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中学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篇浪漫主义抒情诗,也是开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最能代表“楚辞”的辞格。由此,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后人又把“诗骚”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多以叙事为主,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多以抒发内心情怀为主,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因此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战国史籍、先秦文献对楚辞及屈原的研究的重要意义鲜有提及。最早而且权威的对于屈原生平、创作及其思想进行关注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但是在司马迁之后,出现了研究楚辞以及屈原非常繁荣的景象。在汉代,对于楚辞学研究代表著作为王逸的《楚辞章句》。“王氏训释,多有所本,或本于经书故训,或本于方言楚语,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段玉裁《广雅疏证序》)。也就是说,汉代主要倾向于对于作品的阐释、解释,帮助后人理解其作品。朱熹《楚辞集注》是承前启后的一部堪称伟大的著作,其伟大之处在于他是最早全面的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楚辞。比如说,他对于屈原作品中文学意象的分析以及最早指出了“以灵修、美人目君,盖托为男女之辞而寓意于君”的含蓄象征手法。到了明代时研究的代表著作有汪瑗《楚辞集解》、王夫之《楚辞通释》等,以及近现代的国学大师廖平、王国维等人。还有最为繁盛的20世纪景观:郭沫若、鲁迅、胡适、朱自清等前辈的研究成就。而且20世纪还有一个较以往不同的显著特点:即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蔓延。比如说,在美学领域引起的关注,拿著名美学家李泽厚为例,他更倾向于屈原的死亡意识,他认为,死亡才是构成屈原作品和思想最重要的主题。他认为把屈原提升到无比深邃程度的正是这个死亡,自杀的人性主题。还有像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屈原》,就涉足于戏剧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个剧作的目的在于它的教育意义,呼唤爱国主义。还有后来的电影文本创作。都在说明着屈原一直是而且现在仍是炙手可热的研究主题。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对于楚辞以及屈原的研究以至于达到炙手可热的地步呢,主要还在于以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研究的模糊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令人神往而又望而却步的谜团。
(节选自《屈原及楚辞研究》,有删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称“楚辞”为“骚体诗”,并与《诗经》并称“诗骚”的原因是屈原的《离骚》最能代表“楚辞”的辞格。
B.司马迁的《史记》是最早的而且权威的对屈原生平、创作及其思想进行关注的典籍。
C.汉代对“楚辞”的研究内容都是对作品的阐释、解释,目的是帮助后人理解其作品。
D.朱熹《楚辞集注》伟大之处在于它是最早全面的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楚辞的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论述的重点是在司马迁之后,对楚辞以及屈原的研究出现的繁荣景象。
B.文章是基于“楚辞”和《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引出论述话题的。
C.文章在论述时主要采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具有很强的论证力和说服力。
D.文章列举李泽厚和郭沫若的例子,在于说明对屈原的研究进入了文学领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风、骚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是因为风都以叙事为主,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骚都以抒发内心情怀为主,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
B.在司马迁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研究楚辞以及屈原非常繁荣的景象。研的人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研究的形式越来越多样,研究的价值也越来越大。
C.文章认为郭沫若的新编历史剧《屈原》,不仅拓宽了对楚辞和屈原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这个剧作创作的目的在于它的教育意义,这就是对爱国主义的呼唤。
D.对楚辞以及屈原的研究之所以达到炙手可热的地步,是因为把屈原生平及其作品作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有很强的模糊性,能给后人的研究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可随意发挥、自成观点。组卷:8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在科技冬奥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科技部部长喻红用这9个字回顾了几年来科技冬奥的工作。“科技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可缺少的支撑。在传统奥运会技术服务的基础上,每一届奥运赛事,都会有新的技术应用。”喻红表示。
北京冬奥会基础设施建设使用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冬奥会在北京市区唯一新建的场馆是国家速滑馆,我们亲切称之为“冰丝带”。这个场馆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四分之一。
被称为“雪游龙”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
冬奥会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空中技巧等室外项目需要十分精准的气象预报,气象状况决定了某些比赛项目是按时开赛,还是需要延迟举行。冬奥气象预测系统,可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
