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2023年单元测试卷(10)

发布:2024/8/27 11:0:13

一、选择题

  • 1.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  )

    组卷:216引用:33难度:0.9
  • 2.对于普通的医用体温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69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组卷:754引用:55难度:0.9
  • 4.如图所示是冰箱制冷剂循环路线示意图。制冷剂在冷冻室管子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组卷:75引用:5难度:0.7
  •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组卷:45引用:6难度:0.7
  • 6.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先湿后干,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组卷:36引用:10难度:0.7

四、解答题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2019年1月9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
    (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
    (吸热/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高/低)。
    (4)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


    (5)1月9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组卷:642引用:12难度:0.5
  • 20.根据下表中所列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固态氦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272
    (1)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会熔化。
    (2)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3)水银温度计在-40℃时无法使用。
    (4)在-265℃时氢是固态。

    组卷:12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