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高级中学高一(下)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9 1: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感谢每一名队员。”中国代表团轮椅冰壶队教练岳清爽眼含热泪,与队员们一一拥抱。在3月12日进行的这场决赛中,中国队以8:3战胜瑞典队,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第十八枚金牌。
          在轮椅冰壶的赛场上,中国队和瑞典队是老对手。2021年轮椅冰壶世锦赛,两支队伍曾在决赛中相遇,中国队在落后的局面下反败为胜,夺得冠军。在本届冬残奥会轮椅冰壶循环赛的交手中,中国队曾以1:5 负于瑞典队。
          此番,实力旗鼓相当的两支队伍再次对阵,联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半场结束,中国队以1:2暂时落后。转折点发生在第五局,瑞典队出现失误,中国队将比分改写为5:2。随后,中国队保持住优势,最终将比分定格在8:3。
    “团队力量,就是制胜秘诀。”在岳清爽看来,队伍的成功离不开每一名队员的付出。虽然只有5名队员来到冬残奥赛场,但和他们一起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其他队员也作出了许多贡献。正是大家在训练中彼此鼓励,相互帮助,才能在一次次世界大赛中成长。
          顽强拼搏,同样是中国队在赛场内外展现的动人风采。对轮椅冰壶运动员来说,要通过两米多长的投壶杆把约 20公斤重的冰壶向前投出,非常考验上肢力量;比赛没有刷冰环节,想要投掷准确,就要在一次次训练中练出手感;而低温的训练比赛环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只要努力,生活就会回报你更多的美好。”因为事故致残,队员陈建新一度陷入低迷,是轮椅冰壶让他感觉人生又一次被点亮。“如果我们可以做到,你们也可以。”队员闫卓希望中国轮椅冰壶队的奋斗故事,能激励更 多残疾人 乐观面对生活,创造人生精彩。
    (摘编自唐天奕等《轮椅冰壶队:团队力量,就是制胜秘诀》,光明网,2022年3 月13日)      材料二:并肩作战15年,隋文静、韩聪经历过巅峰和低谷,最终在北京冬奥会摘得梦寐以求的自由滑比赛的金牌。
          中新体育:北京冬奥会上能够夺冠,高质量完成捻转四周非常关键。这个动作兰很考验搭档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在训练当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困难?怎么去克服?
    韩聪:捻转四周,这个动作从我们小时候起就一直在练,过程还是蛮艰辛的。随着年龄增长、伤病出现,练习中也发生过摔倒这种很危险的情况。但是我们把这些困难克服了,因为心里都想着这届冬奥会要为国争光。这是一个很复杂、很艰难的过程。
          隋文静:对于捻转四周,我是又爱又恨。因为三米多的高度直接摔到冰上,很考验下一次再做动作时的心态。但我是可以把命交到韩聪手中的那种信任。冬奥前最后三个月,我全力去控制体重,要控糖、加训练量,又有冬奥会的压力,这些一度让我喘不上来气。但我也特别感谢捻转四周,如果没有这个动作,我们也没有办法拿到冠军。
    (摘编自王昊《隋文静/韩聪:有一种信任,能够交付生命》,中国新闻网,2022年4月15日)      材料三:同志们,朋友们!中国人历来言必信、行必果。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
    冬奥赛事精彩纷呈,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三个赛区一流的场馆设施,严谨专业的赛事组织,赢得参赛各方一致       好评。赛事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观赛,本届冬奥会成为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
          爱国情怀充分彰显,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这些意蕴隽永的场面在人们心中留下了美轮美奂、直击人心的深刻印象,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昂扬激情!
          团结合作走向未来,为人类战胜挑战作出了中国贡献。奥林匹克运动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遭遇各种挑战的形势下,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不远万里来华共襄盛举,团结友好的“朋友圈”“伙伴群”越扩越大。()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团结合作、共克时艰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
          7 年来,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刻苦训练,在冬奥赛场上敢打敢拼、超越自我,胜利完成各项比赛任务。我国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实际行动落实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的要求,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节选),新华社,2022年4月8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轮椅冰壶比赛中,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一名队员的努力付出,包括没能参赛的备战队员。
    B.隋文静对“捻转四周”的动作又爱又恨,恨的是常失败考验心态,爱的是高难度助力夺冠。
    C.中国人讲求言出必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安全顺利举办,是中国人民践诺的表现。
    D.要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要求运动员以行动拿道德金牌、风格金牌、干净金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虽来自不同媒体,报道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和宣传价值。
    B.材料一用倒金字塔结构,突出了夺冠新闻最重要的信息,能让读者迅速抓住要点。
    C.多年经历巅峰和低谷,使隋文静、韩聪能克服困难摘金,这也是很多冠军的经历。
    D.材料一所说的“团队力量”的作用,与材料三(乙)处的语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
    (3)下列不适合填写在材料三(甲)处的一项是
     