为实现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生产的绿电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这项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冬奥会,也是奥运史上的首次,同时利用冷热联供一体化设计对制冷余热进行回收利用,能效提升30%至40%。
转播,在现代奥运会不可缺少,它让世界各地的奥运粉丝,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由于有了5G的信号覆盖,转播也有了新的模式。云转播5G背包,可直接将前端设备采集的视频信号实时上传到云平台;在混合采访区,利用远程遥控摄像系统,实现媒体记者跨空间采访。2021年4月份测试赛已有测试应用,10月测试赛期间,来自韩国、荷兰、中国等国的运动员,通过云采访系统接受了媒体远程采访。
欣赏冬奥会比赛也将有全新的体验。比如自由视角,能让观众在屏幕上自由选择观赛角度、观赛时刻;场馆全景图片导览可以在线上浏览场馆;室内精准导航帮助观众快速到达场馆坐席区域。
(摘编自吴东、赵晓松、卓然《新技术应用点亮北京冬奥会》)材料二:
“双奥之城”北京,因举办两次奥运会而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
—北京冬奥会共使用12个竞赛场馆,其中5个为现有场馆,7个为新建场馆。新建冬奥场馆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方式,并制订了场馆赛后利用计划。例如,国家速滑馆赛后将成为国际滑联卓越中心,常年举办各种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冰上运动的多功能场馆。
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后,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指引,我国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支持、指导全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地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自2014年起,我国连续7年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在“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的引领带动下,各地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形成了“北京市民快乐冰雪季”等20余项地方活动品牌。冰雪运动不仅“走进”山海关,还“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场馆将按照国际标准和要求建设无障碍设施。目前,赛区城市无障碍设施正在不断改造升级。北京市全域缘石坡道基本实现全覆盖,“断头路”明显减少,初步形成连贯的无障碍交通出行体系,“无障碍温度”渗透于城市生活方方面面。
(摘编自吴为《北京冬奥会将留下这些遗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届奥运赛事,都会有新的技术应用,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工作可以用“有规划,有成效,有期待”予以概括。
B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采用“毫米级”双曲面混凝土喷射及精加工成型技术,1.9公里赛道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被称为“雪游龙”。
C.国家速滑馆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四分之一,因此这个场馆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被亲切地称为“冰丝带”。
D.冬奥会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室外项目需要十分精准的气象预报,冬奥气象预测系统,可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冬奥会赛事期间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一些场馆的技术属于奥运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实现了碳中和目标。
B现代奥运会的转播让世界各地的奥运粉丝都能感受运动员的精彩表现,有了5G的信号覆盖,奥运转播也有了新的模式。
C.北京冬奥会利用云转播技术和远程遥控摄像系统,大大便利了冬奥会的采访,并已经在测试赛事中应用于远程采访中。
D.科技给欣赏奥运比赛带来全新的体验,如观众在屏幕上自由选择观赛角度,可以借助室内精准导航快速找到坐席区域等。
(3)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留下哪些遗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组卷:1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绝户
王彦双 老于水性好,在水里,老于就是一条鱼。老于喜欢研究鱼性,他对鱼的了解,可能胜过一条鱼。
老于捕鱼本事大,也狠,脑袋连着尾巴的小鱼苗都不放过。大家说老于能把鱼捕绝种,就叫他鱼绝户。老于会用网片下一种迷魂阵,大鱼小鱼进去都出不来,只好乖乖就擒。老于靠捕鱼盖了高房大院,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老于有故事。
初冬时节,老于和邻居赵老蔫去大草甸上放羊。走着走着,老于对赵老蔫说:“我回去取个桶,今晚上有炖鱼吃了。”赵老蔫拿眼四处撒眸了一圈,连天上都看了,没鱼,只有一只黑老鸹呱呱叫着划到天边去了。赵老蔫没好气地说:“连个鱼毛都没见,鱼在哪儿?”老于笑着指了指脚下。他脚下有一个水坑,只有脸盆大小,看不见水,坑上面是一层薄薄的白色的冰。赵老蔫更生气了:“就这么大点儿的小水坑,里面会有鱼?鬼才信!”老于不恼,用手里赶羊的木棍轻轻地敲了一下冰面,只听哗啦一声,冰面玻璃般碎了。赵老蔫呆了,坑里挤挤压压地装着一窝子鱼,像个大个儿的鱼罐头。
老于说,这叫“鱼哈”。夏天涨大水的时候,鱼留在了水泡子里。随着水蒸发和渗入地下,泡子里的水越来越少,鱼就聚在脸盆大小的水坑里,到最后水更少了,只好靠相互哈出的水汽活着。天一冷,鱼哈出的水汽就会结一层薄薄的白色的冰,就是“鱼哈”。
老于取来桶,把坑里的鱼往外捡,满满地装了一桶。赵老蔫伸出大拇指:“你不愧叫鱼绝户,真是个能人,哥服了!”
同样喜欢打鱼摸虾的张贵不服老于。这天放羊回来,老于遇见了张贵。
“干啥去了,张大哥?”
“镩冰窟窿打鱼去了。”
“鱼呢?”
“河水起锈了(即河水中产生了悬浮物),鱼都呛跑了,谁都打不到鱼了!”
