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 我的战友邱少云》2022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看拼音写词语。
    hōng  jī
     
    sōu  chá
     
    màn  yán
     
    mián  bù
     
    kòng  zhì
     
    ké  sou
     
    wěi  zhuāng
     
    niǔ  zhuǎn
     

    组卷:22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279引用:2难度:0.9

  • 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         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           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

    组卷:243引用:1难度:0.8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临”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254引用:3难度:0.7
  •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11引用:2难度:0.5

三、拓展提升。

  • 14.轻松阅读。
    奋不顾身的“新时期英雄战士”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向群所在部队奉命赶到湖北荆州长江大堤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8月10日凌晨4时许,李向群和战友在巡查中发现一处管涌,他一边发出紧急信号,一边抱起沙袋堵住管涌洞口,洞口冲出的混沙喷得他像个泥人,他全然不顾,拼尽全力死死地压住沙袋,直到战友们赶来及时排除了险情。
          13日,大平口幸福闸出现3处管涌,李向群一个猛子扎到水里探管涌,一分钟后,他从下游10米处冒出来,向连长报告:“水流太急,控制不住身子!”说完,他抱起一个沙袋又扎入水中。在李向群的带动下,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堵住了管涌。
          16日17时30分,他所在的9连奉命赶到南坪筑堤护坝。当时,洪水已经漫过大堤,他看到站在子堤上码沙袋很危险,就把一名新战士拉下来,自己跳上去干起来。
          17日凌晨4时50分,他发现距作业点300米处的内堤滑坡,立即和几名战友冒死跳入水中,手挽手搭起一道人墙,挡住风浪的冲击,直到大部队上来,保住了大堤。
          连日来,李向群带病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由于过度疲劳,4次晕倒在大堤上。17日上午,连长见他脸色不好,让他留下休息。可连队一上堤,李向群又跟上来。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
          21日上午,听到紧急集合的哨音后,李向群又从病床上爬起来,坚持加入抗洪队伍,10时左右,他第3次晕倒,村民把他扶到阴凉处,缓解后的李向群继续坚持战斗,但因极度虚弱疲劳,第4次晕倒在大堤上,再也没能醒……
    ㅤㅤ“我要上大堤!”这是党龄仅8天、不满20岁的李向群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请梳理李向群的事迹,完成时间轴。
    8月10日      13日      16日       17日       21日
     

    (2)画线的段落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3)从加点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抱起沙袋跃入水中,很快堵住了管涌。
     

    ②下午,排长硬是拽着他住进了南坪镇卫生院。
     

    (4)请结合邱少云和李向群的事迹,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组卷:38引用:1难度:0.5
  • 15.现代文阅读。
    卖蚯蚓的人      我每天到玉渊潭散步。玉渊潭有很多钓鱼的人。钓鱼旺季常可以碰见一个卖蚯蚓的人。
          他慢慢踏着一辆旧自行车,有时扶着车慢慢走。走一截,扬声吆唤:蚯蚓来——
          有的钓鱼的就从水边走上堤岸,向他买。来买的掏出一毛钱,他就从一个原来装油漆的小铁桶里,用手抓出三十来条,放在一块旧报纸里,交过去。有人只买五分钱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几条。
          “添几条就添几条,一个这东西!”蚯蚓这东西,泥里咕叽,原也难一条一条数得清,用北京话说,“大概其”就得了。
          这人长得很敦实,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宽厚,看起来是不会头疼脑热、感冒伤风的。衣服都是宽宽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带着泥渍,但都还整齐。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只有他剃了头,刮了脸,才看到本来的肤色、新剃的头皮雪白,下边一张红脸,看起来就像一件旧铜器在盐酸水里刷洗一通,刚刚拿出来一样。
          天天见面,熟了,我们碰到了总要点点头,招呼招呼,寒暄两句。有时他在钓鱼人多的岸上把车子停下来,我们就说会子话。我问他一天能卖多少钱。
          “一毛钱三十条,能卖多少!块数来钱,两块,闹好了能卖四块钱。”
          “不少!”
          “凑合吧。”
          “您一直就卖蚯蚓?”
          “不是!我原来在建筑工地上当壮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几块,不够花的。”我算了算,连退休金加卖蚯蚓的钱,有百十块钱,断定他一定爱喝两盅。我把手圈成一个酒杯形,问:“喝两盅?”
          “不喝。烟酒不动!”
          那他一个月的钱一个人花不完,大概还会贴补儿女一点。
          “我原先也不是卖蚯蚓的。我是挖药材的。后来药材公司不收购,才改了干这个。”他指给我看,“这是益母草,这是车前草,这是红苋草,这是地黄……这玉渊潭到处是钱!”
          “您怎么会认药材的是家传是学的?”
          “不是家传。有个街坊,他挖药材,我跟着他,用用心,就学会了。这北京城,饿不死人,你只要肯动弹,肯学!”
          “槐米?”我不知道槐米是什么,真是孤陋寡闻。
          “就是没有开开的槐花骨朵,才米粒大。晒一季槐米能闹个百儿八十的。这东西外国要,不知道是干什么用,听说是酿酒。不过得会晒晒好了,碧绿的!晒不好,只好倒进垃圾堆——蚯蚓!——蚯蚓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①大概其:
     

    ②孤陋寡闻:
     

    (2)选文主要通过
     
    描写刻画人物,第⑤段则采用了
     
    描写来刻画人物。
    (3)选文中“我”与卖蚯蚓的人聊到卖
     
    、当
     
    、挖
     
    、晒
     

    (4)结合语境,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只看到风、太阳和尘土。
     

    (5)你喜欢文中那位卖蚯蚓的人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看法及理由。
     

    (6)从文章中,你一定能感觉到作者汪曾祺对社会普通劳动者的
     
    。江老虽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的文学和人格,将永远散发着魅力。

    组卷:317引用:2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