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安徽省芜湖一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孤立的一个人,不会发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发生礼的要求和行为。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规范。
          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面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容貌就会不那么好看。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感情,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记载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敬有余也”。孔子甚至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在各种礼仪中,敬的情感最为重要,而国君的婚礼又最能体现敬的情感。国君亲迎新娘,既是爱慕又是敬重,把这种爱与敬的感情推而广之,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所谓辞让,亦称退让,“应进而迁曰退,应受而推曰让”(孔颖达注疏)。辞让是与恭敬紧密相连的德性行为,其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这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具体为“三揖三让”。“揖”是拱手致意,展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关注,“三揖”是凡入门将右曲揖、北面揖、当碑揖。“三让”是凡升阶,宾主尊卑相同时,一同升阶;宾主尊卑不同时,则尊者先升。“三揖”作为迎送规定,有利于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三让”并不改变主客体的实质行为,辞让之后仍是尊者先升阶,该先升阶的人还是先升阶,其意义在于给对方以被尊重的心理感受,宾主正是在辞让中体现出教养与风度的。孔子认为辞让既是君子遵礼的表现,又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如比赛射箭吧,彼此作揖谦让,然后登堂比射。射毕,走下堂来,彼此作揖,胜者罚负者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无论赢者还是输者,辞让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真是令人意往神驰。从这个意义上说,辞让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仪式,能够使弱者、居下者、失利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认同。
    (摘编自夏海《浅论儒家之礼》)(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的要求和行为发生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礼”的实质是处理人际关系。
    B.孔子认为“敬”是为政之本,国君把对新娘的爱和敬推广开来,就有可能治理好国家。
    C.“辞让”的本质是厚人薄己、尊人卑己,突出表现在礼的迎送、授受仪式“三揖三让”上。
    D.“揖”是辞让礼节之一,指客人到主人家做客,主客彼此拱手致意,以表现对对方的敬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结构上是总分关系,第一段概述了“礼”的两方面的表现,第二、三段分别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
    B.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檀弓》来说明,相对于礼的外在形式,孔子更重视祭礼和丧礼中敬的内涵。
    C.作者在论证“辞让”时,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内容充实,有理有据。
    D.文章第三段先解释了辞让的内涵,然后分析辞让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做法,最后阐述了辞让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因此儒家就用恭敬和辞让来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对等。
    B.“恭”是礼在容貌上的表现,“敬”是礼在内心情感上的表现,面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外表“恭”的人内心也一定会“敬”。
    C.即使客人身份不如主人尊贵,主人也会让客人先升阶,客人也应当听从主人的建议,这符合儒家之礼。
    D.辞让是君子人格的组成部分,辞让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辞让的结果,它能使君子之争变得风度翩翩。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货币形态逐步电子化,如手机电子银行、微信或支付宝里的钱就是纸币电子化,从纸币到电子化货币只是改变了载体形态,还没有实现类似等价物的贵金属到信用货币的模式改变,而数字化货币是一种法定加密数字货币,它本身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DECP采用的是双层构架,顶层是中心化并具有穿透性,下层能实现匿名。DECP基本上没有改变纸币目前的发行结构和模式,但实现了降低印制成本和配送成本。但是目前其构架没有完全解决互联网体系下的隐私保护问题,这就意味着,尽管金融市场希望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但要求所有交易都完全透明也许是不现实的,反而可能会影响民众的接受度。
    (摘编自王志诚《打牢基础建立共识,稳妥推进数字货币》)
          材料二:
          2020年10月,深圳市政府联合央行开展数字人民币(央行数字货币)红包试点,深圳市罗湖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以抽签的形式,面向5万名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湖区政府出资1000万元,以抽签的形式,面向5万名市民发放数字人民币。据使用数字货币的消费者透露,使用数字货币支付消费与使用支付宝、微信差不多,只需在手机屏幕上把支付二维码展示给商家,用专门的POS机扫一下就能付款,非常快速便捷。目前来看,消费者可通过绑定的银行卡完成存款与数字人民币的兑换,实现向数字人民币APP里转款充值。据悉,数字人民币的支付更加具有包容性。通过手机中的近场通信功能,用户在网络离线状态下,也能让手机与POS机实现正常交易。数字货币红包在深圳的成功试水,证明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推出数字货币的金融基础设施条件和用户认知基础。