“我就能!”
“那咱俩打个赌,明天你能打到一条鱼,我管你叫哥,再送你十斤烧酒。”
“行。”第二天,老于带着俩儿子,赶着马车去了大河套。天都黑透了,老于才和俩儿子赶着马车回来,车上拉着六个麻袋,每个麻袋都装满了鱼。张贵给老于提了十斤浇酒,说:“兄弟,你真是能人,我服了。但我就想问问,你是怎么打到鱼的?”
老于只是笑,不说。
张贵就到河套里转悠,见河面上一个冰窟窿都没有,只在一个叫二道沟的河汉子看见密密麻的冰眼。张贵蹲在河汉边上抽光一盒烟才想明白——河水起了锈,水都混了,鱼就呛跑了,那它们往哪儿跑呢?它们一定会往河汊里钻。河汊里有泉眼,咕嘟咕嘟冒的都是又干净又温和的泉水啊!张贵拍了一下大腿:“老于这家伙太聪明了,太了解鱼性了。”张贵就拿了工具琢磨着捡漏儿,没想到一条鱼都没捕到,就又骂开了:“怪不得人都叫他鱼绝户,一河汊子的鱼都打光了,一条都没剩!”
谁也没想到,老于会淹死在水里。
那一年,村前的涞流河发大水,百年不遇。老于的羊被大水困在河中央的一座小山包上。老于驾船去接羊。
老于刚把船摇离河岸,奇迹就发生了,只见大鱼小鱼自动往船上跳。老于一惊,一喜,很快就把事情想明白了。由于突发大水,河两岸的几百个鱼池被冲垮,现在满大河都是鱼了。船在水里有倒影,鱼误以为是障碍物,就想跳过去,结果就自动跳上了船。老于高兴坏了,没心思管他的羊了。
岸上正好有几个年轻人,看到这一幕,也不禁啧喷称奇。
船上的鱼越来越多,老于把船摇向河心。岸上的青年喊:“别往河心划了,鱼够多了,回来吧!”老于说:“河心鱼更多更大呢!”果然,更多更大的鱼雨点一般跳落到船上,船上很快白花花的一片了,船的吃水线也越来越低。年轻人又喊:“鱼够了,快回来吧!”老于说:“还能装呢!”眼见着更多的鱼跳上船,水要漫过船了,年轻人又喊:“快把鱼丢进河里吧,不然船沉了!”老于说:“已经到手的鱼,怎么能丢回河里呢?”这才急着把船向岸上划。但鱼仍在向船上跳,船就连同一整船鱼沉水了。满船的鱼重新见水,纷纷奋力跃起,一时间像点燃了一个巨大的白色烟花,绚丽至极。
“白瞎了我的鱼了!”老于说了最后一句话,然后栽进了水里。
没有人认为老于会被淹死,老于的水性好着呢!老于是和船一起被捞起来的。被捞起来时老于的手指死死地抓在船帮上,像钉子一样抠进了木头里。人们费了老大的劲儿,把手指都弄断了,才把他的手和船分开。
老于为什么不松开手呢?村里的人们一时议论纷纷。书不离手的张老师说了两句话,第一句叫:“菜里虫,菜里死”;第二句大家没听明白是疑问句还是感叹句:“老于了解鱼,他不了解自己”。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21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他对鱼的了解,可能胜过一条鱼”,这个句子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回味无穷;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讲述老于的故事,塑造老于的形象,这样既能全面细致地展开故事情节,也能与读者拉近距离,增强亲切感。
C.“由于涞流河突发百年不遇的大水,河两岸的几百个鱼池被冲垮”,这句话为小说增添了更为真实的故事背景,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小说结尾写老于的死,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交代老于急剧反转的命运对表现小说主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发人深省。
(2)小说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老于这一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老于的人生悲剧蕴含了哪些有价值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0%以上。也就是说① ,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有些受种者自身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可能会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仍有可能会发病。然而大量研究表明,② ,他们患病后的症状也比不接种的人轻很多。因此,从构筑免疫屏障角度看,③ ,既是个人权利,也是公民义务。
疫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两类。我国大多数人接种的两针剂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前两针的接种属于基础免疫。接种第3针疫苗就属于加强免疫。为什么要进行加强免疫?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接受基础免疫后产生的体内抗体会逐渐减少,当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对新冠病毒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加强免疫后不仅可以明显提升体内的抗体水平,还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加持久的免疫能力和更加牢固的免疫记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组卷:10引用:8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空间,更是我们寄托精神的家园。
请以“自然与家园”为题,结合你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写一篇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工整,不少于800字。组卷:14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