    A.海内外中华儿女热情关注在中国举办的冬奥盛会,为冬奥健儿加油、为伟大祖国喝彩。
    B.冬奥赛场上,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每一位中华儿女倍感荣光。
    C.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相互激励,携手挑战,在北京冬奥会中完美诠释奥林匹克精神。
    D.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开闭幕式匠心独运:二十四节气、中国结等设计广受好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活用背景材料给文章增色的?
    (5)为帮助同学们理解和弘扬奥运精神,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你要在班会上作动员发言。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简要概括发言要点。

    组卷:8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党费(节选)
    王愿坚
          过了半个多月,听说白匪对“并村”以后的群众斗争开始注意了,有一两个村里党的组织受了些损失。于是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了八角坳。
          一到黄新同志的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灯影里,她正忙着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也摆着上次拿咸菜给我吃的那个破坛子,有腌白菜、腌萝卜、腌蚕豆……有黄的,有绿的。她把这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一边整着,一边哄孩子:“乖妞子,咱不要,这是妈要拿去卖的,等妈卖了菜,赚了钱,给你买个大烧饼……”
          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她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看了这情景,我直觉得鼻子尖一酸一酸的,我再也憋不住了,就敲了门进去。一进门我就说:“阿嫂,别屈了孩子!”
          她长抽了一口气说:“老程啊,你寻思我当真是要卖?这年头盐比金子还贵!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兴许能给山上的同志们解决点困难。”
          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对我说,又像自言自语似的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忽然门外一阵慌乱的脚步声,一个人跑到门口,轻轻地敲着门,急乎乎地说:“阿嫂,快,快开门!”拉开门,她气喘吁吁地说:“有人走漏了消息!说山上来了人,白鬼来搜人了,快想办法吧!我再通知别人去。”说罢,悄悄地走了。
          我一听有情况,忙说“我走!”
          黄新一把拉住我说:“人家来搜人,还不围个风雨不透?你往哪走?快想法隐蔽起来!”
          这情况我也估计到了,可是为了怕连累了她,我还想甩开她往外走。她一霎间变得严肃起来,板着脸,说话也完全不像刚才那么柔声和气了,变得又刚强,又果断。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她指了指阁楼说:“快上去躲起来,不管出了什么事也不要动,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吆喝声、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上了阁楼,看见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很快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把孩子放在地铺上,又霍地转过身来,朝着我说:“程同志,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以后再联络你找胡敏英同志。你记着,她住西头从北数第四个窝棚,门前有一棵小榕树…”她指了指那筐咸菜,又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停了一会儿,她侧耳听了听外面的动静,又说话了,只是声音又变得那么和善了:“孩子,要是你能带,也托你带上山去。”话又停了,大概她的心绪激动得很厉害,“还有,上次托你缴的钱,和我的党证,也一起带去,有一块钱买盐用了。我把它放在砂罐里,你千万记着带走!”
          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门口了。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我从板缝里看她,她还像第一次见面时那么和善,那么安详。
          白匪敲门了。她慢慢地走过去,开了门。四五个白鬼闯进来,劈胸揪住了她问:“山上来的人在哪?”
          她摇摇头:“不知道!”
          白鬼们在屋里到处翻了一阵,眼看着泄气了,忽然一个家伙儿发现了那一箩筐咸菜,一脚把箩筐踢翻,咸菜全撒了。白鬼用刺刀拨着咸菜,似乎看出了什么,问:“这咸菜是哪来的!”那家伙儿打量了一下屋子,命令其他白鬼说:“给我翻!”
          就这么间房子,要翻还不翻到阁楼上来?这时,只听得她大声地说:“知道了还问什么!”她猛地一挣跑到了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
          两个白匪跑出去,一阵脚步声往西去了,剩下的两个白匪扭住她就往外走。眼看她被抓走了,我能眼看着让别人替我去牺牲?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这是我听到她最后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也只有我明白,“听妈妈的话”,妈妈,就是党啊!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把孩子哄得不哭了。我收拾了咸菜,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黄新同志的党证和那一块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到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他详细地研究了八角坳的情况以后,按照往常做的那样,在登记党费的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上:
          黄新同志1934年 11月21日缴到党费……