    (摘编自温源《数字货币如何影响百姓生活》)
          材料三:
          央行数字货币将货币流通转化为数字化方式进行,适应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为灵活高效使用经济政策创造了条件。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央行得以更便捷高效地追踪货币的流向和供需状况,从而制定和实施更为精准有效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某些非常规的经济政策。譬如在疫后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可以借助数字货币直接向全国家庭或个人投放经济补贴、退税等,防止发放不及时、腐败等问题出现,使相关政策得以真正发挥作用。
          普通的现金交易具有完全匿名的特点,无法落实到使用者个人进行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贸易与金融秩序稳定。而DCEP实施可控匿名原则,对数字钱包的使用额度有分级和限额,用户上传身份证或银行卡可以提升认证等级,从而提高使用额度。通过大数据监控对比,识别行为特征,锁定真实身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广使用,将会提升金融安全性。
    (摘编自张力、郭雨《央行数字货币:支付新体验,治理新局面》)
          材料四:
          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很可能对人民币国际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然前提是人民币本身比较稳健,值得信赖,能够被周边国家接受。由于数字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周边国家的企业和居民使用人民币的成本也会下降,因此会有利于其推广。在信赖人民币的前提下,数字化能很好地降低人民币的流通成本,外国居民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很方便地使用源自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国内商业银行甚至不需要去海外开很多分支机构就能使数字货币打开市场。
    (摘编自徐远《央行数字货币的神秘面纱》)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具备纸币一样的法定货币的功能,并且减少了纸币印制、配送等环节的成本。
    B.中国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构架,在下层能实现匿名,但其构架没有解决互联网体系的隐私保护问题。
    C.2020年深圳市已有部分用户和商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未来将可能会更大范围地走进人们生活。
    D.和普通的现金交易不同,数字货币的可控匿名原则,让央行可以利用相关技术对使用者个人进行监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货币的电子化并不是终点,只改变了货币的载体形态,它的数字化或将实现类似等价物的贵金属到信用货币的模式改变。
    B.数字货币和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性质上差不多,但更加具有包容性,用户在网络离线状态下也能让手机与POS机实现正常交易。
    C.用户开通的数字钱包的认证是有分级的,不同等级使用额度不同,用户可通过上传身份证或银行卡来提高认证等级。
    D.在信赖人民币的前提下,一旦实现人民币的数字化,外国居民也将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使用中国央行的数字货币。
    (3)央行数字货币进入正式流通之后,将会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狄更斯
          第二天早上下楼时,我发现我姨婆低头坐在早餐桌前,想得出了神,她的一只胳臂搁在茶盘上,水罐往茶壶里倒的水都漫出来了,整块台布都泡在了水中,直到我进来才把她从沉思中唤醒。我敢断定,她想的一定是关于我的事。
          吃早饭时我老朝姨婆看。我看她看不了一会儿,发现她也在看我,我不知所措。我的刀子落在了叉子上,叉子又绊到刀子上。切下的咸肉还没送到嘴里,肉的碎片却飞到了空中,高得吓人。连茶都要呛我,不肯走正路下去,走了错路。
    “喂!”过了很久,我姨婆才开口说话,“我已给他写了信了。”
    “你要——把我——交给他吗?”我结结巴巴地问道。
    “我不知道,”我姨婆说,“我们还得看一看呢。”
          听到这话,我一下就泄了气,情绪低落,好不伤心。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自顾自从柜子里拿出一条粗布围裙。她围上围裙,亲自洗起茶杯来。
          谋得斯通先生的回信终于来了。姨婆告诉我说,他第二天要亲自来跟姨婆谈我的问题。我听了吃惊不小。第二天,我坐在那儿计算着时刻,心里有时希望低落,有时恐惧上升,此起彼落地冲突着,弄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我就这样坐在那儿,等待着那张阴沉的脸来吓唬我。
    ……
    “特洛伍德小姐,接到你的信,我觉得,为了表白我自己,更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谋得斯通先生说。
    “谢谢你,”姨婆用锐利的目光看着他说,“你用不着考虑我。”
    “这个淘气的孩子,居然丢下朋友和工作,出逃了。他在我那亲爱的亡妻生前死后,都给家里引来了许多的纷扰和不安。这孩子,性格乖戾,桀骜不驯,态度粗暴,脾气倔强。我姐姐跟我,都曾尽力设法想把他的毛病改过来,可是毫无成效。”
          谋得斯通小姐说道:“我再补充一句,世界上所有的孩子中,我相信,他是最坏的一个。”
    “这话太过分了!”姨婆立即说道。
    “可事实上一点也不过分。”谋得斯通小姐说。
          谋得斯通先生接着说:“我把这孩子托付给我的一个朋友照顾,叫他学一门体面的职业。可是他不喜欢这种职业,逃跑了,成了一个乡下的流浪汉,衣衫破烂地跑到这儿来,来向你诉冤来了,特洛伍德小姐。你要是听了他的一面之词就袒护他,那必然的后果,我愿就我所知,直率地对你说一说。”
    “你还是先说说那体面的职业吧,”姨婆说,“要是这孩子是你的亲生儿子,你也会要他去学那门职业吗?要是那可怜的孩子——他妈妈——还活着,你仍会要他去学那体面的职业吗,会吗?”姨婆问。
    “我相信,”谋得斯通先生点了点头说,“只要我跟我姐姐简•谋得斯通一致认为最好的事,克莱拉是绝不会有异议的。”
    “哼!”姨婆说,“不幸的娃娃!”
