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口技》2018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测试
-
1.《口技》的作者是
组卷:9引用:3难度:0.8 -
2.《口技》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1)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2)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组卷:7引用:2难度:0.8 -
3.《口技》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1)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2)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3)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组卷:7引用:3难度:0.8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2)会宾客大宴 会: (3)施八尺屏障 施: (4)众宾团坐 团: (5)妇拍而呜之 呜: (6)奋袖出臂 奋: (7)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几: 组卷:11引用:1难度:0.9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①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匹帛:
②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
③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④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⑤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
(2)翻译句子。
①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②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③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3)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4)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组卷:6引用:1难度:0.7 -
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翻译下列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③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2)按要求摘出原句。
①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②文中议论的句子:
(3)将选文第三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理由。
(4)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5)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组卷:7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