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市中央民大附中高三(上)第一次周测语文试卷(8.10)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
-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连缀 ②嚣天下之口 嚣:阻塞 ③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④大抵皆祖此书 祖:效法 ⑤庶同济此道 庶: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肆:放纵 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B.②③
C.④⑤
D.⑥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B.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C.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卷怀而去尔 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A.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4)下列《论语》中的为政思想,在王安石的言论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C.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D.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6)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 问题所在 根源分析 解决办法 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① ② ③ ④ 搜罗天下人才 ⑤ 苟且因循 ⑥ 组卷:2引用:1难度:0.4 -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4)下列选自《红楼梦》中的四首“红梅诗”,其中“梅格”与苏轼《红梅》一致的是
A.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B.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C.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
D.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组卷:7引用:1难度:0.4
三、微写作(二选一)
-
5.按要求完成写作。
“名如其人”,作家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也遵循这一原则。通过文学化手法命制的名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隐含人物品格性格,或揭示作品主题,大有意趣。请从下列三组名字中,任选一组,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符合原著,有理有据。
元、迎、探、惜四春 王熙凤与平儿 甄士隐与贾雨村组卷:4引用:1难度:0.7 -
6.按要求作答,150 字左右。
高考前夕,同学们经历了很多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最后一节复习课”“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课间操”“最后一次统练”“最后一节晚自习”……,有的让我们感动不已,有的让我们陷入深思,还有的让我们难以忘怀……请描写其中一个片段,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组卷:19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