          他写不下去了。他停住了笔。在他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常见的严肃的神情。他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看着面前的党证和咸菜。在黄新的名字下面,他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端写“我”顺着墙缝朝里瞅了瞅,既体现了我的革命工作警觉,又为黄新特殊党费的出现设置了特殊场景。
    B.白匪搜人,“我”急着要走,黄新严肃果断地让“我”躲到阁楼,表明她有着比我更为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
    C.“听妈妈的话”一语双关,表面上是嘱咐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话,暗指要“我”听党的话,不要感情用事。
    D.结尾处魏政委再也没有写出党费的数目,是因为他意识到黄新爱党之心和献身精神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咸菜”为线索,从黄新整理咸菜,托付缴党费,到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脉络清晰。
    B.“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黄新在应对危险时的沉着镇静,为下文从容应对作铺垫。
    C.“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小说从一个农村女党员特有的身份出发,设置突发危机,表现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构思不落俗套。
    (3)小说围绕主线串联了感人的生活细节,试选出这样的两处细节作具体赏析。
    (4)小说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建隆二年闰三月,以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先是,帝受禅,延钊握重兵屯真定,韩令坤领兵巡北边。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乃加延钊殿前都点检,令坤亦加侍卫指挥使。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卫禁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帝既定计,尽收诸宿将兵柄而削藩镇权,尤注意命将分部守边,具得要领,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莞榷之利,悉与之,恣其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令召募骁勇以为爪牙。
          初,遵诲父宗本仕汉为随州刺史。帝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遵诲冯藉父势,尝侮之,一日谓帝曰:“每见城上有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帝皆不对。他日论兵,遵诲理屈,拂衣起,帝乃辞宗本去。及即位,召遵诲谕之曰:“卿尚记曩日紫云、黑龙之事乎?”遵诲惶恐再拜.俄而部下卒诉其不法十余事,遵诲待罪请死。帝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邪?”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奠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B.遵诲母在幽州/患难暌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C.遵诲母在幽州患难/暌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D.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剧本由唱、科、白构成,角色有旦、末、净、丑等,《窦娥冤》中的“卜儿”指老年男性。
    B.受禅,也称“受嬗”,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新皇帝承接旧帝让出的帝位。
    C.禁兵,即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回图贸易,简称回易、回图,是隋唐至南宋末年的特定经济术语,泛指官方盈利性的商贸经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非常重视武将,允许他们斟酌情况,便宜从事:为笼络人心,给他们加官进爵,并十分优待他们在京城的家人。
    B.起初,太祖对故人非常器重,让他们带领禁军,但赵普认为于国不利,多次劝导,太祖便决定收回兵权。
    C.太祖不得志时,曾经投靠董遵诲,却受到他多番排挤侮辱;太祖登基后,却以德报怨,对遵诲和他母亲都很好。
    D.董遵诲知恩图报,当太祖不计前嫌优待他并委以重任时,他为报太祖知遇之恩,骁勇善战,保卫边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译文:
     

    ②尤注意命将分部守边,具得要领,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
    译文:
     

    组卷:0引用:1难度:0.6

  • 8.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口出善言,是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应该珍视的美德,善于说话亦即“善言”,也是为人处事之智慧,因此“善言”在写作、劝谏、冰释前嫌乃至化干戈为玉帛等情境运用中屡试不爽。
          鲁迅身处风雨如磐的年代,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青年人先可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前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话发表出来。”不难看出,在关乎国运、解开蒙昧、推动社会进步等形势下,鲁迅先生更鼓励青年“敢言”。
          同学们很快就要投身社会、报效家国,你认为“善言”“敢言”哪一种对成长中的青年更重要?请比较“善言”“敢言”的益处,结合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权衡与思考。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83引用:58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