花皆主宣扬疏泄,独菊花则摄纳下降,能平肝火。”中医认为肝为刚脏,主升主动,内寄相火,所以平肝火的花类中药必须是有降下作用的。
          中医认为菊花还有一定的降压功效,尤其对于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病患者,喝菊花茶可以有效缓解其头昏脑涨和肝气郁滞的临床症状,然而许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喝菊花茶有9大禁忌,不乏出现喝了菊花茶拉肚子的现象,所以③              ,平肝降压。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菊花”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35字。

    组卷:1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2年热播的韩剧《什么都不想做》的第一集里,由金雪炫饰演的李夏天,在职场上遭遇了项目被抢、上级PUA、同事挤兑,在亲密关系里遭遇了母亲去世、哥哥窝囊、男友分手,短时间内的人生冲击让她变得麻木而机械。就这样,在一次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上班路上偶然见到的花瓣和春景,她清醒了,反省了自己的人生,觉得人生不该如此,于是在公司群里揭穿上司真面目,裸辞来到乡村,开启了“躺平”生活。
          材料二:
          西西弗斯触怒了天神宙斯,于是宙斯决定要给他一个简单粗暴而又严酷无情的惩罚:把一块巨石从山脚推到山顶,但巨石被施了咒语,一旦推到山顶,它就会自动滚下山。于是,西西弗斯日复一日将巨石推向山顶,又亲眼看着巨石滚下山去。于是,他只能不断重复这项工作,直到永远。虽然一切都是徒劳的,但西西弗斯拒绝躺平,一直精神焕发地去推动这块石头。
          “躺平”,已成为当下的网络流行词,以上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