    “那可怜的孩子一死,她的年金也没有了吧?”
    “她一死也没有了。”谋得斯通先生回答说。
    “那份小小的财产——那幢房子、花园——那座没有乌鸦的鸦巢——就没有她儿子的份了吗?”
    “我的亡妻很爱她的第二个丈夫,”谋得斯通先生说道,“完全信赖他。”
    “你的亡妻,先生,是一个最不通世事、最可怜、最不幸的娃娃。”姨婆对他摇摇头说,“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特洛伍德小姐,”他答道,“我到这儿来是要把大卫带回去,按照我认为最为合适的方法安排他。如果你袒护了他一次,你就得永远袒护下去。我来这儿把他带走,如果他不打算走,我的门从此不再为他开着。”
          姨婆很专注地听这番话。她身体坐得笔直,双手交叉放在膝盖上,两眼锐利地盯着那说话的人。
    “这孩子要说什么呢?”姨婆说道,“你愿意走吗,大卫?”
    “不!”我乞求我的姨婆,“看在我父亲的份上照顾我,保护我吧!”
    “狄克先生,”姨婆说,“你看我该拿这孩子怎么办?”狄克先生考虑了一下,犹豫了一下,忽然喜上眉梢,回答说:“马上给他量量尺寸,做一套衣服。”
    “你可以走了。”姨婆对谋得斯通先生说,“这孩子我倒要留下碰碰运气看了。即使他完全像你说的那样,至少我还可以像你做的那样去对待他。不过你的话,我是一句也不会相信的。”
    “你以为我不知道,”姨婆极其尖锐地说,“那个可怜、不幸、一步走错的娃娃,你给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啊?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第一次遇见她时——我敢肯定,你对她一定大送媚笑,大飞媚眼,好像你连对鹅都不敢嘘一声——那一天,是那个软弱的小东西多么倒霉的日子!对那个单纯的娃娃来说,你是个暴君,你把她的心都砸碎了。你利用了她大部分的弱点,伤害她,要了她的命。呸!滚开!滚!”
          谋得斯通先生一直站在门旁,脸带微笑地看着姨婆,可是他那道浓眉却紧紧地锁在一起。
    “再见了,先生!”姨婆说,“再见!跟你也再见了,小姐!”
          谋得斯通小姐一言不发,审慎地伸出胳臂挽住弟弟的胳臂,以不屑一顾的傲慢态度,走出屋子。
          姨婆脸渐渐舒展开来。我怀着极大的诚意,双臂紧搂着她的脖子去吻她。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孩子的眼睛和感受来观察、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感情真实细腻。
    B.第二段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了“我”当时慌张不安的心情。
    C.“我”和姨婆对话后,“姨婆对我并没有太多理会”,说明她起初并不想收留“我”。
    D.文章通过姨婆和谋得斯通姐弟俩言行的对比,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性的善恶。
    (2)选文中姨婆的神情是如何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变化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本文情节集中紧凑,人物冲突紧张激烈,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说在叙述上有何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今时代,劳动形态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过时?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不是耕种需要人,①______,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
          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②______。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
          改进劳动教育方式的同时,我们还要对劳动教育的导向有所觉察。劳动是手段,③______。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如果把握不住这个核心,学生参加了劳动也不一定能受到正向的心性教育。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请依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以“合适的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为开头各写一句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组卷:32引用:16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一位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组卷:36引用:45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