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吉林省松原市长岭二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7 19: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公众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于1972年麦克基姆的同名著作,本意为依赖公众的支持来说服立法者和开发者,保护考古遗址或者减轻对这些遗址的破坏。而在发展过程中,公众考古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比如考古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考古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等。但是,专业性较强,从业者较少,这让考古学显得相对冷门。而在社会公众眼中,考古学是神秘而陌生的。因此考古学的社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也面临更多挑战。
          在开展公众考古活动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服务对象以及他们的需求。公众考古的服务对象既有懵懂的中小学生,也有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既有倾向于猎奇的普通观众,也有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显然,以上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那么,作为考古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公众考古,该如何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实现其公共性,这是公众考古的基本层次。引导普通大众欣赏古代文化和文物之美,提高社会公众的艺术审美水平,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大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献历史学不同,作为研究古代人类社会的考古学,其研究对象是古代社会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通过对这些遗迹遗物的参观了解,社会大众可以直观感受古代历史,触摸古代文化的脉搏。
          其次,实现其教育功能。这个层次的公众考古应该主要面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这个群体正处于学习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各种精心设计的、科学的公众考古宣传,能够培养科学求真的态度,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理性的世界观。
          再次,满足高层次需求。在满足多数人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公众考古面对部分文化修养和精神文化需求更高的社会公众,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推动他们对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世界。
          这三个层次的公众考古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引导社会大众,起到激发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最后,吸引专业人员参与研究。这个层次主要是面对素质较高的专业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公众考古活动,吸引更多其他学科的有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参与到考古学的研究中来;增加他们对考古学的了解认识,并借助他们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扩大考古学研究范围,提高考古学研究的科学性,帮助考古学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张小虎《小议公众考古的层次》)材料二:
          近几年来,随着展出文物“活”起来,以往冷门的考古也逐渐“热”起来了。自2014年第一次推出本地版公众考古活动以来,常州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部门基本每年都推出。不同主题的公众考古项目。“这些活动让社会大众减少对考古的误解和陌生感,体会到考古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常州公众考古活动领队王偈人这样说。
          近年来,盗墓题材的小说、游戏、影视剧等层出不穷,让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误以为考古就是“持证挖宝”与“法律允许的盗墓”,这无疑加深了人们对考古工作性质、方法以及价值的误解。对大家的这些疑惑,王偈人解释:“一句话可以厘清考古与盗墓的区别,前者是抢救性挖掘保护,后者则是主动性破坏。”
          常州市不断尝试新的公众考古模式。2014年8月5日,常州组织了第一次公众考古活动,150多名高中生来到新北区孟河镇小黄山,细观六朝墓这一考古发现。2020年,开发了“淹城——阖闾城遗址”公众考古路线,以接近于研学式旅游的方式吸引感兴趣的社会人士主动报名,去寻觅常州先秦史的实物印记。
          2021年4月10日,王偈人带领数十个亲子家庭,实地参观常州大王庙遗址挖掘现场,现场普及考古科学知识,让大家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运河沿线文物古迹的魅力。“为什么这座大王庙会建在三堡街?”面对这样的现场提问,王偈人边引导大家看现场展板边介绍,大王庙所在的运河是外来商船、货船进入常州府城的必经水道,三堡街附近众多的老地名显示了这里是常州漕运、木业、豆业经济集中区域。可以想见,大王庙一带已经成为当时常州人举办庙会和商业聚会的场所,引发了商贸、水运、宗教、饮食、市井等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
          考古爱好者王新宇表示收获很大:“我一直在关注古代建筑方面的话题,这次听了专家的讲解后,我更好地理解了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的关系。以后我还要多参加这类活动。”
          王偈人说:“在我们着力挖掘和打造常州大运河沿线文旅特色的当下,公众考古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文旅融合的可能。文旅融合的关键在于,文化提供了融合的本质属性,旅游则呈现了融合的有趣形式。”在此意义上,公众考古成为“立体阅读”常州的一种新方式。
    (摘编自何嫄《公众考古,带你“立体阅读”我们的城市》)(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公众考古”与麦克基姆提出时相比,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其目的不再包括保护考古遗址或者减轻对遗址的破坏。
    B.考古学的专业性较强,从业者较少,导致公众对考古学知之甚少,因此实现考古学的社会化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C.公众考古通过组织参观了解、进行科学宣传等多种形式,可以帮助公众了解古代文化,培养科学思维,形成文化认同感。
    D.常州推出的公众考古活动,或在考古现场向公众科普,或让公众亲身体验考古,这些活动可消除公众对考古的误解和陌生感。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服务对象的差异性,公众考古活动必须根据他们的文化修养、精神文化需求等进行分层设计、合理引导,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B.公众考古首先要满足普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更重要的是吸引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以帮助考古学可持续发展。
