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下)期中地理试卷

发布:2024/5/16 8:0: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如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列1~2题。

    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组卷:1引用:0难度:0.60
  • 2.如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或称对频率的累计)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重要,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下列1~2题。

    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组卷:3引用:0难度:0.70
  • 3.人口过疏是相对人口过密而言,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合理人口密度的现象。日本人口过疏化现象明显,人口过疏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九州岛等乡村地区。如图示意.1960-2015年日本过疏地区人口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4题。

    北海道人口的过疏化可能使当地(  )

    组卷:3引用:0难度:0.60
  • 4.人口过疏是相对人口过密而言,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密度远远低于合理人口密度的现象。日本人口过疏化现象明显,人口过疏地区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和九州岛等乡村地区。如图示意.1960-2015年日本过疏地区人口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3~4题。

    推测日本人口过疏地区近年来人口比例持续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组卷:0引用:0难度:0.50
  • 5.读表,完成7~8题。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广东 1505 1 2150 1
    浙江 369 2 1182 2
    上海 313 3 898 3
    江苏 254 4 738 4
    北京 246 5 705 5
    福建 215 6 432 6
    天津 73 12 299 7
    山东 103 10 211 8
    新疆 141 7 180 9
    辽宁 104 9 179 10
    内蒙古 55 15 144 11
    河北 93 11 140 12
    云南 116 8 123 13

    据表中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

    组卷:1引用:1难度:0.70
  • 6.从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如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据此完成7~9题。

    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

    组卷:25引用:1难度:0.70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市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如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 廊剖面示意图”。

    (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
    (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
    (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于山坡上的原因。
    (4)请你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其他方面的合理建议。

    组卷:24引用:3难度:0.6
  •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平原巴彦淖尔灌溉农业区(如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小麦品质优良。每年小麦在3月份种植,7月中下旬收获,而秋霜冻一般在9月28日-10月2日才来临。由于小麦种植收益较低,近年来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下降。如今该地采用先育苗再麦后移植复种向日葵技术,农业生产由过去一年一收变为现在一年两收,提高了当地农民种粮积极性。

    (1)从气候角度分析河套小麦品质优良的原因。
    (2)分析河套地区向日葵种植需采用先育苗再麦后移植的原因。
    (3)说明河套地区推广麦后复种向日葵技术的意义。

    组卷: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