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 赤壁赋》2022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2/22 1:0:3
一、语言文字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写景状物。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机会。( ),为我们创作了大量的文化瑰宝。苏轼在《赤壁赋》中寥寥数笔便勾勒了一幅空灵秀美的月夜江水图,时隔千年后, ,读着这段文字,我们仍如 一般,看到波光粼粼的万顷碧波,吹着习习而来的夹着草木之香的江风,举头望去,皓月在云间穿梭。
托物言志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特点。在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物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古代许多文人雅士,置身于田园山林之间,徜徉在风花雪夜之中,虽 ,潇洒飘逸,但难消人生多舛的伤感与无奈。物我合一,景情交融,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假托游山之行,得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 ,让世人领悟到治学态度的谨严。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机会。
B.我国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为历代文人绝好地提供了写作对象。
C.我国的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
D.数不胜数的我国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成为历代文人绝好的写作对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华卓越的文人加上秀丽的景象
B.秀丽的景象加上才华卓越的文人
C.秀丽的景象受到文人们的钟爱
D.文人们十分珍惜秀丽的景象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时不我待 身临其境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B.时过境迁 设身处地 放荡不羁 金科玉律 C.时不我待 设身处地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D.时过境迁 身临其境 放浪形骸 至理名言 组卷:32引用:13难度:0.7 -
2.阅读下段材料回答问题:
苏轼的内心与渔樵文化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经历了人生中的最黑暗时期。但是,也正是人生中的这一次遭遇,让苏轼更加接近真实的社会,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这一时期的苏轼,仿佛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自己所伤怀的功业无成,其实是因为建功无门。此外,苏轼的黄州生活经历,除了与黄州一带名士山川之间深得心意的交游,甚至还曾躬耕于黄州东坡,可能确实过了一段“渔樵”生活。他那兼有自谑、自得意味的自号“东坡居士”据说也即由此而来。由此看来,被贬黄州时期的作品中时时出现的“主”“客”,既是文学体式的一种标志,其实也是苏轼自觉省视个人命运的心理反应。应该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
(取材于肖亦若《被贬黄州的苏东坡》,有删改)如何理解苏轼内心的“渔樵”观?结合《漫话“渔樵”》以及链接文字,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组卷:6引用:2难度:0.7 -
3.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文字中说,被贬黄州同时成就了苏轼的文学高度和哲学高度。从文学而言,创作于这一时期的《前赤壁赋》无疑是其思想最为斑斓的一种呈现,其中就有句子直接关涉到渔樵:“况吾与子组卷:7引用:1难度:0.9
三、情景默写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
(2)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
(3)“暗香”一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或指花香,或指女子身上散发的香气,如“组卷:58引用:3难度:0.9
四、链接高考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谒 谒:拜见 C.称之不置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②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组卷:5引用:6难度:0.6