    C.年轻人易受盗墓题材的小说、游戏等影响而对考古产生误解,但他们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可塑性,对其参加公众考古十分有利。
    D.常州利用本地考古资源,采取文旅融合的形式,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这是挖掘和打造大运河沿线文旅特色的公众考古成功案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众考古范畴的一项是
     

    A.河南博物院出品的“考古盲盒”,可模拟考古过程。
    B.“江口沉银遗址”招募相关考古发掘项目志愿者。
    C.故宫文物修复师王津对故宫馆藏钟表进行保护修复。
    D.《国家宝藏》节目以亲民方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常州市的公众考古活动体现了公众考古的哪些层次,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3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航海长
    陆颖墨
          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他都会想起那次升国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第一次走出第一岛链,西昌舰是指挥舰。在驾驶舱里,见习航海长林之江很纳闷,听到编队正在突破第一岛链的报告时,舰队司令员肖远并没有像大家一样兴奋,古铜色的脸反而变得凝重。
          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林之江在舰艇学院读本科时,肖远是他们的院长。作为第一代航海硕士,半年前他分配到了舰队的航海处当参谋,跟着也是刚当上舰队司令的肖远下过两次部队。
          没想到这次出航,他临时调到西昌舰,给航海长当助手。一周前起航,肖远就知道了林之江是舰艇学院第一代硕士,记住了他的名字。在舰队机关里林之江也许只能“遥望”,而在逼仄的舱室林之江时常能清楚地听到肖远的咳嗽和呼吸声,他开始放松了。昨天早上经过第六海域,林之江兴奋而又崇敬地问肖远,当年海战后游回海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那儿。肖远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看着海面。
          肖远一离开驾驶舱,林之江赶紧把航海长拉到一边,问肖远为什么不愿意提到那场海战。航海长叹口气,压低声音告诉林之江:那次海战中,肖远在水中挣扎,突然有人喊他,艇长失血过多,很快变得虚弱,他竭尽全力命令肖远,“记住,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开上国产的大军舰”。
          很长时间里,别人赞扬肖远这段悲壮的历史时,他总是沉下脸说:“能游回岸的海军,算什么海军!”林之江似乎明白了:“他是怪那时我们的舰太小太落后了。”
          正沉思间,林之江忽然听到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外国军舰,和编队拉近了距离,像是伴随航行。
          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通知,在出第一岛链后的第一个清晨,在指挥舰西昌舰举行升旗仪式。舰长对航海长和林之江说:“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
          因为军舰是向西航行,每航行一段都会变换时差。那么只有精准测算出太阳升起时军舰的到达点,才能在航行中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那时候我们的军舰出航,靠的还是传统的惯性导航,通过高速陀螺的运转,用牛顿力学原理推算确定军舰的位置,从而把握航向。测算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推算的精确度。
          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通过对恒星的勘测,也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法,可以对惯性测算进行验证。
          海面上那几艘外国军舰依然在伴随。航海长郑重地把明天的升旗时间报了上去,很快通知到了各个部门,明天清晨北京时间五点十五分起床,五点四十五分升旗。
          熄灯时,有一艘伴航的外国军舰发来信号:“晚安,中国海军。”听到报告,肖远也让西昌舰用灯语回了一个相同的问候信号。林之江特别关注信号员回复。他还特地查看了一下对方刚才发信号的时间,正是这边测定的当地时间九点三十分,舰艇例行的熄灯时间。对方的军舰是装有GPS的,这就印证了我们这边的测量相当准确。想到这儿,林之江有点小小的得意。
          回到舱室,林之江命令自己马上睡着。他想到“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句歌词,很快自己就真的“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军乐队在忙着试音,一会儿升国旗时他们要奏国歌。
          林之江满头大汗,昨晚对表时,他和航海长对的是北京时间,所以计算今天的时差同样提前了三十八分钟。一个低级错误,意味着要提前半个多小时升旗。
          此时东方丝毫没有要日出的意思,他看了一下启明星的位置,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他又无助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
          林之江心里明白,其实有很多双好奇而又警觉的眼睛,在注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他们肯定有些摸不透中国海军为什么起这么早。
    “立正!”值更官一声口令。林之江不由心头一紧。随着这声口令,肖远和编队指挥部领导从左舷大步走上了后甲板。
    “稍息!”值更官口令。肖远站到了指挥官的位置,其他人也在各自指定的位置站定。
          千钧一发,不能再等了。林之江大喊一声:“报告!”这声报告,像道闪电划破上空,全体在场官兵都很诧异地寻找这道闪电的出处。
    “出列!”值更官下达口令。林之江出列,迅速跑到肖远面前,报告自己测算时间上误差三十八分钟。
          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肖远背对着东方,那古铜色的脸上在渐渐变弱的星光下看不出表情,这让林之江更加紧张。
          肖远沉吟片刻,很快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里透出一丝少有的轻松:“嘿,既然起了个大早,就不能赶晚集。”肖远看了一下表,说:“已过去两分钟了,给你三十五分钟,搞一个军乐联奏,全体大合唱,留下一分钟调整,而后奏国歌升旗。”
          马上,军乐响了起来,联奏曲第一首按惯例,是《人民军队忠于党》。跟着肖远,大家都大声唱了起来:“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唱着这首歌,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这么大的事,肖远这么轻轻松松就化解了。
          林之江极目远望,月亮在天边的海上,银色的月光洒满甲板,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把目光投到肖远脸上。林之江在肖远的眼角发现一丝闪烁的泪光。
    “啊威武的舰队,啊人民的海军,我们骄傲地航行在海上……”,伴随着激昂的旋律,联奏结束了。
          东方既白,甲板片刻宁静。“敬礼!”值更官口令。
          后甲板上所有人都抬起头来,仰望着舰桥上方的主桅杆。国歌响起,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时,一轮太阳从天边海面上跳了出来,冉冉升起。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分秒不差,国旗升到了旗杆顶,迎风飘扬。
          这时,外国军舰发来了信号:“致敬,精确的中国海军!”
