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课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2021年同步练习卷(9)
发布:2025/1/4 2:0:2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39引用:7难度:0.9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7引用:23难度:0.8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109引用:8难度:0.9 -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51引用:8难度:0.5 -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组卷:77引用:10难度:0.7 -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组卷:70引用:13难度:0.9 -
7.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25引用:9难度:0.9 -
8.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2引用:19难度:0.9 -
9.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21难度:0.9 -
10.下列各句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150引用:12难度:0.7 -
11.下列诗句与作品、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3引用:17难度:0.8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组卷:35引用:8难度:0.7 -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行道上车让行人本是交规,然而长久以来的落实情况却很不乐观:新交规一经出台,就如汤沃雪,使车让行人蔚然成风。
②你是个不求回报的大方之家,你就像是随叫随到的知心大姐姐,只要朋友需要,你一定会全力相助,从来不去衡量利弊得失。
③这里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富硒土地较多,在专家的帮助下,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展科技型园艺,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路。
④在安徽省宿松县拍摄的《大山之恋》讲述了一对青年大学生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故事,他们放弃瓜田李下的甜蜜,体现出当代青年的高尚情操。
⑤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我们现在每一天都如履薄冰。十年以内BAT未必在,可能三年内就不在了。”
⑥电影《听说》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法常可,它并没有像许多电影那样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而是大胆地选择用背景音乐来打破沉默的画面。组卷:116引用:12难度:0.9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
3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话、传说题材在文艺创作领域的勃兴是20世纪世界上一大文化景观。民族的神话、传说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底,中国新文学重述民族神话、传说即是从上古源头找到与现代文明相融相契的心灵原矿。分而述之,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具有以下之精神依归。
强大的人格意志力量。中国上古神话在讲述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时,其出发点并不在于人对世界最终是如何征服的,而在于宣扬英雄们彰显的强大的人格意志力量:“夸父”虽败犹荣,“愚公”虽“愚”却感动“天帝”搬山,“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精卫”生命不尽“填海”不止,“杜鹃”哪怕“泣血”也要把行人召回故乡,等等。中国新文学的“新民”与“立人”思想充分表达了对神话英雄人格的向往。鲁迅的《铸剑》不问“复仇”成功与否,而着意于“眉间尺”如何蹈厉性情和视死如归;汪静之的《精卫公主》修改版最终突出精卫的心魂是“不填平东海誓不甘休”;闻一多的《南海之神》、刘梦苇的《希望》等诗歌都是如此。抗日战争时期,“夸父追日”“共工之怒”等几乎成了文学中的最大公共意象,力推反抗精神,作品借以给民族提气壮神。
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从一开始,国人在神话中就寄寓了生命不死的冀求。盘古死后,他的一毛一脉都衍变成了树木河流;女娲的肉身最终成为“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夸父渴死后,其手杖化为邓林;瑶姬未嫁已死,其精魂立身为巫山女神……这些“化生”神话就充分隐含了中国文化的现世形态和乐感意识。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抒写了大破后大立之激情,践行了文学上常见的“再生”母题。此中的“再生”不是基督的“复活”,而是生命形态的存活。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不少作品都暗含着强烈的生命意识。韩少功《爸爸爸》中的“丙崽”也暗含着“生生之谓易”的深刻意蕴。
与物同游的和谐精神。崇尚“物我一体”是中国神话的一大内质。“化生”神话中就明确表达了外在世界是由盘古、女娲、夸父等人的肉身生衍而来的。西方在现代化过程中深觉科技制造了新的奴役,使人为机器所束缚,所以重提“神性”以图拯救。但中国新文学作家并不以为然。郭沫若在《天狗》《日出》《地球,我的母亲》等诗歌中,就以神话来比附现代科学。现代科技的“伟力”在郭沫若看来就是中国人曾经所想象的“神力”。另外,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有着“挟山超海”的能力,但绝不率性而为。“三皇五帝”作为人祖,以救民于水火而著称,就是身体微弱如“精卫”者也通过“填海”与人方便。他们无不是集体力量的象征,给民族整体以激情、信心和动力。
(摘编自《民族神话传说的新文学书写》)(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世纪中国文学从上古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民族精神的文化根底。
B.中国上古神话重视宣扬英雄的人格意志力量,其出发点不在于人是如何征服世界的。
C.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英雄人物只有生命形态的转化,无真正的死亡。
D.西方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现人的生存困境是由科技或机器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总说神话传说对新文学的意义,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阐述并举例论证。
B.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和韩少功的《爸爸爸》都包含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
C.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绝不率性而为,证明了他们是集体力量的象征。
D.中国新文学从上古神话中继承了人格意志力量、生命意识与物我和谐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神话具有契合现代文明的精神内涵,所以能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常见内容。
B.中国上古神话的叙事重视过程,让人遗憾的是其叙事往往缺少明确的结果。
C.寻根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意识是对郭沫若《凤凰涅槃》的精神的继承和风格的延续。
D.郭沫若的诗歌作品充满想象的“神力”,体现了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的和谐统一。组卷:1引用:3难度:0.6
四、现代文阅读
-
39.现代诗派
翟长兴 ①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②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③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摧毁了年轻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④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⑤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现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⑥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⑦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⑧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
(有删改)(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成为现代诗派兴起的标志。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全都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性、现代化特征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由于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辽远的国土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组卷:1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