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九年级(上)开学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 1.新鲜牡蛎体内的锌元素含量远远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这是因为细胞中的(  )在起作用

    组卷:1283引用:126难度:0.9
  •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674引用:25难度:0.9
  • 3.幼儿经常补钙,但仍然患佝偻病,原因是体内缺乏促进小肠对钙吸收的(  )

    组卷:48引用:34难度:0.9
  • 4.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先后调节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

    组卷:144引用:40难度:0.5
  • 5.如表实验中,实验器材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1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酒精 脱色
    2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3 探究蒸腾作用 白塑料袋 白塑料袋上有水珠
    4 探究呼吸作用 澄清的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组卷:62引用:11难度:0.5
  •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此诗句中关于黄鹂和柳树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29引用:63难度:0.6
  • 7.草履虫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其中完成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的结构是(  )

    组卷:311引用:43难度:0.9
  • 8.控制人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组卷:168引用:24难度:0.9
  • 9.碘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的碘的总量约为30mg(20-50mg),其中70%-80%存在甲状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23引用:14难度:0.9
  • 10.下列与遗传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81引用:12难度:0.4
  • 11.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

    组卷:555引用:25难度:0.9
  • 12.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后,新细胞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

    组卷:31引用:22难度:0.7
  • 13.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173引用:19难度:0.5
  • 14.胃在消化食物过程中不停地收缩和蠕动,这说明了构成胃的组织主要是(  )

    组卷:20引用:10难度:0.9
  • 15.盆栽的绿萝,窗台外侧比窗台内侧的长势茂盛,这一现象说明生物(  )

    组卷:1047引用:70难度:0.5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0分)

  • 45.向日葵,因其常常“追随”太阳,又名朝阳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日葵的花盘由两种花组成。一种是没有花蕊的舌状花,在花盘边缘,像“花瓣”一样艳丽;另一种是有雌蕊和雄蕊的管状花,在花盘中央像“花心儿”,管状花小但是数量多。由此说明向日葵属于
     
    植物,葵花子是向日葵的
     
    器官,此器官中有向日葵的
     
    结构。
    (2)人们发现,开花之前的向日葵能“追随”太阳,即早上朝东、正午直立、晚上朝西,夜间又转回东方。这种现象称之为
     
    现象。
    (3)为了研究“追随”太阳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向日葵分为两组,甲组正常生长,乙组固定其朝向,使其不能“追随”太阳生长,其中
     
    对照组,
     
    实验组。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向日葵的生长状况明显好于乙组。此研究的结论是
     

    (4)有趣的是,向日葵开花后,花盘一直朝向东方,不再“追随”太阳。研究者就这一特性对向日葵的影响再次开展实验,将开花期的向日葵分成两组,一组花盘一直朝东,另一组花盘一直朝西。观察不同朝向向日葵的花盘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结果如图,此项研究的结论是
     
    。于是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
     
    有关。为检验这一假设,研究者再次实验,如表。研究者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编号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处理 花盘朝东 花盘朝西 花盘朝西并
     
    过程 统计并比较三组向日葵吸引昆虫访花的次数
    结果 一段时间后,若第1组访花次数较多,第2组访花次数较少,第3组访花次数较多,且与第1组接近,则上述推测成立

    组卷:97引用:1难度:0.4

四.科普文阅读

  • 46.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一种有机物。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淀粉对人类生理和文明的演变起到重要作用。此前已知最早的淀粉粒化石产自于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器裂缝中。
    由于淀粉颗粒在土壤中易被分解,因此很多考古学家认为淀粉粒化石在没有石器或一些容器的保护下,保存时间很难超过 600 年。
    石松类是一类古老的维管植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最为繁盛,它们具有真正的根和叶,但没有果实。2018年,我国的一支考古团队在山西省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石松类大孢子化石,该化石出自距今2.9-2.8亿年前的地层中,表面被一团圆形颗粒所覆盖,综合来自显微成像和X射线能谱等多方面证据,表明这些颗粒属于淀粉颗粒。
    在现生种子中,淀粉主要储藏于子叶和胚乳中,用来为植物幼体的发育提供营养。但经过对数千张大孢子超微结构图的观察发现,该化石的淀粉颗粒仅分布于大孢子的表面,在大孢子的内部并没出现,因此基本可以排除这些淀粉颗粒是用来支持石松类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
    通过与现生一些依靠动物传播的植物种子对比,研究人员认为这些位于大孢子近极面的淀粉团块,与现生一些种子上被称为油质体的结构非常接近。现生种子的油质体能够吸引蚂蚁、陆生软体动物或鸟类取食种子,从而实现种子的远距离传播。
    类似的可食淀粉附着体在早二叠世的大孢子表面出现表明,远远早于最早的蚂蚁和鸟类出现之前,远古的某些石松类植物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大量产生并储存淀粉,同时利用这些淀粉吸引当时陆地上的一些生物(如蜗牛、蟑螂和某些环节动物)的取食来实现自身的传播,从而在当时已经建立起动植物互利共生的现象。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淀粉在人体的
     
    进行初步消化,在
     
    中被彻底分解为
     
    。根据上文可知,现存最早的淀粉粒化石出自距今
     
    年前。
    (2)石松类大孢子结构类似于现生植物的
     
    (填器官名称),其淀粉颗粒仅分布于大孢子的
     
    ,其作用可能为吸引动物取食,从而实现
     
    。植物能够演化出这一适应性特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是
     
    的结果。
    (3)结合文章推测,现存的石松类植物与以下哪种植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A.葫芦藓      B.肾蕨        C.苏铁         D.杨树
    (4)在发现石松类大孢子化石的同一地层中,不可能出现的化石是
     

    A.蜗牛化石     B.蟑螂化石    C.蚂蚁化石     D.马陆化石

    组卷:26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