          林之江留下来了,在西昌舰当航海长。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之江与肖远颇有缘分,在他读舰艇学院时肖远是院长;他在舰队航海处当参谋,跟着舰队司令肖远下部队;这次出航,又相见了。
    B.别人赞扬的那段悲壮的历史,对肖远来说,却是不堪回首,那场海战教训深刻,中国的军舰太小太落后了,中国海军亟需发展壮大。
    C.“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这是当时条件下林之江他们唯一能够用到的有效的定位法。
    D.“银色的月光洒满甲板”,表明时间尚早;“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林之江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后发生的事。
    B.“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交代了肖远过去的一些经历,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C.“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外国军舰安静的样子,表明人们都在安睡。
    D.“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两次描写林之江流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尽相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4)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过程中,舰队司令员肖远带给林之江不少疑惑与意想不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组卷:0引用:3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固,字子坚,汉中南郑人,司徒郃之子也。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京师咸叹曰:“是复为李公矣。”司隶、益州并命郡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阳嘉二年,有地动、山崩、火灾之异,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寇盗前衅,与之更始。于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余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半岁间,余类悉降,州内清平。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臧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徙固为泰山太守。时泰山盗贼屯聚数年,郡兵常数千人,追讨不能制。固到,悉罢遣归农,但选留任战者百余人。以恩信招诱之。未满岁,贼皆弭散。迁将作大匠。及冲帝即位,以固为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时太后以比遭不造[注],委任宰辅,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而梁冀猜专,每相忌疾。后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渤海王调贯械上书,证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斧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注释】不造,不幸。指汉顺帝死后,冲帝、质帝都只作了一年皇帝就死了之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B.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C.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D.公卿举固/对策诏/又特问当世之敝/为政所宜/固上疏/奏对顺帝览其对/多所纳用/以固为议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即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员在自己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刺史,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部或牧,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所属郡国。东汉时战争频仍,刺史或州牧都掌兵权。
    C.斧锧,斧子与铁砧,是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铁砧上,以斧砍之,故以斧锧指诛戮之事。文中借指刑具。
    D.本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作者班固还是著名的辞赋家,撰有《两都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年少好学,很受重用。他常不远千里步行寻师,广泛结交贤能的人,后被朝廷征召为大司空的属官,但他并未就职。
    B.李固恩威并重,治贼有方。任荆州刺史时,派人慰问境内百姓,赦免盗贼原有过错,盗贼或自缚归降或自杀谢罪,州内安定。
    C.李固忠于职守,刚正不阿。他揭发南阳太守贪赃枉法,高赐等人买通梁冀为他们说情,而李固追究这件事越发紧急。
    D.李固很有名德,遭人忌恨。他作宰相时,深得民心,却遭到了梁冀的猜忌。刘文、刘鲔谋立刘蒜为天子,梁冀借机诬陷李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所匡正,每辄从用,其黄门宦者一律斥遣,天下咸望遂平。
    ②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具奏前事,遂诛之。
    (5)李固被太后赦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组卷:9引用:17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班级计划举行“中国梦•航天梦”主题班会活动。你作为小组代表发言,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向同学们简要陈述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的原因(发言的开头已经给出)。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条理清晰,不超过90字。
          相关资料: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火神,在《左传》《史记》《山海经》《礼记》等数十部古书中均有记载。火神“祝融”又象征着我们的祖先战胜黑暗,征服自然的顽强精神,一直以来,深深地烙印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我认为中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有三个原因。

    组卷:2引用:7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7月31日,37岁的中国老将吕小军在东京奥运会举重比赛中创造了抓举、挺举、总成绩三项奥运记录,成功夺冠。在常人眼中,吕小军属“超龄服役”,与他同场竞技的是“弟弟”甚至“侄子”辈的年轻人;在教练于杰眼中,吕小军比赛的表现就像个“年轻人”。吕小军在赛后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如果在举重明年世锦赛上看到我,不要觉得惊讶……训练对我来说是轻松快乐的。”
          37岁,对举重运动员来说,已经不再年轻,但吕小军的竞技状态还很年轻。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像吕小军这样,年纪不轻,但生命状态依然年轻;也有的人年纪轻轻,其生命状态却未必年轻。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年轻”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1引用:9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