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4课 灯笼》2018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0分)
-
1.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锵然 焚身 溺炕 掌故 慈母 点缀 辉煌 装饰 春宵 幽悄 静悄悄 挣扎 挣钱 组卷:228引用:1难度:0.9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wò 争sòng 领yù 静mù 乡shēn chàng tuì tuì 思mù 坟mù 组卷:104引用:1难度:0.9 -
3.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斡旋:
(2)应差:
(3)幽悄:
(4)争讼:
(5)思慕:
(6)怅惘:
(7)垂珠联珑:
(8)吹角连营:
(9)人情世故:
(10)
(11)
(12)
(1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许多关于战争的
(14)关于了不起的滑铁卢大战他知道许多组卷:50引用:2难度:0.8 -
4.根据课文《灯笼》内容填空。
文章中作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的重要意义,请从以下两方面简单总结一下。
(1)文化上:
(2)情感上:组卷:72引用:3难度:0.8
一、解答题(共13小题,满分0分)
-
12.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瓯越大地到处张灯结彩,竹报平安,迎春接福。让我们走进春节,看一看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1)[过新春]正月初一早餐,温州人喜欢吃年糕,寓含“年年高”之意,也有喜欢吃汤圆的,寓含“
(2)[写春联]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要一样多。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近,即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作对联。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下面是一副狗年的春联,请从“嚣、响、喧”中选择一个字填入这副春联的横线处,使之对仗工整。
上联:子夜犬吠爆竹乐
下联:门庭燕舞笑声
(3)[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也悄悄发生了变化,有人选择发短信表达新年的祝福,也有人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02引用:1难度:0.8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村里的年味
鲁先圣 每当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过年的氛围就渐渐浓厚起来了。过年是深刻而久远的记忆,是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结,就像古街老巷里飘香的陈年老酒。尤其对于身在异乡的游子,伴随着时令的脚步,那种淡淡的思乡的忧愁,就悄悄地荡漾在眼前了。
同样是过年,城市和乡村是截然不同的。我在乡村出生,在那里长到19岁。然后到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在城市的时间早已经超过乡村了。但是,每当年临近了,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朋友,自己要回故乡过年。然后就开始留心要带回家的东西,给老人的点心、给大哥的烟酒、给孩子们的新衣服和书籍、给儿时同伴的纪念品等等,统统买回家,放在一起,总会担心到时候走得匆忙忘记了哪一件。
在城市生活20多年,我只在城市过了两次年。第一次是爱人怀了孩子不方便坐长途车,第二次是次年因为孩子太小,后来就再也没有在城市里过年。但就是因为过了这两次,我就再也不愿意过城市里的年了。就像平日一样起床看电视,朋友们互相打个电话问候,吃一顿平时常吃的水饺,同平时的生活哪里有什么两样呢?
可是,在乡村里,那是怎样的情景啊!进了腊月,附近几个集镇上的大集就热闹起来了。几个集镇的时间会错开,大集几乎天天有。每个集镇上都会有说书的唱戏的,鞭炮市里鞭炮声响个不停,牛羊市里公羊捉对抵架。女人们都会聚集在服装市里选过年的新衣服,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在牛羊市和鞭炮市里凑热闹。孩子会买下一挂一挂的鞭炮回家。下午集散的时候,从集镇到一个个村子的小路上,无数的鞭炮声就炸响在半空里,传扬到一个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味了。
到了除夕夜,村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家的孩子都打着灯笼到街上来了,大街上,胡同里,院子里,到处是晃动的灯笼,孩子们追逐着,看看谁的灯笼最亮,谁的灯笼最好看。
大年初一是男人的世界。凌晨两三点钟,成串的鞭炮声在各个家庭的院子里响起来了,这是吃水饺前必需的项目。然后,家里的男性长辈就会率领着子孙走出家门,去给村里的长辈拜年。我们那个村子很大,这个过程总是会持续两三个小时的光景。我们村这些年仅仅高考走出来的学生就有一百多人,大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过年的时候基本都会回来,我们这些人自然成为村里的风景。到了每个家庭,给长辈拜年以后,说说自己所在城市的事情,谈谈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种殷殷的关切,溢满情怀。
从初二开始,就是走亲访友的时间了。乡村所有的道路上,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个项目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一直到吃完了元宵,飘荡在乡村里的浓浓的年味才渐渐飘散。
我知道我是永远也放不下乡村的年了。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是,在我带他回老家过了几个年以后,他也对于乡村的年一往情深,还没有进腊月,就开始盼望着返乡过年的日子了。
(1)仔细阅读第一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作者在城市里读书工作已经26年了,早已超过在乡村生活的时间,但每当年临近了时,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回故乡过年?
(3)“村庄里的人们就会说:有年味了”,请你说说这里的“年味”表现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特别写到“我的孩子尽管出生在都市”,但却对乡村的年“一往情深”?
(5)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乡村里的年味”?
(6)本文描写细腻、语言优美,请你试着写一段描写过年的片段,注意描写得要细腻。组卷:14引用:1难度: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